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给巨额减值立规矩了

是时候给巨额减值立规矩了
2020年01月20日 06:41 同花顺财经

原标题:是时候给巨额减值立规矩了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新年的A股市场虽然有些跌跌撞撞,但总体运行态势还是让投资者感觉乐观,上证指数波动中枢上升到3100点附近,涨停的股票每天都能刷满屏,大家都在期待与憧憬着春节前后的红包行情。然而与乐观氛围不协调的是,随着财报披露时点的临近,个股爆雷之声不绝于耳,最让市场震惊与热议的是,*ST盐湖(000792)近日发布公告,预计2019年净利润亏损高达432亿至472亿元,创造了A股开市以来最多的亏损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亏损大王。一年亏损这么多,是经营性亏损吗?肯定不是,除非天天烧钱。那是什么呢?从公司对深交所的函回复可知,主要是公司破产重组过程中处置资产带来的计提损失所致。

  本来,按照上市公司的会计制度对呆坏账、存货、应收账款、商誉进行摊销计提与减值处理,任何公司都不太可能出现一年几百个亿的亏损,为什么像*ST盐湖这类公司敢于冒着市场千夫所指而选择一亏到底呢?

  从财务制度上说,企业的商誉减值与财务摊销有会计准则进行规范,一般按照审慎的原则分期进行,但如果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形成的商誉值过大、在经营过程中累计的呆坏账、存货过高,分期摊销可能会导致公司财务报表长期处于难看的状态。比如一家企业有商誉10个亿,按10年摊销每年影响企业利润1个亿,假如企业每年盈利也在1个亿左右,其分期摊销的结果就是企业可能10年都在盈亏的边缘。在上市公司会计制度没有严格约束的环境下,企业更可能选择长痛不如短痛,一次亏个够,牺牲一年的报表来扮靓未来几年的业绩。有了这个窍门,一些上市公司就打起“财务大洗澡”的主意,以此逃避连续亏损退市的威胁。

  目前A股市场一些基础制度还不完善,为上市公司进行巨额减值提供了操作空间。首先是会计制度执行不严。上市公司也好、中介机构也好,总是选择于企业有利的政策和操作,尽可能掩盖问题,粉饰业绩;再是信披要求还有漏洞。对一些关键性的财务指标如商誉值、呆坏账、存货可能准备摊销或者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摊销政策,提示不够甚至没有提示;还有就是违法违规成本不高。业绩变脸迅速、资产减值巨大等最多引来的是交易所的函、监管函,回复只要自圆其说就能蒙混过关,很少追究企业实际控制人和董高监等高管的责任,投资者也缺少索赔手段,只好自认倒霉。

  通过减值摊销来调节利润,不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难以判定财报的真实业绩,损害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打击了投资者对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信心,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每到财报公布季节,投资者最担心的是减值爆雷,尤其是商誉减值,笔者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对上市公司加以约束。

  第一、在制度上明确。上市公司必须采用分期摊销法来处理商誉、呆坏账、存货等资产减值,是平均摊销还是根据经营情况按不同比例摊销可以公开选择。

  第二、在程序上制约。减值金额超过年度利润、超过公司50%净资产的要报告股东大会表决且提议的控股股东不能参与表决。

  第三、在并购溢价上约束。商誉是并购时支付的对价与并购标的净资产值的差额,换句话说是上市公司高价购买了别人的资产,考虑到很多并购是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可以明确商誉摊销年限,并把商誉摊销完成的比例与并购增发股份解禁的比例挂起钩来。

  第四、在信息披露上强化。明确上市公司财报必须重点公布商誉值的变化、摊销政策,让投资者提前有心理准备。

  第五、在处罚上加力。对一次减值同时超过公司净资产和公司市值的可以考虑直接强制退市。对并购过程中商誉值超过公司净资产50%的,在商誉未摊销到一定低位之前应该暂停该公司的再融资与并购重组。

并购 存货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22 映翰通 688080 --
  • 01-22 良品铺子 603719 --
  • 01-22 赛特新材 688398 --
  • 01-21 广大特材 688186 17.16
  • 01-20 瑞芯微 603893 9.6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