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银消费金融孙嘉巍:金融科技赋能转型综合消费信贷平台
石健
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消费金融主要场景模式趋于饱和,行业正在逐步回归理性。从近期陆续披露半年报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到,头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增长放缓,但业绩表现仍领先于大多数中小消费金融机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规模较大的机构总资产量比较领先,但一些中小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扩张速度正在加快。根据哈尔滨银行(06138.HK)披露,截至2019年6月30日,哈银消费金融资产总额105.27亿元,同比增长105.1%,环比2018年末增长46.94%;贷款余额102.0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5.4%;累计投放额218.53亿元,比2018年末的290.98亿元减少24.9%。业绩方面,2019年上半年,哈银消费金融实现净利润0.604亿元,同比2018年同期0.188亿元增长221.28%。
哈银消费金融董事长孙嘉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消费金融公司的功能正在随着金融科技赋能而引发广泛深刻变革,朝着覆盖授信、风控、交易等全部业务流程和消费场景的综合性消费信贷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发展。
提升消费金融行业效率
《中国经营报》:消费金融的场景涉及广泛,消费金融公司如何选定符合自身的细分市场,进而实现差异化竞争?
孙嘉巍:金融科技不断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用户也越来越倾向于沉浸式和无感式服务。从外部竞争来讲,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不仅可以满足客户贷款和资金需求,通过与消费场景平台的合作,还可以覆盖客户衣食住行全方位的服务,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从内部竞争来讲,银行系、电商系、产业系等不同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在获客场景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也完全可以支撑消费金融公司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各家都可以深入聚焦细分市场,锻造细分市场优势。在此基础上,持续培育自己的科技和大数据风控能力,不断降低运营成本,充分挖掘潜在客户需求。
《中国经营报》:目前来看,消费金融公司仍面临获客成本增加和逾期率攀升等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难题?
孙嘉巍:近几年,消费金融行业在消费升级的宏观背景下发展迅速,但背后是持续上升的获客成本和攀升的逾期率,同时信用体系不够健全也制约着消费金融的发展。而随着大数据风控、智能化运维等金融科技在行业的深化应用,有效提高了消费金融行业效率,降低了行业的综合成本。
以哈银消费金融为例,致力于运用科技手段解决消费金融问题。公司成立之初即确定了“科技与数据”双轮驱动的业务发展方向,依托互联网开放式平台运营模式和大数据风控能力,让金融科技为金融机构赋能。目前,我们建成了覆盖授信、风控、交易等全部业务流程和消费场景的综合性消费信贷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公司累计贷款投放超过500亿元,服务客户数超过500万人次,2018年的资产规模增速、贷款增速、贷款增量,在13家城商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中排名第一。
《中国经营报》:大数据风控是很多消费金融公司风控管理方面的重要部分。这种风控管理方式与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有什么不同?
孙嘉巍:数字化风控其实就是数字化审批,消费金融面对的主要是传统银行服务不到的长尾客群,传统的风控体系无法满足众多无央行征信人群的信贷需求,通过大数据风控,融入“数据+风控模型+算法”的思想,消费金融真正实现了秒级信贷审批。
消费金融行业必须秉持“数字化风控”理念,借助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风控能力。我们也引入30余家主流数据服务商,构建包含3000余条风险策略与多个内外部评分模型结合应用的风险决策体系,并通过SAS反欺诈系统、关联网络、决策引擎、三方数据系统、信审系统进行全流程的风险管控,实现全自动化的实时授信审批,以及贷中贷后风险的实时跟踪、监控和预警。在业务开展中,不断引入外部数据源,推进数据治理和元数据管理,优化策略和评分卡模型,通过迭代升级,实现更精准的大数据风控。
我认为,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消费金融公司在风控方面既可以接入央行征信,又拥有各大平台上的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数据加工、积累、分析,风控模型迭代、调整,用户画像更全面,风险控制更精准。
借助优势实现错位竞争
《中国经营报》:面对各类市场主体纷纷加入形成新的竞争格局,消费金融公司应该如何针对不同领域和场景进行错位竞争?
孙嘉巍:目前消费金融领域的参与主体主要有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分期购物平台、互联网电商平台等。相比而言,消费金融公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在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作为持牌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红利不断;二是消费金融公司业务范围不受地域限制,这也是许多区域中小银行热衷发起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原因之一;三是在融资渠道方面,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可以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贷款、发行金融债券、进行境内的同业拆借等,资金获得渠道相对更广泛;四是在人才储备方面,消费金融公司既有信贷经验丰富的传统银行背景人才,又拥有具备互联网和科技基因的IT人才,创新优势明显;五是消费金融公司整体架构具有浓厚的互联网和敏捷型组织基因,是天然的行业探索者。
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银行纷纷转型“开放银行”。作为走在创新发展前沿的消费金融公司,必须积极践行平台化发展战略,依托领先的互联网开放式平台运营模式,发挥智能风控和科技领先优势,在资金、资产和IT技术方面与国内互联网巨头、传统金融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BATJ等大型互联网平台的衣食住行场景中筛选获得客户,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后将优质资产分发出去,让合作伙伴快速获得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成为数字化转型的载体。
《中国经营报》:行业竞争进入深水期,获客成本高企已经是消费金融公司必须直面的难题。哈银消费金融如何破解消费金融与消费场景相结合的难题?
孙嘉巍:哈银消费金融在两年来的发展中确立了平台化战略,初步建立起一个按需服务的资产生成和分发平台。在获客方面,目前公司已经与国内头部互联网的BATJ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携程、小米、360等国内一流互联网平台开展了深入合作,通过京东与阿里平台的电商生态场景,百度平台的地图、视频、外卖、贴吧等生态场景,携程平台的酒店、旅游等生态场景,公司可为数亿客户在衣食住行方面提供金融科技服务。
但目前头部互联网平台接入的消费金融公司众多,且头部电商平台已开展部分金融业务形成闭环,造成获客成本高企。我们也在不断完善自身获客渠道,包括线上自营产品和线下直营团队,通过业务创新推进客户自有化比例,与平台化战略形成互补,构建公司业务发展的护城河。此外,我们还将通过提高风控水平和科技化能力建设,压降风险成本。
责任编辑:张国帅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