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供应瓶颈:工人未返工 运输严重受限

口罩供应瓶颈:工人未返工 运输严重受限
2020年02月17日 04:50 第一财经

  口罩供应瓶颈: 工人未返工,运输严重受限

  林志吟 吕进玉 乐琰 胡婳溦

  [ 截至2月11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94%,特别是一线防控急需的医用N95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到128%。 ]

  “我们现在只接受预约的购买者,根据预约凭证来购买,每个人限购5只口罩,价格我们维持在0.56元一只。”在上海一家药房内,第一财经记者看到人们正排队按照预约凭证进行口罩的购买。

  要说目前最热销的物品,当数口罩,其实在春节期间,部分口罩生产厂家也已提前恢复生产。第一财经记者多方调研了解到,春节假期后,复工第一周,经过调整,许多企业在逐步恢复生产。然而,随之而来的困难也不少,比如人工和原料的不足,质量方面的良莠不齐,甚至还出现了高价倒卖口罩的“黄牛”等。

  口罩加产,跨界加盟

  最近,奥美医疗(002950.SZ)很忙,他们正在努力扩大口罩产品的生产。

  第一财经记者从奥美医疗获悉, 截至2月12日,该公司的整个N95口罩供应量在日均供应量已能够达到16万只以上,目前公司的N95供应量在湖北省是最大的。与此同时,公司的医用外科口罩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日均供应量也达到50万只。

  “从春节到现在,公司一天都没有停产过,24小时运作,每天产能20万只,我们计划是到本月底,每天产能可达30万至50万只,我们还在努力协调中。”新纶科技(002341.SZ)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2月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夏农介绍到,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2月2日以来,我国的口罩产量逐日提升。截至2月11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94%。

  除了原本的口罩生产企业在加班加点外,还有不少企业跨界而来,正轰轰烈烈准备投入口罩生产中。2月3日至2月15日,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春节以来,沪深两市至少有10家上市公司跨界发布公告要投资布局口罩生产线。

  2月11日,华仁药业(300110.SZ)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青岛华仁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目前的净化厂房中改建医用口罩生产线,用于生产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N95)、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其中年产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4600万只、医用防护口罩(N95)2500万只,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000万元,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

  无独有偶,延安必康(002411.SZ)近日发布公告表示,该公司计划通过租用公司控股股东新沂必康新医药产业综合体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嘉萱智慧健康品有限公司在新沂市当地已建成的护理品生产车间内改造建成8条口罩生产线。本次投资口罩生产线改建项目人民币3800万元。该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口罩年产量1.095亿个。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甚至还有部分非医药类企业,由于其生产线上有大量工人,因此工作时需要大量口罩,而临时采购会面临缺货问题,于是这类企业选择改建生产线后,自己生产口罩以满足自身需求。

  也有部分企业跨界生产,主要是较看好口罩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受这次疫情影响,目前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的市场需求急剧增长,预计这次疫情过后,考虑到民众对自身健康更加关注,市场上对口罩这类产品仍还有较大的需求。”华纺股份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月10日,华纺股份已发布公告,按照滨州市政府关于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公司市场发展需求,为公司未来发展创造和提升条件,公司拟在华纺工业园区内建设无菌车间生产医用口罩及防护服,生产车间面积1500平方米,自筹资金 1000万元用于投资建设,建设周期3个月。

  原料、人工与物流问题

  众多企业加入生产口罩大军内,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上游材料供应紧张局面。

  医用口罩的生产涉及原材料、设备、厂房、资金、人力、准入许可、生产周期七大要素。根据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给予第一财经记者的反馈,目前医用口罩分为三种,分别是医用防护口罩(执行标准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医用外科口罩 (执行标准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执行标准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其中,医用外科口罩一般是由无纺布、熔喷布、耳戴材料构成,主体由三层无纺布制成,采用SMS三明治结构,材料是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纺粘无纺布,外层防飞沫,中层过滤,内层吸湿。熔喷层主要以聚丙烯为原材料制成的熔喷布为主,对防止细菌渗透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一吨聚丙烯可生产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90万到100万只,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则大约20万到25万只。

  据金联创数据统计,2019年,国内聚丙烯产能2549万吨,产量为2096.3万吨。其中,高熔指纤维产量为88万吨,占总量的4.2%,远远大于口罩产能所需量。自疫情暴发至现在共有26家企业排产纤维料,涉及产能在577万吨。

  金联创数据统计,2月2日以来,我国口罩产量逐日提升。截至2月11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94%,特别是一线防控急需的医用N95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到128%,有8个省份达到或超过100%;医用的非N95口罩的产能利用率达到了106%,有10个省份达到或超过了100%。

  相比民用口罩使用的熔喷布过滤级别在60%左右,医用的级别则要求到90%以上。因此,对医用级别的熔喷布的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疫情出现,国内生产熔喷的企业并不多,这是突然爆发出来的一个产业,目前原材料难买,价格贵了五倍。另外,采购一套可以日产一万多只口罩的生产设备,不包括灭菌之类的,原本是20多万元,现在都要上涨至60万元。”广东东莞一位从事口罩生产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我们这边的投资者热线电话,接到关于聚丙烯的需求电话,就不下10个了。”宝丰能源(600989.SH)董秘办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日,宝丰能源正式启动战“疫”保障紧急转产工作,生产可用于医用无纺布制造的高熔指纤维聚丙烯S2040,可用于生产口罩、手术衣等高端医用无纺布。

  广东佛山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邓伟雄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原料现在缺口较大的,应该是医用外科口罩中作用为中层过滤的熔喷布及其原料。由于必得福具有完整的生产链,除了口罩最原始的塑料颗粒没有,其他均可自给自足。目前口罩原料暂未出现缺口,公司无纺布年产能近10万吨。公司除了给国内其他企业供应口罩原料,也提供防护服的原料。公司到月底计划口罩日均产能可以超过100万只。”

  邓伟雄透露,公司从年前恢复生产至今,仍是24小时加班加点生产。当前生产的口罩较去年同期相比数量翻了一倍多。不过大部分外地工人仍未返工,在岗人员仅有约400名,包括义工和管理人员。根据其官网,该公司拥有2000多位技术工人,专业生产医卫无纺布和医用手术衣、手术洞巾、灭菌包布、防护服、口罩等医用耗材。

  言外之意,员工缺口仍未补齐。邓伟雄还表示,生产医用外科口罩最大的门槛在于洁净车间和各种认证审核。全自动的口罩机费用在50万~60万元/台,但一个最基本的洁净车间最少100万元以上。

  据了解,广东是六大无纺布生产基地,必得福所在的南海区更是中国医卫用非织造产品示范基地,因而在原料获取上具有优势。身处福建厦门的中科贝思达(厦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没这么幸运了。

  中科贝思达总经理陈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目前日均口罩生产在6万~7万只,当前原料缺口主要是在口罩生产的辅料上,即耳戴材料。之前这一原料来源主要是广东。但现在广东地方管制口罩原料外流,使得公司无法购买相关原料。

  此外,物流也是一大问题。各地纷纷出现车辆限行通知,物流运输严重受限,不仅成品难以快速运出,所需原材料供应同样受限制。金联创分析师指出,各地运力普遍表现不足,各省市纷纷出台限行政策,汽运能力减弱,目前各企业输送医疗物资主要采用铁路运输为主,以中石油为例,生产企业多集中在西北及东北区域,需要将资源调拨至华中一带,虽然医疗通道开启,但物流公司到岗司机仍不多,影响整体物流运输速度。中石化方面也表示,疫情发生后,部分省际、市际交通要道设卡,严重制约产品运输,化工产品存在“出不去、送不到”的情况。

  “目前原材料紧张问题是存在的,一是供应紧张,二是受疫情影响,交通上也进行了一定的管制,这也多多少少影响到物流进展。政府也在帮我们协调,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振德医疗(603301.SH)方面表示。

  品质良莠不齐,严防倒卖

  大量的加产和跨界口罩生产来袭,那么质量是否过关?这也引发一些担忧。

  “目前市面上的口罩产品,质量是良莠不齐。虽说使用同样的原材料,但工艺和质量管控不一样,生产出来的口罩是不一样的。医用口罩在灭菌上是有着严格要求的,小企业能否做到保证,目前有待商榷。这波口罩生产潮中,大中小企业都加进来,我个人认为,这次疫情过后,医疗机构在采购医用口罩上,仍以大企业为主,小企业很难胜出,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上述东莞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首先,对于一些大型集团企业,现在这个时点,如果为了满足企业自身运营的需求,可能现在买一条口罩生产线比单纯买口罩划算。其次,医用口罩的生产是一个涵盖出片、包装、灭菌等多个环节的过程。医疗器械公司有其质量标准体系,能生产口罩跟能生产合格的医用口罩是两个概念。一般供应给医院的口罩等器械,都应灭菌,特别是现在这种医护人员存在暴露风险,病人抵抗力差的情况,更应做好器械的灭菌工作。现在公司供应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N95口罩,由于是供应给抗疫前线使用的,都是在质控体系下生产并经过灭菌、使用灭菌保证包装的。”奥美医疗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作为国内首个施行的防PM2.5口罩标准《PM2.5防护口罩》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起草专家,陈澍对一些盲目进入口罩行业的生产情况表露出明显的担忧。“希望最后的安全检测都能够跟上。” 陈澍表示,当前市场口罩需求量大,跨界生产能够理解,但最重要的是产品必须达到安全标准。口罩本身是为了防护,如果达不到防护要求,反而危害安全。

  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表示,医用外科口罩属医疗器械,对生产场地要求较高。一般生产厂房不能满足洁净要求;准入资质申请对跨行业人员来说也较为陌生。此外,设备、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新进入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原材料紧缺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等,都会是跨界入局者将面临的挑战。

  “我们南通工厂是纺粘无纺布(运用在婴儿纸尿裤中)的,公司原料运用在口罩上的资质还达不到。但最近频频接到口罩公司的询问。”东丽高新聚化(南通)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品质良莠不齐的同时还伴随着倒卖现象的出现。“我的朋友圈里会出现贩卖口罩的信息,价格很高,且出厂不明,也不知道是否卫生。我不敢买,但总有人会付款的,据说靠此类倒卖能赚上万元。”白领小李反映。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近期各地已曝光了多起非法制造口罩案例。公开信息显示,1月31日,北京市平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北京建元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平谷区峪口镇坨头寺村一民宅的货物存储点进行检查,当场查扣超过保质期的口罩62600枚。同时,执法人员继续追查超过保质期口罩库存线索,2月1日,在昌平区市场监管局的配合下,在昌平区当事人经营场所再次查扣超过保质期口罩106200枚。2月13日,北京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一批违法销售防疫用品的案件,其中一起当事人将原销售价格每个26元的“立体明星口罩”,一度提价至85元对外销售,提价后的售价达到原售价的3倍多。

  业界呼吁,口罩的生产并非所有工厂都能转型,还是要注意专业度,而高价倒卖及出售伪劣商品更是要严惩。

责任编辑:张国帅

新冠肺炎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03 聚杰微纤 300819 15.07
  • 02-27 雪龙集团 603949 12.66
  • 02-26 瑞玛工业 002976 --
  • 02-19 建业股份 603948 --
  • 02-17 紫晶存储 688086 21.4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