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一张榜单尽显中国经济的“大事”与“大势”! “2018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火热进行中!【点击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业领袖
2018年9月7日晚,滴滴整顿期间,江西南昌的乘客用滴滴打车软件叫车出行。图/视觉中国
滴滴“大象转身”背后的压力与进击
2018年,互联网巨头仿佛同时喜欢上了“架构调整”。在腾讯、阿里、美团等一众互联网大佬纷纷升级组织架构之后,滴滴也在这个冬季开始“大象转身”。
12月5日,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和总裁柳青发内部邮件,宣布对组织架构作出升级和调整。此番变革中,滴滴对内部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合并专车快车事业群,成立网约车平台公司;原小桔车服和汽车资产管理中心合并,升级为新车服,成立车主服务公司。
除此之外,滴滴还把“安全性”的要求渗透到结构变化之中,“升级安全管理体系”,在行政架构上设立首席安全官一职。
有声音认为,滴滴此番调整幅度很大,这是其对网约车合规性要求即将到来的应激反应。
滴滴内部信中也提到,“今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平台两起恶性安全事件打乱了滴滴原有布局,不得不停下脚步思考。短期来看,如何推动网约车合规进程确实充满挑战;长期来看,推动出租车行业升级和网约车融合发展,如何实现其“大出行”战略,也是滴滴要面对的问题。
没有被提及的顺风车业务
外界对于滴滴架构的此番调整,最感兴趣的点在于顺风车业务。
顺风车曾被滴滴寄予厚望,被贴上环保节能、减缓交通压力和共享经济典型代表的标签,甚至滴滴希望赋予其更多社交化功能来提高用户黏性。但两起安全事件打乱了滴滴的计划。互联网分析师季城认为,此次顺风车业务在滴滴调整升级组织架构中只字未提,意味着该产品的棘手性,以及滴滴内部对此产品的复杂态度。
架构调整未言及顺风车,新京报记者采访滴滴有关方面,对方称以内部信息为准。接近滴滴的人士则介绍,滴滴顺风车业务仍无限期下线。
此前的11月28日,交通运输部牵头的检查组指出,顺风车产品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和安全隐患,产品“社交化”定位诱发重大安全风险,涉嫌非法经营道路客运,业务资金结算模式不合规。交通运输部责令滴滴公司在未完成安全隐患整改前,不得继续开展顺风车业务。
交通部也曾指出,滴滴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应急预案制定不科学、体系不健全、应急演练不到位,应急管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客服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应急处置效能低下,与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不健全。
当时,程维表态,滴滴诚恳接受指出的问题,并深刻反思。滴滴安全整改行动在未来半年内仍将持续进行,顺风车业务仍将无限期下线整改。
顺风车继续无限期下线,安全事件给滴滴敲响了警钟。
12月5日的调整中,滴滴任命集团安全事务部负责人王欣为首席出行安全官,向程维汇报。任命集团信息安全部负责人卜峥为首席信息安全官,向CTO张博汇报。地方事务部设置应急处置部和地方公安及应急管理联络部,任命重特大突发事件处置负责人。各部门还抽调力量组成应急办工作小组,持续提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专车快车合并应对合规大限
滴滴此次最核心的调整是合并原快捷出行事业群和专车事业部、豪华车事业部,成立滴滴网约车平台公司,任命付强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网约车公司CEO,向程维汇报。
2017年,滴滴曾将快车事业部、出租车事业部、专车事业部等部门优化为快捷出行和品质出行两大事业群。而如今,专快车的组织架构,已从部、事业群升级为网约车平台公司。
此举被视为滴滴1.0跨向2.0时代的重要举措,专快车合并,有利于高效执行网约车合规化的进程。滴滴表示,网约车平台公司下阶段将全面推进网约车合规化进程,层层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集中力量建设和加强驾管体系,做好车主准入、培训和考核等事关安全和体验的线下工作。
一段时间以来,网约车营运问题争论已久。不少平台公司被部分城市对司机本地户籍的要求困扰不已,此外,一些地方还对驾驶员学历及车辆轴距和定价等做出限制性要求,部分网约车司机处于灰色地带。
今年以来,网约车的监管强度从年初美团滴滴竞争开始,在滴滴两起安全事件之后达到了新高度。9月10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开展行业安全大检查,加强网约车和顺风车平台驾驶员背景核查,2018年12月31日前全面清退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并基本实现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和驾驶员合规化。
滴滴升级组织架构前一周,11月28日,交通运输部牵头的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组织召开网约车顺风车进驻式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新闻通气会,其中滴滴被指出,“网约车非法营运问题突出。平台公司、车辆、驾驶员大量存在无资质非法运营的情况。”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目前高铁站、机场等场所等执法力度依旧比较大。推进网约车合规化无疑对公众的安全出行有强力保障,但在网约车新政未松动的情况下,网约车平台的活跃度必然下降,黑车现象难以杜绝。所以,出行的“效率”与“安全”问题仍需磨合。
市民杨周(化名)告诉记者,最近在中关村下班打车,快车要排队一个小时,专车半个小时,三里屯也是排队半个小时起步。“高峰期车越来越难打,以后车费会不会也上涨了?”
也有乘客表示,出行“效率”和“安全”相比,后者肯定最重要。
滴滴融合出租车或需更多诚意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出行平台中滴滴、嘀嗒、首汽约车等有网约出租车服务,其中嘀嗒还为出租车公司定制开发运营管理平台,将接单及服务评价相关数据、投诉处理机制以及线上办公进行数据化、可视化,颇受出租车司机群体认可。
以出租车业务起家的滴滴,此次调整中升级了出租车业务的地位——滴滴CTO张博将负责原快捷出行事业群出租车事业部。滴滴称,将向出租车业务加大产品技术资源的投入,促进出租车产品升级和新旧业态融合发展,进一步探索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的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张博作为首席技术官,负责智能驾驶、智慧城市等领域。此番将出租车事业部从快捷出行事业群剥离,可见滴滴对于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的重视,以及帮助出租车行业升级的决心。
程维也多次提到与出租车的融合,“我认为出租车融合是行业当前的主流趋势。坚信几年以后出租车就是网约车,网约车也会变成出租车。滴滴第一步是出租车的线上化;第二步是出租车的市场化,网约车是市场化的出租车。”
滴滴融合出租车或需要更多的诚意。杭州出租车行业协会秘书长许增期认为,起家于出租车的滴滴与出租车融合或合作首先要解决信任问题。
“网约车与出租车一定程度是竞争关系,但是市场是多元化的开放的,需要存在不同的出行方式。”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认为,此次滴滴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一大让步,可以预想以后滴滴将以半公益半商业的逻辑帮助出租车融合或升级。
汽车后市场是滴滴的“新大陆”?
滴滴新成立了车主服务公司,把原来的小桔车服公司与汽车资产管理中心(AMC)吸收了进来,任命陈汀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车主服务公司总经理,向程维汇报。
滴滴表示,新车服致力于建设一站式汽车运营和车主服务平台,全力为网约车安全、合规需求提供资源保障,并在原有维保、加油、充电等汽车后市场服务基础上探索汽车新零售。滴滴提到,车主服务公司的升级将为车主构建一站式的汽车服务体系,“也将为滴滴长远发展开拓新的增长引擎”。
显然,车主服务被滴滴赋予了更高的地位。事实上,滴滴成立车主服务公司也是有章可循,若没有今年的两起安全事件,这块业务或有更进一步的动作。
今年4月,滴滴和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发起成立“洪流联盟”,与汽车产业链合作,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同时,滴滴还宣布成立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小桔车服”公司,并对小桔车服公司投资10亿美元,涵盖已有的汽车、加油、维保及分时租赁等多项汽车服务与运营业务。
易观数据显示,2017年汽车后市场规模将达到10600亿元(不包含汽车金融),同比增长约21.4%,预计到2019年汽车后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
汽车金融也是一块香饽饽。根据鲸准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汽车金融市场总规模已达11623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金融业市场容量将达20000亿元。
滴滴对于金融业务也早有布局。2017年底,滴滴以3亿元收购一九付支付牌照,当时滴滴回复新京报记者,“未来支付公司将服务于滴滴相关出行场景,提升司乘体验。”此后将金融业务部门升级为事业部,还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新兴市场中开启数字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
12月10日,新京报记者进入滴滴出行客户端,“车生活”板块已列为导航栏,已有养车、加油、二手车、借贷、车险等服务。
丁道师认为,滴滴网约车业务发展速度放缓,而汽车后市场是一个万亿元级别的市场,若能发展得好,将成为拉动滴滴业绩增长的火车头。
新京报记者 陈维城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