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老胡姓 奉胡公满为正宗始祖
胡公满画像。(资料图片)
隶书
金文大篆
小篆
宋朝人编写的《百家姓》,把胡姓排在第158位,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的胡姓人口就很少。如果编写《百家姓》的人活到现在,一定会后悔把胡姓排在那么靠后。据袁义达、邱家儒主编的《中国四百大姓》一书透露,如今胡姓全国总人口大约有1550万,是全国第15大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各省,川鄂湘、豫皖赣浙苏是胡姓的两大聚集中心。胡姓人口最多的是湖北,有153万多人,四川为胡姓人口第三大省,大约有115万人。
如今胡姓公认的来源是出自以谥号为姓,即以大名鼎鼎的西周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国君妫满的谥号“胡公”为姓。这个来源被称为胡氏正宗来源,胡姓90%以上的族谱以此为渊源。妫满也是如今中国大姓陈姓的始祖,胡姓与陈姓渊源颇深。
胡字释义:牛下巴下垂的肉
作为一个古老的字,“胡”在几千年来的文字发展史上,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字形上的变化,甚至在简化字运动中,都没有被简化,仍保持着原型。
胡姓人在与陌生人交往时,经常会自我介绍说:“姓胡,古月胡。”大家一听,就会明白是哪个字。
这么说来,“胡”字是左右结构无疑了。
这种判断不一定全对,因为甲骨文中的“胡”字,是上下结构——上古下月。
大家知道,甲骨文中的字,绝大多数带有象形的意义,“胡”字也不例外。
为什么“胡”字由“古”“月”组成?这里面有什么奥秘?
我们先来看“古”字。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凡古之属皆从古。”
那么,“故”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故”字的诸多解释中,有一种解释是:“原来的,从前的,旧的。”
总而言之,“古”就是时代久远的意思,凡是与古有关联的中国字,都带有“古”部首。
“古”字“从十、口”,意思是说,“古”字由“十”“口”组成,这就说回到甲骨文“胡”字来了。甲骨文“胡”字中,“十”是表示牛的头和两只尖角,“口”表示牛的嘴巴。
在“口”下面的“月”是斜躺着的,这个“月”不是月亮的意思,而是肉的意思。
准确地说,“胡”字中的“月”应该是“口”,这叫肉字旁,不是月字旁。
这么一来,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胡”字的原始意思了,就是表示成年的牛,其下巴下的那块下垂的肉。
不同年龄的牛,其下垂的肉程度不同。年轻的牛,其下巴下几乎没有那块肉;越是年老的牛,下垂的肉越多,越明显。所以,只要看到牛下巴下垂的肉,就知道牛老的程度,“胡”由此引申为古老和长寿。
而在其他动物身上,则以须来体现年岁,所以有了“胡须”这个词。《诗经·豳风·狼跋》中有“狼跋其胡”“载跋其胡”的诗句。跋表示踩,意思是说,老狼的胡须很长,长得拖到了地上,狼往前走,都会踩到它的胡须。
牛下巴下的肉往下垂,表明牛的年岁已大;狼的胡须拖到了地上,表明狼老了。
所以,“胡”字其实是一个很美好的字,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胡”有长寿的美好意义在里面。
袁义达、邱家儒主编的《中国四百大姓》中说,在夏商时期,活跃在今山东地区的东夷部落以鸟为图腾,其中一支部落以鶟鶦(túdiào)为图腾。
鶟鶦,就是白头翁,另一说是猛禽白头雕,因头上有白毛而得名。白色的毛发,象征着老和长寿,这支部落以胡为名,所居之地取名胡地(胡邑),后来更是成为国名。
最后,关于“胡”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作胡人?这个胡人与“胡”有什么关系?
一种解释是,有关系。北方少数民族经常袭扰中原王朝,让汉人觉得他们是“胡作非为”“胡来”“胡搅蛮缠”,所以把他们叫作胡人,带有蔑称的意味。
另一种解释是,没关系。“胡”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自称,发音是hun,自比为天之骄子,傲娇得很。
《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单于派使者给汉朝递交国书说:“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
所以,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被叫作“胡人”,与中原汉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其实是差不多的含义。
胡姓第一个来源:以国为姓
胡姓的来源,主要有4个:以国名为姓、以谥号为姓、以职官名为姓和他姓改姓。以国名为姓的来源,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出自归姓胡子国,二是出自姬姓胡子国。
归夷部落在安徽建立妢胡国
归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起源于尧舜时代的后夔部落,是东夷部族的一支,被称为归夷,主要活动在今山东西南和河南东部一带。
进入商朝后,归夷部落受到商王武丁的征伐,被迫四散迁徙。
其中一支臣服商王朝,在中原地区的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建立归国和胡国,都是商王朝的属国。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随即灭掉归国和胡国。胡国遗民有以国名为姓氏的,这可以说是最早的胡姓,但因湮灭在历史中,难以具体考证。
另一支向南迁徙到川鄂交界的三峡地区,建立夔国。西周周宣王时,楚国灭掉夔国。
还有一支迁居到今安徽阜阳市一带,建立胡国,史称妢(fén)胡国。
《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记载说:“妢胡之笴(gǎn)。妢胡,胡子之国,在楚旁。”
妢胡国盛产一种叫做“笴”的物品,“笴”就是用来制作箭杆的细木。
妢胡国的都城叫胡城,具体位置在今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镇以东海孜寨古城子村一带,地处颍河与泉河故道之间。
妢胡国所处的位置,在周朝是通往淮水流域的必经要地。
1977年,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发掘出一批周朝初期的甲骨卜辞,记载的是周成王时,周朝军队征伐淮夷的内容。
其中一片卜辞上写着:“其于伐胡侯?”胡侯指胡国国君。
这里有一个历史背景,即著名的三监之乱。
周武王灭商后,把弟弟管叔、蔡叔、霍叔设为三监,即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
周武王病逝后,年幼的儿子周成王继位,由周武王的另一个弟弟周公旦摄政。管叔和蔡叔认为周公旦把持朝政,架空周成王,与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一起叛乱。
分布在淮水流域的众多方国、部族,被称为淮夷,乘机跟随叛周作乱。
周公旦率军东征,诛杀武庚,杀管叔、放逐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妢胡国是中原通往淮水流域交通线上的必经要地,周朝军队要进驻和征服淮水流域,必须先控制妢胡国。
这时的妢胡国应该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实力、影响较大的侯爵方国,不然为什么被称为胡侯呢?
在周朝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妢胡国选择了臣服。三监之乱被平息后,妢胡国被降封为子爵国,所以又称胡子国。
西周第五位君主周穆王征伐淮夷时,曾经与妢胡国干过一仗。
妢胡国跟随淮夷联军进犯周朝内地,周朝派军驰援,周军与胡军遭遇。结果胡军大败。不久,妢胡国接受招抚,归顺西周王室,成为西周的附属国。
妢胡国反抗楚国被灭亡
进入春秋时期后,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日趋剧烈,妢胡国夹在吴国和楚国争霸的战争漩涡中,频受战争侵扰之苦,成为楚国的附庸国。
周景王14年(公元前531),为加强对附庸国的控制,楚灵王把胡、许、沈、道、房、易、申等小国迁到荆山(今河南灵宝市)。
不久,楚国发生政变,楚灵王自杀,楚平王即位。楚平王对各附庸国采取较为宽大的怀柔政策,妢胡国被转迁回原地立国。
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吴国因淮河流域之地被楚国占据,吴王僚率公子光等,再次进攻楚国控制下战略要地州来(今安徽凤台县),吴楚之战再起。
楚平王逼迫妢胡国与顿、沈、蔡、陈、许国等组成七国联军前往救援,吴军撤去对州来的包围。
楚军回师鸡父(今河南固始县东南),准备休整后再作行动。
吴军在用兵所忌的晦日(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古代晦日不打仗)突然袭击鸡父,楚军主帅仓猝中让胡、沈、陈、顿、蔡、许六国军队列为前阵,以掩护楚军。双方交战不久,吴军散乱退却,胡、沈、陈三国军队贸然追击,进入吴军主力伏击圈。吴军突然出击,战胜胡、沈、陈军队,俘杀妢胡国国君胡子髡(kūn)、沈国国君和陈国大夫夏啮等。
周敬王8年(公元前512),吴王僚的弟弟公子掩余、烛庸逃到楚国,楚国割取妢胡国的土地分封给他们作为供养之地。
妢胡国长期受到楚国欺压,决定反抗楚国。周敬王14年(公元前506)春,妢胡国参加了晋、齐、鲁、宋、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滕、薛、杞、小邾等18国诸侯在召陵(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境内)的会盟,共谋伐楚。
这年冬天,吴王阖闾亲自挂帅进攻楚国,在柏举(今湖北麻城市境内,一说在湖北汉川市北)之战中打败楚军。
妢胡国国君胡子豹趁机出兵,占领了楚国邻近妢胡国的不少土地。
楚国很快恢复了一定的国力,而这时吴国与越国连年交战,无暇顾及楚国,楚国开始向那些跟着吴国入侵的周边小国动手。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胡子豹仍拒绝向楚国示好,并说:“存亡有命,事楚何为?多取费焉。”
妢胡国的存亡自有天命,臣服楚国有什么用呢?反而是多耗费国家的财力。
周敬王25年(公元前495)二月,楚国出兵,灭掉妢胡国,俘虏胡子豹。妢胡国被灭后,其王族子孙、国人有的以故国名为姓,是为胡姓。
百越族貀人也曾建立过胡国
在今江汉流域,春秋时有一个由百越族建立的貀(nà)国,又叫豽(nà)国。
貀是古书上传说的一种野兽,形状像海狗,身上有豹纹,有角,长尾,只有后两足,没有前两足,能捕捉老鼠;一种说法是像老虎,浑身黑色,只有后两足。
百越族的这个支系的人,是一个较大的部落,因族人肤色黝黑且纹身,被称为貀人,无姓氏。
周敬王13年(公元前508),楚昭王灭掉貀国,把貀人迁到妢胡国故地建立胡国,以貀国王族后代为国君,没有爵位。
貀人以原妢胡国的国姓归为姓,成为另一支归姓,史称貀归。
周威烈王12年(公元前414),越王朱勾发动滕郯之战,攻灭滕、郯两国后,回国途中灭了这个胡国。该国子民有的以国名为姓,改称胡姓。
另有一种说法是,周敬王12年(公元前509),吴国和楚国爆发豫章之战,楚国就灭掉妢胡国了,然后把貀人迁来。
此后,反抗楚国的胡国国君胡子豹,其实是貀人。周敬王25年二月,楚国灭掉的胡国是貀人建立的国家。
胡姓第二个来源:以谥为姓
胡姓的第二个来源是以谥号为姓,即以大名鼎鼎的陈国第一任国君妫满的谥号“胡公”为姓。
这个来源被称为胡氏正宗来源,胡姓90%以上的族谱以此为渊源。
舜的儿子叫商均,禹继位后,封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县西南),史称有虞氏,后称虞国。在夏朝,虞国有时失去封国,有时继续受封。
商均去了虞城后,舜的另一支后裔仍住在舜建立的都城蒲坂(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
进入夏朝后,这支后裔的首领虞遂被封到遂地(今山东宁阳县西北)建立遂国。
商灭夏后,改封虞遂后裔在陈地建立陈国。
商朝末期,周武王灭掉陈国,占领陈地。
商朝末年,商均后裔中一个叫遏父(阏父)的人,投奔周国,担任陶正,掌管制造陶器事务。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兴灭国、继绝世”,追封先贤子嗣以守“三恪”(周朝初立时,封黄帝、尧帝、舜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以延续血脉,称为三恪,以示敬重)。
遏父是商均后裔、舜的后代,周武王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到陈地建立陈国,取代被灭掉的虞遂后裔建立的陈国,以奉持舜的祭祀,爵位为侯爵。
周武王还把大女儿大姬(太姬)嫁给妫满,以示对妫满的厚爱。
妫满最初建都在胡襄(今河南柘城县胡襄镇),后来迁都到宛丘(今河南淮阳县)。
妫满死后,谥号胡公(一说胡公是生前尊号,出自早期建都地胡襄),所以他又被称为胡公满、陈胡公、虞胡公。
在谥号的字中,“弥年寿考曰胡,正允背私曰公”,妫满获谥“胡公”,是赞扬他因长寿而誉满天下,公正诚信而深得民心。
有一种说法是,妫满的三儿子公子丹,以妫满谥号“胡公”为姓,是为胡丹,官至周成王时的司空,其后世子孙以胡为姓,尊奉妫满为始祖。
周敬王42年(公元前478),陈国为楚惠王所灭,陈湣公被杀,王公贵族废为庶民。
陈湣公有19个儿子,为逃避追杀,大多隐姓埋名,四散逃离。
陈湣公的大儿子陈衍逃奔到阳武县(今河南原阳县)户牖乡落籍,繁衍为一大族系,后世称为阳武堂。
陈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以陈为姓,为陈琏;二儿子以胡为姓,为胡玙。
胡玙的儿子胡澄,徙居到临邛(今四川邛崃市)。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时期,胡姓人就已进入了四川。
有一种说法是,胡澄迁居到了后来西汉时设置的安定郡(郡治临泾县,即今甘肃镇原县南)。
另一种说法是,胡澄是陈湣公的第六子,落籍在安定郡,成为安定胡氏的始祖。
至于谁是首迁安定郡的胡姓人,目前各种记载说法不一,这里暂时不表。
胡姓第三个来源:以职为姓
胡姓的第三个来源是以职官、职业为姓,但奉此为渊源的胡姓人极少。
西周初期,摄政的周公旦设置了一个官职,专门掌管君王贵族饮食以及祭祀大典中所用的牲畜。
这个官职,在西周王室被称为簋(guǐ)史,在鲁国和齐国被称为胡史,楚国、秦国、晋国等诸侯国称为胡簋史。
簋,是盛装精美熟食的器皿,在夏朝时称作胡,商朝到西周时称作胡簋,后世就以胡簋作为食的代称,简称簋。
在胡史、簋史、胡簋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的,大多以胡为姓。
另一个来源于官职的是出自汉朝的胡骑校尉,是汉武帝设置的军队官职。
汉武帝在京师驻屯军中设置了八大校尉,胡骑校尉与长水校尉是特设的职位,胡骑校尉掌管胡骑军队,长水校尉掌管乌桓人与胡人骑兵。
胡骑校尉的职位不常设,平时多由长水校尉兼任。
胡骑校尉与长水校尉专职掌管胡人,多由骁勇剽悍又忠于汉朝的将领统辖,其中不乏归附汉朝的外族将领。
在胡骑校尉的后裔中,有的以胡为姓,如东汉著名的护羌校尉胡畴,其姓就是这样来的。
源于职业的胡姓,出自古代的胡夫,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作的屠户、屠夫。
为什么屠户被称作胡夫呢?这与我们前面讲到的“胡”字的本义有关,胡是动物的咽喉部位,俗称胡喉,是动物最致命的部位之一。
屠户在屠宰动物时,大多冲着咽喉部位下刀,所以屠户的别号叫做胡夫。
在胡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的,是为胡姓。
封面新闻记者黄勇
特别致谢: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