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增速创新低需引起重视

消费增速创新低需引起重视
2019年01月14日 14:47 英大金融

  文  |  刘学智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零售总额为355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6%,增速比9月份下降0.6个百分点,增速为年内第二低,远低于过去几年水平。扣除价格波动因素以外的实际消费增速仅为5.6%,比9月份下降了0.8个百分点,是2003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由于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达到78%,如果实际消费增速持续低于6%,那么经济增速亦难高企。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大量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目前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今年促进开放、增加进口、提高消费者福利的政策频繁出台,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下调和取消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通过扩大进口把消费端留在国内。今年7月1日之后降低进口整车和零部件关税,促进汽车类消费增长。个税修正案经过全国人大审议,已经逐渐推出,将减轻居民税务负担,对消费有积极的影响。成功举办进博会,带动消费升级,扩大高端消费需求。随着这些措施不断释放效力,将对消费起到积极作用。即便目前来看刺激消费增长的效果不够理想,也不可否认相关政策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措施,消费增速可能更低。

  经过长时间的高增长之后,消费增速放缓是正常现象。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与工业生产相关的消费领域,特别是与煤炭、钢铁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相关的消费领域,受到去产能的影响,增长明显放缓。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导致中长期需求趋于走弱,未来消费增速乃至经济增速放缓将是必然。

  虽然消费增长放缓存在客观原因,但是也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房地产挤出效应

  高房价导致居民承受巨额债务,而且住房按揭贷款通常是20~30年的长期债务,让居民没钱消费、不敢消费。近几年我国居民部门债务杠杆不断攀升,占GDP的比重已经上升至50%左右。居民部门储蓄已经下降至30%左右,其中储蓄存款占比只有12%左右。储蓄率下降,意味着可用资金不足,面对高房价只能借钱买房,进一步推升个人债务水平。最近数据显示,10月份新增信贷中80%以上是居民贷款,10月居民贷款额高达5637亿元。企业贷款不足20%,意味着用于扩大实体经济生产的动力较弱。由于居民贷款高增长伴随着消费增速下降,巨额居民贷款必定不是用于消费,更有可能是购置固定资产,比如房产。这将形成居民部门新的债务杠杆,进一步挤压消费支出。

  分城镇和乡村两部分消费来看,都在逐渐放缓。但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是,城镇消费增速低于乡村消费增速。由于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理应快于农村居民,然而2012年成为一条分界线。在2012年之前城镇消费增速高于乡村消费增速,2012年之后乡村消费增速一直都高于城镇消费增速。今年10月份,乡村消费和城镇消费增速分别为9.7%、8.4%,乡村比城镇高出1.3个百分点。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城镇住房支出成本大幅增长,影响了消费支出。特别是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高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最为明显。相对而言,乡村的生活成本要小很多。如果放开农村土地使用权和流转权,估计很多城镇户口居民就会放弃在高房价的市区购买商品房,转而到农村买块地自己盖房。

  消费外流

  具体表现为国内的消费终端不留在国内,流向国外,到海外购物。近几年我国存在大量消费外流现象,特别是国庆和春节长假期间,到境外的消费支出已经超过国内长假期间消费支出。不仅是化妆品、皮包、珠宝这样的奢侈品,就连奶粉、家电、纸巾、马桶盖等等生活必需品都到海外去购买。

  “双十一”光棍节消费促销已经不仅仅是中国剁手族的节日,已经成为全球零售大狂欢。比较典型的是消费流向日本,已经成为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在国际收支表中,消费外流主要体现在经常项目中的服务贸易,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清晰表明消费大量外流,已经影响到国内消费增长和结构转型。

  在2008年之前我国服务贸易收支基本平衡,不存在明显的顺差或者逆差。2008年之后逆差逐渐扩大,2013年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关口,2014年突破2000亿美元关口,2017年达到2400亿美元。

  供给端转型滞后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通俗地讲,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满足温饱的问题,而是实现消费需求升级的问题。过去我们更多的是解决温饱问题的消费,例如20多年前普通居民家里没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等,更没有私家车,过去的消费可以说是从无到有的过程。现在家具家电基本上已经较为齐备,消费增长点在于传统家具家电质量和品质的提升,需要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国内生产端并没有相应转型升级,难以提供城乡居民需要的优质产品,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在国内供给端转型滞后的环境下,不但没有消费升级,甚至出现消费降级现象。设想一下,假如10年前买了显像管彩电,现在要换新换代,可能想要买LED彩电,如果国内厂商生产不出LED彩电,大部分产能还停留在黑白电视,那怎么办?极有可能到国外去买。当然,我国彩电制造企业竞争力不错,但其他很多行业竞争力还很弱。例如马桶盖,就出现了大量中国游客把日本商场里的马桶盖买断货的现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而道远,改革的力度需要加大、进度需要加快。过去我国依靠招商引资,大量外资到国内投资建厂,形成资本项目顺差;大量制造业产品出口到国外,赚取外汇,形成经常项目顺差。现在,国内要素成本逐渐上升,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长,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继续依靠粗放型扩大生产的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由于转型滞后,国内已经有不少生产线向海外转移,投资向海外转移,资本向海外转移,造成资本项目由顺差净流入转为资金流出压力加大。

  如果消费外流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逆差将很快抵消货物贸易顺差,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快速收窄,最坏的情况是两年内经常项目就可能出现逆差。因而,生产端必须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单位劳动力产出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这是必经之路;消费端则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消费需要,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改革的时间窗口已经逐渐收窄,需谨慎防止双逆差现象出现。

责任编辑:贾振飞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7 华致酒行 300755 16.79
  • 01-17 七彩化学 300758 --
  • 01-16 新乳业 002946 --
  • 01-16 威尔药业 603351 35.5
  • 01-15 康龙化成 300759 7.6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