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扎堆延长募集期、募资规模缩水 权益类基金发行降温
本报记者/易妍君/广州报道
伴随A股持续调整,公募基金发行市场迅速降温,尤其是此前受到市场追捧的权益类基金,已经呈现出“失宠”态势。
2019年—2020年,A股走牛,主动偏股型基金连续两年获取了较高收益率,带动公募基金发行持续火爆。2021年2月18日—3月10日,A股出现大幅回调,此后,虽然市场相对趋于稳定,但对于基金发行而言,当下已形成了一道明显的分水岭。
以混合型基金为例,《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3月以来,至少已有16家基金公司发布了旗下基金延长募集期的公告;与此同时,新基金成立规模较春节前明显“缩水”。数据显示,3月15日—3月17日,新成立的14只主动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仅有15.99亿元。这与春节前爆款基金不断形成了鲜明对比。
天相投顾高级基金研究员杨佳星则指出,新发基金降温也可能是阶段性回调到位的信号,但还要看是否会有持续性。此外,去年以来不论是渠道还是基金公司都收获颇丰,这个阶段更多是在等待时机,近期很多产品的发行日期都定得比较靠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希望市场出现盘面变化。
24只基金延长募集期
2月18日以来,A股跌跌不休,上证综指从节前3655点一路下跌至3400点附近,权益类基金受到重挫。截至3月17日,超过六成主动偏股型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为负。不过,基金净值大跌主要发生在2月18日~3月10日,这段时间内,大多数主动偏股型基金出现了浮亏,部分基金的回撤幅度甚至超过20%。
在此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反映到基金发行市场,相比春节前的“一基难求”、末日比例配售,春节后,基金发行难度明显加大。包括大型基金公司在内,近期发行基金的公司纷纷发布了延长募集期的公告。
仅3月18日,就有华泰柏瑞基金、嘉实基金、前海联合基金、中海基金、泰信基金以及海富通基金6家基金公司发布了旗下基金延长募集期的公告。这些延长募集期的基金均为混合型基金,其中,延期较长的泰信景气驱动12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已于2021年2月22日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为3月19日,目前则延长至5月20日。
整体而言,自3月以来,已有21家基金公司合计发布了24只基金延长募集期的公告,其中,混合型基金占比超过七成。
某中型基金公司市场人士向记者解释,近期同业较多产品募集延期,这与市场风险偏好降温以及投资者收益受损有较高的相关性,叠加市场对未来行情的预判并不明晰,磨底的周期中止并没有明显指导性信号,都对近期产品的募集营销产生影响。
同时,对比春节前,近期主动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募集规模不断下降。根据Wind数据, 3月15日-3月17日,共有14只主动偏股型基金成立,平均发行规模为15.99亿元。3月8日-3月12日这一周,共有15只主动偏股型基金(A、C份额合并统计)成立,发行总份额为332.05亿份(元),平均发行规模为22.14亿元。而在3月第一周,新成立的主动偏股型基金的平均规模为53.96亿元。
募资不达预期
记者注意到,近期成立的基金中,有部分基金设定了募集目标,但最终实际募资金额普遍未达预期,也有个别基金的募资情况比较惨淡。比如设立了80亿元的募集目标,而发行份额(合并)却不足10亿元。
除了主动偏股型基金,近期成立的ETF也出现了实际募资与募集目标相差甚远的情况。例如,近期刚刚成立的4只科创板50ETF联接基金,起初均设置了50亿元募集目标,但最终只有易方达科创板50ETF的成立规模接近50亿元,其他3只基金的发行份额在6亿元-33亿元不等。
格上理财首席策略师张婷指出,总体而言,基金发行遇冷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市场震荡加剧,风险偏好下行,很多投资者的认购热情降低,处于观望的态度;其次,之前爆款基金多是由明星基金经理发行,这些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已经较大,目前处于主动控制规模的阶段;最后,近几年多数基金的募集规模集中在明星基金经理以及爆款基金上,这些基金发行减少之后,加之中小型基金公司的产品募集难度也比较大,导致平均成立规模下降。”
杨佳星则谈到,市场整体回落导致市场情绪和交易量都趋冷,叠加投资者存在追涨杀跌的心态,这个阶段,一方面基金公司会放慢基金发行节奏,另一方面渠道也会暂时放缓推广力度。
接下来,新基金发行压力或仍将持续。Wind数据显示,目前正在发行的191只基金中,有92只为主动偏股型基金,另有2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正在等待发行。
不过,也有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公司正在发行的产品的档期和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还是在按照既定的排期往前推进。
该人士认为,目前是较好介入市场的时间点,“经过牛年至今的深度调整,当前资产价格已经比较便宜,叠加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在即,其中将有大批公司盈利符合预期甚至超预期。”
产品同质化问题待解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基金发行市场逐渐冷却,与基金产品本身存在一些关联。自去年以来,不少新基金将投资方向聚焦在科技、医药以及消费等热门板块。而持仓同质化可能导致大批基金在市场风格转向时,同步进入下跌通道。
譬如,春节假期后,持有较多机构抱团股的基金均出现了大幅回撤,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此外,张婷分析,从目前头部基金经理来看,公募基金持仓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同质化现象,前十大重仓股超过85%聚焦在500亿市值以上的公司,并主要持有行业龙头;从行业来看,多数聚焦在消费、医疗、科技等方向,这些细分赛道都是未来5-10年的优质投资方向,基金经理也更愿意聚焦在这些长期方向。
“但公募产品的同质化会使得很多基金经理可能为了业绩,不得不参与到这些大方向来,公募基金风格的多样性会逐渐收敛,比如很多强周期、优质中小盘风格基金就会相对较少。”她强调。
不仅如此,从历史情况看,每当某一行业板块热度较高时,基金公司往往也会扎堆发行相同主题的行业基金,一旦市场转向低迷,基金规模锐减或是批量清盘的情况也会加剧。
不过,杨佳星认为,同质化现象一直存在,追逐热点是很多基金公司的特点,因为热点板块往往募集规模较大。但同时,由于公募产品从准备材料到上报监管,再到审批通过发行,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有些时候也并不是基金公司在热点时期都在制作同一类基金,可能更多是早已审批完成,在找一个好的发行时机。
责任编辑:王婷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