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乐莹到底是不是贾玲?(慎点,内有大量剧透)

杜乐莹到底是不是贾玲?(慎点,内有大量剧透)
2024年02月23日 16:30 睿见Economy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田字格 文 何夕

  1.

  由贾玲导演、主演并参与编剧的《热辣滚烫》自2月10日上映,截至目前票房已超过31亿元,领跑春节档。

  国内热映之外,《热辣滚烫》亦在尝试出海。电影上映当日,好莱坞知名电影公司索尼影业官宣购买该片的全球发行权。索尼与华语影片的渊源颇深,其旗下的哥伦比亚电影制作公司此前参与过包括但不限于《卧虎藏龙》、《功夫》、《一步之遥》、《道士下山》等影片的制作发行。然而,索尼在完全没有参与出品的情况下直接购买《热辣滚烫》发行权,这在中国大陆从未有过先例。此前,索尼还拿下了《你好,李焕英》的英文版翻拍权,这也是好莱坞第一次翻拍国产喜剧电影。

  三年前,贾玲导演的首部电影作品《你好,李焕英》取得了54亿元的票房成绩,使她入选“国际电影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40位女性”名单,并一跃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女性导演。尽管这个记录在去年被《芭比》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打破,但随着《热辣滚烫》的热映,贾玲或有希望再登榜首。

  对于这些荣誉,贾玲本人似乎并不挂心。如她在访谈中说尽管票房纪录被葛韦格超越时略有遗憾,但并非出于功利的考量,而是因为“那部电影(《你好,李焕英》)有妈妈的名字”。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纪念因意外去世的母亲的电影,那部作品承载了她太多私人的情感。如贾玲所言,她不是为了当导演去拍电影,而是为了拍李焕英才去当导演。《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出乎贾玲的意料,而在《热辣滚烫》的想法初具雏形时,她同样没有对市场反馈有特别的预期,觉得票房能做到《热辣滚烫》的零头就可以了。

  如今,《热辣滚烫》的市场表现早已数倍于贾玲最初的预想,讨论热度也多日不退。它掀起的能量,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输于《你好,李焕英》。两部作品的成功并非偶然。无论是前作催人泪下的母女情谊,还是本片里引人振奋的人格成长,贾玲都在以自我最赤诚而私密的生命经验成就创作,而这些经验,又是万千人可以与之共鸣与同感的。

  2.

  在《热辣滚烫》的故事里,不擅交际又缺乏目标的杜乐莹,大学毕业后寄居于父母家十年。她惯于讨好的性格换来连串的背叛和伤害,使她几乎陷入了习得性无助。跌到人生谷底时,乐莹想起了之前偶然了解到的拳击。经过刻苦训练,这个曾经懒散的胖女孩站上了专业拳击赛场,更从内心脱胎换骨,锻造出一个勇敢、坚定、灿烂的灵魂。

  在电影中,主人公杜乐莹经过拳击训练,减轻了一百斤体重。而电影之外,贾玲的身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贾玲减重”在互联网上掀起了讨论热度居高不下,但贾玲自己多次在公开场合坦言,减重并非电影的主题。

  减重本身,的确不是《热辣滚烫》的主题。乐莹为比赛辛苦训练一年,这个过程在电影中被浓缩为短短几分钟的快剪,个中辛苦,并未刻意渲染。且以拳击训练的运动量而言,乐莹的“瘦”,其实更多是个副产品。然而,就像尽管乐莹屡屡被周围人误会练拳是为了减肥,戏外的贾玲,也难免和瘦身的话题紧紧绑定。这背后隐藏的恰恰是社会弥散性的身材焦虑,而这种焦虑带来的评判眼光,便是如曾经乐莹那样的人们每日面临的困境。

  3.

  在主流文化的语境里,身材不但关乎健康和审美,更与人格挂钩。无论一个人是因为什么原因超重,都很容易被打上“懒散”、“放纵”、“颓废”等等负面的标签。很多人应该都有类似的感受,生活中那些胖胖的朋友,似乎性格中多少都有乐天、开朗、亲和、神经大条的元素,其中一些人,甚至可以看似毫不在意地拿自己开涮。但正如默音在小说中点明的那样,他们或许并不喜欢自嘲,只是“从一次次不愉快的经历,学会了化解别人或诧异或厌恶或漠不关心的眼神”。

  曾经的贾玲,作为一个演艺名人,而不会被观众苛责身材,是因为她的身材本身就被看作喜剧表演的一部分。贾玲给人的印象是可爱、亲和、好笑、没有攻击性。但正如鲁豫在与贾玲的对谈中所言,“她以前呈现的那些喜感、幽默、开朗,只是她性格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因为不断地被强化,就几乎成为我们眼中她的全部”。这大约也是为什么会有人说贾玲瘦了不好笑了,因为随着她身材的变化,她性格中本身具有的刚强、果敢、深沉,也一并浮现出来。或者说,正是因为她性格中本身具有后者,所以带动了外在的改变。

  知名心理咨询师崔庆龙谈到这一话题,说,身材其实是内心自我的外化呈现,“减肥的困难不在于让体重数值降低,而是让体重的稳态变化,它是比我们预想中更复杂的一种过程。改变体重,本质上是‘获得一种和自己期望体重数值相匹配的身心状态’。”

  贾玲强调《热辣滚烫》的主题不在于减重,道理也就在此。身材只是最浅表的、最容易被观测到的变化,但电影内外所真正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涅槃重生。

  4.

  为什么是拳击?

  在《热辣滚烫》中,乐莹与拳击结缘,是因为离家出走后,短暂打工的餐馆隔壁正好有一家拳馆。在她万念俱灰,想要一死了之时,随手放在家里的拳馆宣传单被风吹起,“你赢过吗,哪怕一次”的广告语映入了眼帘,她自此走上拳击之路。

  这看似出于命运的偶然,但细想起来,拳击的确有其格外鼓舞失意之人的特性。拳击是对体能、反应、专注、耐力都有极高要求的对抗性运动,在一方拳台上,任何人都只能凭借着自身的能力和毅力与对手较量。每一次挥拳,既是对心中苦闷与不甘的发泄,更是对自我力量的确认。这一联系在影视作品中已经被一再表现。从《百万美元宝贝》,到《热辣滚烫》翻拍的原作《百元之恋》,再到《惠子的凝视》,拳击都成为主人公们超越庸常生活、夺回主体性的象征。

  而放在《热辣滚烫》这个具体的语境中,拳击于乐莹,或许有着更为复杂而深刻的意义。

  前期的乐莹,被描绘成了一个善良到几乎软弱、助人已近于讨好的角色。她对身边亲朋一再迁就忍让,但屡屡受伤。就像她后来跟爸爸对酌时打的一个比方,过去的她,是会因为朋友想要就把自己所有的苹果都奉给对方的人,但付出非但没有换来回报,反而让别人以为,她不喜欢苹果。

  拳击这项运动,却恰恰需要参与者学会坚定地捍卫自我的边界,并适时做出反击。乐莹比赛的间隙,教练曾告诫她,还想打就不要消极防守,得找机会进攻。这似乎也可看作对她观念转变的隐喻。

  更妙的是,拳击中的对抗,并不破坏关系,无论比赛多么暴烈,结束铃声一响,双方还是互相尊重、互相拥抱的伙伴。这也是为什么当被问及喜爱拳击的理由,乐莹回答,拳击有意思,两个人打完还能抱在一起。可以说,拳场启发了乐莹,让她在生活中的关系里,也培育起将自己与对方置于平等位置、不再压抑自己讨好对方的勇气。

  乐莹在家宅了十年,而乐莹在节目上对此的解释是,“不善于与人交往,总是受伤”。但那些伤,除了她自己,没有人在意,也难以被言明。在乐莹陷入绝境的那个雨夜,她试图跳楼一死了之,然而因为楼层不高加上有脂肪保护,她非但没能死成,甚至连一点儿外伤都没留下。身材臃肿的乐莹站在镜子前,痛哭着说:“好疼,怎么一点伤也没有啊。”这句台词出来时,电影院里响起了一阵笑声。但仔细琢磨,这何尝不是乐莹人生最精当也最哀恸的表达。

  与乐莹处境截然相反,在拳台上,每一道伤口都清晰可见,每一份疼痛都为人所知。对乐莹来说,比赛的伤痛或许因此反而比她在生活里所受的打击更好接受。她在拳台上受伤,忍痛,所有的伤害第一次被清晰地呈现了,她自己也已经脱胎换骨。随着曾经那个弱小无助的乐莹站了起来,她不再需要肥肉保护自己的身体,也不再需要回避保护自己的内心。

  5.

  乐莹起初结识拳馆教练昊坤时,对方狼狈至极。之所以后来乐莹对他心生爱慕,除了自卑和缺爱,其实是被昊坤几次谈起梦想时的热情所吸引。彼时的乐莹,别说梦想了,就连生活目标都没有。就像电影开头处的一个镜头,乐莹举着棉花糖,茫然地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每个人都在为他们各自的人生奔忙,只有乐莹仿佛一个没有位置的过客。

  尽管被昊坤的热情感染,但或许出于怯懦和绝望,彼时的乐莹并没有力量去找寻自我的价值,于是她退而求其次,成为了昊坤背后的影子,将昊坤的愿望当作了她的愿望。然而,在昊坤为了钱放弃理想时,乐莹寄托在他身上的希望也随之破灭。在那一刻,乐莹明白了,之前看似充实而美满生活,只是镜花水月,将希望投射在他人身上并不牢靠,人得自己成全自己。

  《热辣滚烫》内核的高级之处在于,促使主人公转变的刺激虽然来自外界,但她转变的动因是由自我的内心生长出来的。

  第一层而言,她对外界不再顺应。过去的乐莹惯于讨好,而蜕变后的她,可以很坦然地讲出“我不爱吃牛蛙”,而不是向过去那样迁就对方的口味。这看似是很琐碎的细节,但生活中的“讨好型人格”,恰恰是被一个又一个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积累起来的重量压垮的。她打拳击,不为减肥,也不为得到任何人的欣赏和爱,而是出于完全内驱的热情,这也是她跳出社会评价体系的表现。甚至在比赛中,她也不视客观的输为失败,而是为自己设定“打完一场比赛”的目标。她的赢,不是赢得了比赛,而是赢得了自尊和自信。

  而再深一层,乐莹改头换面之后,也没有借用常见的爽文叙事,对往昔伤害过她的人事展开复仇。无论是前男友、闺蜜,还是妹妹、亲戚,乐莹都没有特意向他们报复什么,或者展示什么,只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淡然。爱恨同构,想要复仇,想要“让某某刮目相看”,本身也意味着仍然被过去所累,仍然以某某的评价为自我的坐标。对于乐莹来说,由于她已经养育起丰盈、坚实的自我,生命中也有了自己的主线,她不再需要向谁证明,而可以自由地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这也是乐莹后来所说的“看我心情”的精妙之处——既不像过往那样全盘接纳,也不像应激一般全都拒绝,而是,看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

  《热辣滚烫》是少有将艺术创作与私人生活的边界打破至此的电影作品。

  某种程度上而言, 这部电影也可看作贾玲自己的一场真人秀,戏里的乐莹,戏外的贾玲,她们的蜕变犹如复调,有些时候,你可能分不清,自己到底看到的是乐莹,还是贾玲,亦或者她们已经合二为一。

  现实与艺术如此的贴近,是一把双刃剑。

  从好的方面而言,贾玲在真实世界挥汗如雨换来的成果,本身就带着真诚而生猛的力量。毕竟,再如何有资源有指导,那一年多的训练都不是假的。这份“真”为乐莹的故事提供了坚实的地基。在同样的时间轴里,贾玲可以做到,那么观众就有理由相信,乐莹的改变并非为了励志而编造的谎言。同时,现实世界也为电影带来了更多的热度,贾玲的名人效应,本身也吸引着观众。

  但用这样的方式拍电影,也暗藏着风险。一个人的生命体验毕竟是有限的,从母亲到自己,贾玲是以袒露自我灵魂、陈述生命史的力度,来成就作品。这种方式对于创作者本身而言,太过于残酷,也太过于消耗。如贾玲本人所言:“有可能我这辈子都不敢再这么拍电影了,拍李焕英的时候我感觉我的心都伤透了,拍这部戏的时候我觉得我的脑力和体力达到了极限。”

  这种靠肉身横冲直撞的拍法已近乎蛮勇,但或许也正是这份蛮勇背后蕴藏的真诚,深深触动了观众。

  “贾玲减重”消息刚出来时,我有些意外,不知道她为何突然选择了这条路。直到看完电影的某一天,我突然想起,在《你好,李焕英》上映期间,贾玲曾说,“票房过30亿,我要瘦成一道闪电”。当时我跟许多人一样,大约并未当真,网上还有人调侃说“什么闪电?是球形闪电吗”。时隔三年,贾玲践行了彼时的诺言。

  而《热辣滚烫》中,乐莹最终完成蜕变、走向拳台的那个镜头里,她的运动服上有一行小字:“That’s Li Huanying’s daughter”(这是李焕英的女儿)。贾玲似乎在用这种方式,向曾经的诺言致敬,也跟亲爱的妈妈对话。这种细节之动人心魄的力量,也正来自于它的真实与真诚。

  从这个角度而言,贾玲的确不是为了成为导演而拍电影,而是为了陈述她的生命史而学习电影。正如她对鲁豫说的那样:“我想跟观众分享我人生的感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04 中创股份 688695 --
  • 03-04 美新科技 301588 --
  • 02-21 龙旗科技 603341 26
  • 02-08 肯特股份 301591 19.43
  • 01-30 诺瓦星云 301589 126.8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