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厚重历史 探寻美好生活

穿过厚重历史 探寻美好生活
2021年06月25日 14:31 新民晚报

原标题:穿过厚重历史 探寻美好生活

6月24日至10月18日,“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举行。展览从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角度出发,以创作于不同历史阶段的美术精品构成叙事结构,以美术作品反映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的百载征程。

图像叙事的多样美

该展览共展出140余件/组作品,以中华艺术宫馆藏为主。作品类型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连环画等,涵盖上海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中,“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建党百年青年美术创作项目”等重大美术创作活动的作品占到一半以上。

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分四个篇章——天翻地覆慨而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六亿神州尽舜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人民城市见初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围绕党史中发生在上海的重要事件,以及上海美术名家笔下反映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主题创作,以视觉呈现叙述史实,通过优秀美术作品营造图像叙事,回溯历史、展望未来,展现各阶段美术创作的不同气质和特征,激发观众认同感和共鸣感。

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认为,“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可用三个字来概括:“新”“全”“严”,尤其是“严”,“确保画面中所呈现的党史事件的准确性,从人名、地名、书名、标语、家具、建筑等环节上,请市委党史办等专家审核把关。青年画家也精益求精,几易其稿,力求完美。”

主题创作的形式美

在天翻地覆慨而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篇章,首先以洪健《上海:红色起源地》(见左上图)、范奕彬《〈共产党宣言〉中文本翻译出版》、石奇人《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韩硕《南昌起义》等作品为起始,展现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启后,上海作为新思想传播的高地,诞生一个先进政党的必然性。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洪健一直以来非常关注城市的历史和人文积淀。此次作为展览开篇的水墨作品《上海·红色起源地》主要描绘1920年—1929年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留存的革命活动旧址。艺术家通过翻阅资料和深入学习党史了解到,1921年上海召开中共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留下了许多革命活动旧址,这些线索都指向一个共同点,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都是在富有江南人文气息、上海代表性建筑——石库门里发生。因此他将作品题目确定为《上海·红色起源地》,把分布于上海各个区域石库门建筑的革命旧址以大大小小九个局部并置,形成一个大画面,是一种聚点成面的处理方式。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四大旧址……既并列,又有主次关系;既丰富了画面,也能较完整地呈现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在上海这座城市走过的光荣革命足迹。“我认为主题创作要有艺术性,也可以有形式之美,因此在创作中,我尽可能做到与时代审美相契合,在写实的基础上追求形式,努力将党史与现代艺术审美融为一体。”

城市生活的轻盈美

往展厅深处走去,在重大题材的厚重之后,会被一片漂浮在土地之上的轻盈的绿色与粉色吸引,在女艺术家鲍莺的水墨作品《春之声——郊野公园》中,盛开的桃花和青翠的小草,构成了欣欣向荣的春天,干净整洁的村庄农舍在桃林掩映的深处,若干在乡野平整的道路上骑车游玩的年轻人,近处的路标上是观光电瓶车的站点指示,单车租用和就餐指引。这是春天的郊野公园的缩影,是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创新之景、生态之景和人文之景。

在采风写生中,鲍莺发现上海周边的建设有很强的规划性,画面呈现的桃花盛开处是一大片经济果园种植基地,果园的系列产品繁荣了当地农贸市场。“我很关注发生在身边的进步变化,要用自己的作品来记录和反映国家的治理成就。”鲍莺说。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解放日报社主办,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承办。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9 中集车辆 301039 --
  • 06-29 宏华数科 688789 --
  • 06-28 英科再生 688087 21.96
  • 06-25 江南奕帆 301023 58.31
  • 06-25 新中港 605162 6.0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