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目标当前 蒙牛能完成年均20%的增长吗?

千亿目标当前 蒙牛能完成年均20%的增长吗?
2019年04月06日 00:24 经济观察报

  千亿目标当前,蒙牛能完成年均20%的增长吗?

  3月28日上午9点半,在香港四季酒店,卢敏放带着一众管理层坐到了投资者面前:“我站在这里还是有点压力,团队说我是消费品公司CEO中演讲能力比较好的,其实在历任的CEO里面我的演讲水平是最差的。”卢敏放这样为蒙牛2018年的业绩说明会开场。

  这是卢敏放第三次作为蒙牛集团总裁为投资者说明全年业绩,他带来的“三年考”答卷是:2018年蒙牛营收689.78亿元,同比增14.7%;净利润30.43亿元,同比增长48.6%。从卢敏放出任总裁的2016年算起,蒙牛在过去一年收获了最大的营收增幅,且将净利润从2016年亏损7.51亿元转为盈利。

  在卢敏放接手之时,乳业双雄之一的蒙牛日子并不好过,受累于旗下雅士利,蒙牛在2016年迎来2008年以来的首次亏损;作为单一最大股东,蒙牛也受到了现代牧业由盈转亏的影响,卢敏放手里的牌并不漂亮。

  不过,在2018年的业绩说明会现场,雅士利和现代牧业却成了卢敏放口中的亮点:雅士利转亏为盈,现代牧业自由现金流转正,这也回应了市场对于蒙牛能否消化这些并购资产的质疑。就在2018年底,蒙牛曾以3.0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圣牧下游资产公司圣牧高科51%的股权,这一举动也被看作是蒙牛出手解困亏损中的中国圣牧,但是圣牧高科又能为蒙牛带来什么?

  在创造了接近700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近五成的净利润后,蒙牛没有多余的时间喘口气,它的面前还摆着2020年千亿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坚定不变的”,卢敏放反复强调。

  千亿是蒙牛2017年提出的三年目标。事实上,千亿有着双层含义,一为销售额的千亿,另为市值的千亿。

  这意味着2019和2020两年间,蒙牛必须要新增300亿元的营收,每年业绩增幅至少要达到20%,而根据蒙牛历年财报,最近一次的营收增幅超过两成是在2013年。

  2020年千亿的冲刺线就在眼前,除了自己擅长的常温奶、低温奶等业务板块以及投资而来的雅士利、现代牧业、圣牧高科、君乐宝乳业外,卢敏放的手里还有哪些牌可以打呢?

  三年中的四个变化

  在业绩说明会的现场,除了将财报的数字解读给投资者,卢敏放选择用一定的篇幅为过去三年做总结,他希望外界从中可以读懂蒙牛的经营管理思路。“回顾三年的情况,这四条是跟以前做得不太一样的:第一是希望各业务齐头并进,新业务布局能够非常好地进行出现成效的布局;第二是用创新驱动品类和产品结构的改善;第三是资源布局,这里包括我们前瞻性布局优质奶源,支持高质量增长;第四是蒙牛的品牌,实现了从品牌到品质的提升。”卢敏放认为,这四件事情上蒙牛做得非常好。

  2016年9月,卢敏放接棒孙伊萍掌管蒙牛后,迅速烧起了“三把火”,其中一把就是启动了全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核心业务板块分成常温、低温、冰品和奶粉等独立的事业部,欲通过集团集中采购、奶源统一管理等方式,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均衡发展。根据卢敏放的介绍,该调整换来的是各业务的齐头并进和产品结构的改善。

  蒙牛2018年财报能够体现这一变化。在蒙牛的常温、低温、冰品和奶粉四个事业部中,前两者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后两个业务板块带来的惊喜更多。财报显示,2018年冰淇淋的收入为27.23亿元,同比增8.4%;奶粉收入为60.17亿元,同比增48.87%,占蒙牛总收入的8.7%,提升了2个百分点。“冰淇淋和奶粉业务,这是我们原来的短板和痛,但是过去三年这两个业务强力复苏,接下来还会有更好的期待”,卢敏放如是解读。

  除了以上提及的四个事业部之外,2018年蒙牛业务条线中又新增了四个内容,即奶酪、鲜奶、植物基蛋白饮品和海外业务。虽然这些新业务对于蒙牛整体收入的贡献微薄,但是它们却被看作是拉升蒙牛毛利率的抓手。

  卢敏放介绍:“新业务布局已经完成,包括鲜奶、奶酪在内,这些都是盈利业务,不是亏损业务,而且每日鲜语(蒙牛旗下一款鲜奶产品品牌)、儿童奶酪等产品的毛利率都是高于公司的平均水平,未来新业务结构的改善也会持续。”蒙牛财报显示,2018年其毛利率从2017年的35.2%提升至37.4%。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一年,另一乳业龙头伊利的业务架构中,也新增了两个事业部,即在此前的液奶、冷饮、奶粉和酸奶事业部基础上,成立了健康饮品和奶酪事业部。通过伊利与蒙牛的新增业务,或能把脉乳业未来。

  布局奶源的逻辑

  在卢敏放谈到的四个变化中,奶源布局是一场重头戏。这不得不让人回想到2016年,卢敏放上任不到1个月便去参观了现代牧业牧场,不久后派出蒙牛助理副总裁担任现代牧业的首席财务官。

  成立于2005年的现代牧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2010年在香港上市,2016年现代牧业在半年报中披露了亏损的信息,这也影响到了单一大股东蒙牛当年的整体利润水平。面对亏损,蒙牛反而决定增持。

  在3月28日的业绩说明会现场,卢敏放回忆道:“我们当时入股现代牧业,市场上有很多质疑。现在回头看,为什么每日鲜语的增长能够这么快速?就是因为我们有那么好的奶源布局,花了几十亿还是值得的。”卢敏放说这也是投资圣牧高科的逻辑,通过这两次投资,蒙牛与国内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牧业公司实现了深度捆绑,“这是前瞻性的布局,”他再度强调。

  圣牧高科原是中国圣牧的全资子公司,中国圣牧在中国有机奶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国内最大有机原奶企业,不过2017年中国圣牧迎来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这次与中国圣牧的合作,与蒙牛对现代牧业的管理有着相似之处,即蒙牛收购圣牧高科51%的股权之后,中国圣牧也将下游液奶资产和业务整体交于合资公司运营。这也意味着,蒙牛未来将操盘中国圣牧的有机液态奶的终端销售。

  蒙牛替这些牧业公司操盘下游自有产品的销售,与此同时自己能够获取更加优质的奶源,看起来这对双方都是利好。根据现代牧业3月25日发布的年报,该公司去年营收微增3.6%至49.56亿元,净利润的额已从2017年的9.94亿元减少至亏损5.06亿元,自由现金流转正,卢敏放评价:“这对于一个牧业公司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接下来,卢敏放希望能够从现代牧业和圣牧高科两家公司都能分点红。“我们成立了一个大牧业平台,统采统购带来的协同效应是非常大的,从现代牧业的2018年业绩就可以看到,在饲料市场全部上涨的背景下,现代牧业的饲料成本是下降的,这就体现了我们的协同效应,而且2019年这个协同效应会更大。”蒙牛首席财务官张平补充道:“过去,圣牧高科的利润受到了包括下游产品产生的营收账款等的不利影响,希望2019年至少达到合理利润。”

  并购继续

  从现代牧业到圣牧高科,蒙牛每一次出手并购,都有一堆麻烦等着它来解决,雅士利更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在2013年以124.6亿港元的代价拿下香港上市公司雅士利时,市场也认为蒙牛在前瞻性地布局奶粉业务,补齐短板,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雅士利成了蒙牛多年的牵绊:2013-2016年雅士利净利润均为负增长,2016年和2017年两年连续亏损,直到2018年才扭亏,从蒙牛历年财报中可以发现,这几年蒙牛在梳理和调整雅士利的产品、渠道等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长期关注乳制品企业的分析师宋亮称,蒙牛收购的资产都有预亏的风险,但是纷繁复杂的产业变革时期,为资本运作创造了机会,蒙牛就是选择这样的方式来搭建全产业链体系,这与伊利的自建自投、稳扎稳打形成了对比,“从牛根生时代起,蒙牛人就擅长做资本的考量,”宋亮说。

  资本运作的好处是可以迅速地扩大和加强弱势板块,但是缺点是伴随能否有效消化和整合的不确定性。宋亮进而介绍:“在抵御风险方面,蒙牛有背后的中粮集团这颗大树可以依靠。”例如,2017年8月,蒙牛就曾向其最大股东中粮出售现代牧业3000万股,彼时蒙牛称此举是为了进一步改善现代牧业的运营效率。

  正如宋亮所判断,蒙牛依然还在资本市场上寻找机会。在3月28日的业绩说明会现场,卢敏放透露,如果有好的并购机会,蒙牛定不会放过。

  在卢敏放看来,并购是蒙牛完成2020年千亿目标的方法之一,“目标是确定的,方法有多种,我们现在离20%的有机增长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我们应该会有并购的机会。”不过,卢敏放还强调,不会为了凑数字而为之,而是要以符合蒙牛整体战略目标为准则去做收购。

  现在的蒙牛距离千亿销售额有着300亿元的差距;市值则在4月3日收盘时,已经超过了千亿港元。

  相比2020年的千亿收入,蒙牛给自己定下了更为迫切的目标,即2019年净利润增速要高于收入增速。

  对于如何改善利润的问题,首席财务官张平表示:“首先毛利率仍有改善空间,例如雅士利奶粉、鲜奶、冰淇淋等业务销售占比的提升,会带来毛利率的改善;第二是提升费用的使用效果,降低销售费用的比例。”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17 中创物流 603967 15.32
  • 04-11 智莱科技 300771 --
  • 04-10 新媒股份 300770 --
  • 04-03 德方纳米 300769 41.78
  • 04-03 天味食品 603317 13.4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