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堡上市申请二度失效 中小房企上市越发波折

海伦堡上市申请二度失效 中小房企上市越发波折
2019年11月29日 02:28 第一财经

感知中国经济的真实温度,见证逐梦时代的前行脚步。谁能代表2019年度商业最强驱动力?点击投票,评选你心中的“2019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海伦堡、奥山控股上市申请二度失效 中小房企上市越发波折

  作者: 罗韬

   2019年第二季度地产行业平均市盈率为10.3倍,处于历年相对较低位置。

  面对市场种种压力,中小房企上市之路越发波折。

  近日,据香港联交所消息,今年5月2日曾更新过一次上市申请的海伦堡,如今其上市文件再次呈现“失效”状态。无独有偶,今年5月23日更新过上市申请的奥山控股,第二次递交的招股书状态也已经显示为“失效”。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海伦堡、奥山控股早在去年就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时隔一年,两家公司都面临同样的命运:二度提交招股书,最后失效。

  根据港交所规则,申请企业向港交所递表时间超过6个月未获批,其招股书就会自动呈现失效状态。

  中梁控股(02772.HK)此前曾和上述两家公司在同一时间遭遇“失效”,不过再次交表后,很快便通过聆讯。那么,为何海伦堡、奥山控股就不能拥有同样的好运呢?

  负债难题

  奥山控股在今年6月把总部从武汉搬迁到上海虹桥,开启了一系列和金融机构、房地产协会以及其他中小房企的合作,希望借力快速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奥山控股的母公司奥山集团创始人为邬氏兄弟,哥哥邬剑刚22年前进入建设和装修行业,弟弟邬剑强随其加入,在武汉开发了他们的首个住宅项目。目前邬剑刚担任奥山集团董事长,邬剑强任联席总裁。

  根据克而瑞中国房企销售额榜单,奥山控股今年前9个月仍未破百亿,也未进入百强,仅以89亿元的全口径销售额位列第146位。从克而瑞10月数据看,奥山控股同样没有进入百强。

  根据招股书,奥山控股2016~2018年,其营收分别为人民币13.12亿元、15.52亿元、18.91亿元,三年净利润0.46亿、1.95亿、2.4亿元,其中约94%的营收都来自于物业销售。

  较低规模的另一面,是较高的负债。招股书显示,奥山控股2018年净资产负债率高达283.1%,而2017年时更是高达568.9%。

  此前,奥山控股曾挖角中梁副总裁周凤学,担任奥山控股联席总裁。不过,在冲击上市过程中,奥山控股却更换了CFO。去年奥山首次递交招股书前后,正荣地产(06158.HK)前CFO谈铭恒被挖到奥山控股担任负责融资的副总裁及CFO一职,今年10月,谈铭恒已经离职跳槽加入祥生地产。

  另外一家失效的地产商海伦堡同样面临负债的难题。这家发迹于华南的公司,在全国布局方面远胜奥山控股,不过融资方面依旧过度依赖信托融资。

  克而瑞销售排行榜数据显示,2019年前10个月,海伦堡全口径销售金额约454.3亿元,排名59位。

  根据招股书,2016年~2018年间,在海伦堡使用的各种融资方式中,信托资管融资占据了绝对主力,融资金额分别达到64.78亿元、136.45亿元、169.11亿元。2018年末,其信托融资总额在同期借款总额中占比达59.7%。

  标普在2018年12月的一份评级报告提到,海伦堡逾60%的债务为信托贷款和其他非标融资,政策收紧可能会使该公司比其他同行业企业受到更大的影响。

  融资成本方面,海伦堡的资金成本在业内也处于较高位置。2019年10月,海伦堡有一笔规模为3亿美元的债权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利率12.875%。

  上市关键期

  从某种意义看,中小房企已经到了一个重点的选择窗口期:要么冲击上市增加规模,要么退出行业竞争。

  过去一年,包括德信中国(02019.HK)、中梁控股、银城国际(01902.HK)在内的多家房企赴港上市,不过上市初期情况并不乐观。

  2019年2月登陆港交所的德信中国,便曾出现认购不足。彼时的招股结果显示,德信中国公开发售共有约1690.6万股被认购,约占可供认购股份的32%。中梁控股、银城国际则出现了上市当日盘中破发的情况。

  目前,大部分金融机构对于行业规模和上市与否均有一定要求,这让身处夹缝的中小房企不得不谋求上市最后周期。但随着地产黄金时代的逝去,相关调控密集出台,资本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期待随之减少。

  据Wind数据沪深A股111家房地产企业数据,2019年第二季度地产行业平均市盈率为10.3倍,处于历年相对较低位置;而历史上2015年第二季度的市盈率曾到过28.91倍。

  不久前,两家搬迁总部到上海的小房企港龙地产和三巽集团同样选择赴港IPO。两者均是业内名不见经传的小房企。业绩规模小,但扩张速度快,负债同样节节攀升。

  对于排在资本市场大门之前的小房企来说,上市成为一个分水岭,不仅降低融资成本,还可以借此引入更好的职业经理人,完善公司治理。

  不过,目前资本市场对于规模较小的房企兴趣并不大。在融资紧张的背景下,中小房企想要弯道超车机会几乎已经消失。

责任编辑:覃肄灵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1 甬金股份 603995 22.52
  • 12-04 芯源微 688037 --
  • 12-04 锐明技术 002970 --
  • 12-03 成都燃气 603053 --
  • 12-02 当虹科技 688039 50.4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