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最新题为《拓展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的文章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低通胀对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和理论框架提出了挑战,也动摇了通胀目标制的理论基础。通胀既是央行观察经济金融状况的终极变量,也常是一个中间变量。传统的通胀度量现在面临包括较少包含资产价格会带来失真、以什么收入作为计算通胀的支出篮子等方面的不足和挑战。
这篇11月27日发表的文章,是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 “央行研究”专栏开通以来发布的第三篇文章,第一和第二篇文章是央行行长易纲的论文《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政策含义》和央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论文《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周小川在文章中指出,传统的通胀度量会面临四个方面的不足和挑战。当前不少国家的货币政策面临着不能有效达到通胀目标的问题。
一是较少包含资产价格会带来失真,特别是长周期比较的失真。
周小川认为,通胀在长期度量上存在问题,特别是资产价格如何反应到生活质量、支出结构上。此外还有长期投资回报应折现入当期通胀的问题。
二是以什么收入作为计算通胀的支出篮子 。
周小川指出,收入的测度以及按什么收入来定义支出篮子并计算物价水平, 会影响具体人们的通胀感知和预期,家庭可支配收入的篮子小了些,而篮子以外内容的价格上涨的较多。而从宏观经济模型来看,分类劳动者的平均净收入等于劳动对GDP的边际贡献,则是清晰、无可置疑的。
第三个方面是劳动付出的度量如何影响通胀的感知 。
文章指出,付出/效用(之比)的概念显然与通胀有关联。要从产生效用的广义物价和劳动付出所换取的收入两个方面(或者两者之比)来了解生活水平的通胀效应,即用更多的劳动付出换取同样的消费效用意味着通胀。
第四个方面是基准、可比性(comparability)和参照系。
周小川认为,过去投资品价格和资产价格可另行考虑,现在再这样做恐怕已经不行了。未来养老金和医疗支出都很大,依赖投资回报且具有长期性。资产价格除了影响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还涉及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公众性消费问题,不纳入通胀考虑已经不行了,但怎么纳入还需要研究。 通胀及其测度问题面临若干挑战。过去看似很成熟的通胀度量,现在看来并不理想。当前的度量显然存在着忽视投资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的问题。
“当前不少国家的货币政策面临着不能有效达到通胀目标的问题,无论使用的是标题通胀(headline inflation)还是名义通胀(nominal inflation)。”周小川指出,需要明确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对目标进行测度。测度对于经济社会而言是相当复杂的,可能需要更广义的通胀概念;如何对通胀进行测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责任编辑:张文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