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地方两会释放2019楼市信号 “三稳”成政策关键方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4日讯(记者 李方) 告别房地产调控政策频繁出台的2018年,房地产市场从此前的高温状态逐渐退烧。2019年1月以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明朗,其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三稳”是大部分省份明确提及的政策关键方向,“一城一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成为2019年房地产的关键词。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调控将以地方主导,住建部的约谈、预警将继续影响地方房地产调控,2018年的多轮多城房地产巡查在2019年将常态化。
多地强调“三稳” 突出“一城一策”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在2018年底召开的全国住建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强市场监测和评价考核,切实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到实处。继续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强房地产市场供需双向调节,改善住房供应结构,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强化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确保市场稳定。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继续深入开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房地产乱象专项行动。
延续这一工作要求,近期多地“两会”上明确提及“三稳”,并强调“一城一策”。如福建提出,夯实城市主体责任,编制实施住房发展规划,福州、厦门编制“一城一策”实施方案,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河南强调2019年将继续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城市主体责任,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实行“一城一策”。杭州、宁波、成都、长沙等地也明确将开展房地产市场调控“一城一策”试点。
上海将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不放松,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价保持总体稳定。深圳强调,以更多经济手段构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住房制度改革配套政策落地,并推进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试点。
陕西提出,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防控房地产领风险。四川省提出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指出,2019年各地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应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要科学分析、比较评价,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施,防止投资投机“卷土重来”。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未来调控将以地方主导,住建部的约谈、预警将继续影响地方房地产调控,2018年的多轮多城房地产巡查在2019年将常态化
宽松与收紧并存 或迎政策微调期
对于今年地方“两会”有关房地产市场的新特点,张大伟分析认为,“三稳”成为2019年地方“两会”最为关键的政策方向,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2018年下半年来房地产政策的主基调,在今年地方“两会”中被大部分省份明确提及。“整体看,2019年稳定房地产发展将成为政策趋势,对调控不利的城市将继续问责。稳定其实是双向调节,大涨和暴跌都不是稳定。”
另一方面,张大伟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表示,由地方主导调控,在房地产市场平稳甚至下行的趋势下,过去过于严格的调控政策出现改变或成为趋势,政策将出现宽松与收紧并存的情况。
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地确实已陆续出现政策微调,有松有紧。去年四季度菏泽、珠海、广州等城市对楼市相关政策微调,近期青岛高新区宣布暂停执行摇号售房规则,杭州贷款政策多次微调,一些银行规定,在子女作为共同还款人的情况下,可延长老年人购房的贷款年限。
而海口、汕头、长沙则出现收紧信号,海口暂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出售商品住宅;汕头和长沙收紧了公积金提取范围及额度等。
张大伟预计,2019年全国可能出现一轮30城以上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微调潮,将标志本轮楼市调控全面见底。“特别是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除了信贷政策,最近其他政策都有可能调整,部分城市银行也可能变相地调整执行中的信贷政策。“
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大 坚持租购并举
在十九大提出“租购并举”以来,租赁住房一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热词”,今年各地“两会”进一步强调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租购并举。
北京提出,2019年将出台进一步规范管理住房租赁市场政策措施,促进住房租赁市场稳定;多渠道建设筹集租赁住房5万套(间)、政策性产权住房6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15万户。广州明确,2019年要扩大户籍家庭住房保障覆盖面,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3.2万套。上海提出,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房8万套。深圳提出加大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筹集力度,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8万套、供应3.4万套。
福建、江苏、天津、南京等多个省市也提出,2019年将增加长期租赁住房供应,坚持租购并举,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易居企业集团首席执行官丁祖昱认为,重视保障、鼓励租赁是近年来构建“租购并举”住房格局中的重要一环,今年多地将进一步补齐保障和租赁的短板。针对目前房屋租赁市场诸多不规范现象,多地加强制度建设、金融支持,有利于实现租售“两条腿”走路。
(本文来自于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白仲平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