记者 朱英子
“从重点群体来看,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年龄分布呈倒‘U’型,也就是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较低。”8月27日,在人民银行举办的2021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媒体吹风会上,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在分析今年的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结果时如此说道。
尹优平表示,下一步,央行将充分利用今年的调查结果,聚焦“一老一少”,继续关注重点群体和薄弱环节。
据悉,从2019年开始,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网信办每年9月联合开展金融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公众金融知识水平、金融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推动建立健全广泛覆盖、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金融知识普及新格局。此次出席吹风会的上述四部委相关领导均对今年的金融消保工作重点进行了介绍。
金融教育干预应抓早抓小
“我们认为金融教育干预应抓早抓小,在学生时代做好金融知识储备,培育契约精神和风险责任意识,对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国民金融素养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达到‘教育一个孩子、辐射整个家庭、造福经济社会’的良好效果。”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桂平表示。
具体做法有:近年来,人民银行持续同教育部、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委保持密切的沟通协作,联合研制了金融知识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框架要点,紧紧抓住中小学课程教材周期性修订契机,有机融入金融素养核心概念,使金融基本知识系统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中小学金融素养教育的长效机制。
从银保监会方面来看,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介绍称,今年,针对短信钓鱼诈骗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防范短信钓鱼链接诈骗的风险提示》,还有比如针对一些青少年集资追星、打榜等现象发布了《警惕明星代言金融产品风险的提示》。
证监会亦结合国民教育,从源头上提高国民金融素养。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局长张迅在会上透露,目前,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在近5000所学校开展教学试点,在相关课程中有机融入证券期货知识。
此外,张迅介绍称,证监会从2015年开始启动投教基地的建设命名工作,六年来投教基地的规模数量稳步增长,截止目前共有投教基地199家,其中国家级的投教基地71家,省级投教基地128家。投教基地的运营主体也日益多元化,目前已经广泛覆盖了市场机构、上市公司、高等院校、传统媒体、互联网平台、政府部门等各种类型。
国家网信办副局长刘红岩则提到,接下来将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协调联动,共同聚焦重点人群,推进网民金融素养教育。
她进一步表示,青少年、老年人群体是防范校园贷、网络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的重要群体,网信办将针对这两类重点群体创新方式方法,运用动漫、H5视频等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金融基础知识和金融领域法律法规,引导广大网民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提升网络防护技能。
尹优平亦指出,本次联合宣传,四部门聚焦“普及金融知识 提升金融素养 共建清朗网络 共享美好生活”的主题,聚焦重点群体,突出宣传理性投资和合理借贷教育。主要面向青少年、在校学生等年轻消费者,突出合理借贷、理性消费等金融知识普及。
同时,面向老年人重点普及理性投资理念,提高防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开展有温度的养老金融教育
在养老金融教育方面。
刘桂平表示,人民银行充分认识到中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须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指导下,支持银发经济、养老金融发展,致力于提升老年人金融素养和风险责任意识,缓解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用金融力量化解社会痛点,赋能社会进步。
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为老年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从宣传内容、方式以及长效机制等方面着力,开展有温度的养老金融教育,让老年人“一看便知”“一学就会”“一听就懂”。
“总体上,我认为咱们国家在逐步进入老龄化,所以老年金融消费者的比重也在增加,中央也高度重视,银行业和保险业也会有制度和具体措施。”郭武平表示。
针对老年人适老服务,银保监会今年年初发了《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主要有如下具体措施:
一是要求打造适老的APP,优化使用流程,特别是要改进安全防护技术,守护老年人接受金融服务过程中财产和信息安全,因为这个过程中老年人受诈骗的比例是比较高的。
第二是考虑老年人的需求,要改善基础服务设施,包括柜面服务、涉老服务等。现在年轻人去柜台的不多,老年人去的比较多,一些银行保险机构设置了比如长者服务专区、无障碍坡道,积极恢复人工现金柜台服务,配置爱心座椅、老花镜等。
还有的采取“陪同式”服务,方便老年人办理业务。
除此之外,银保监会也设置了“禁止行为清单”。
第一,银行保险机构不得强迫老年人使用银行卡,因为仍然有老年人还使用存折。中国金融消费者基数很大,所以金融消费者的服务应该是多元化的,因此在这方面银保监会规定要尊重老年人,不能强制使用银行卡。
第二,不得强制老年人通过自助式智能设备办理业务。从金融机构来讲,自助设备是为了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但是另一方面确实老年人操作比较费劲,容易出现一些失误。
第三,不得违规代替老年人操作。一旦发生投诉,责任很难认定。“我们经常讲卖者尽责、买者自负,老年人同样如此,你可以告诉老年人怎么操作,但是绝不能替老年人操作。”郭武平说道。
除此之外,还有针对社保卡激活、社保资金发放、养老金领取等老年人阶段性集中办理的业务,银行保险机构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等待时间,方便老年人办理。
建立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制度
针对上文提到的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
刘桂平介绍称,2021年的调查央行已经形成了调查分析报告,报告从消费者态度、行为、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也将会向全社会公开发布。
尹优平补充到,人民银行于2016年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制度,这个制度规定从2017年起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国性的调查,到今年是第三次。
今年的调查有两个比较大的特点,一是,整个问卷调查采取了电子化的方式;另外,采集的样本量也是比较大。
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涵盖333个地市级相关单位和2200个县级相关单位,共采集样本近14万份,有效样本达到了118775份。
“所以说这次调查从样本量和覆盖面来讲是很有代表性的。”尹优平提到,这次调查人民银行主要从消费者的金融态度、金融行为、金融知识、金融技能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综合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总的来看,我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是逐步提高的,2021年我国的消费者素养指数是66.81,比2019年提高了2.04分。
其中,消费者在金融态度方面的表现是最好的,在金融技能和金融行为上表现出了比较大的差异性,同时,也看到基础金融知识方面相对不足。
具体有五个方面:
第一是,从国际比较来看,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国家中处于居中等偏上的水平,在G20国家中的排名也比较好。
第二是,从消费者的金融态度来看,我国消费者有比较充足的应急储蓄,这对疫情下的经济复苏会形成有力支撑,这也是我国经济韧性较强的表现之一。
第三是,从消费者掌握金融知识角度来看,消费者对于分散化投资等基本金融常识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对于金融投资的收益预期呈现非理性的特征,容易产生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第四是,从金融消费方式来看,调查显示,我国金融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首选手机支付。调查当中也发现大多数的人在过去两年中有使用现金进行小额支付的经历,并且绝大多数认为拒收现金的性质是比较恶劣的,大多数受访者对此持反对态度。
第五是,从重点群体来看,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年龄分布呈倒“U”型,也就是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老年人在适应金融数字化方面仍有明显的不足,比较依赖传统的渠道和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金融需求。
“这也就需要我们持续关注老年人的数字金融转型方面带来的风险,切实加大对老年人金融消费保护工作力度。”尹优平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刘桂平还在会上提到,下一步,需要相关部门,主要是“一行两会”,包括要联动市场监管总局,加强推动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专门立法。“要有上位法支撑,使得我们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更加有法可依,也能够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责任编辑:陈嘉辉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