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再看“单改双”

202012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远在江西省宜春市的种植户彭凤南也在为自己的决定而高兴,2020年她领办的合作社响应政府号召,实施水稻“单改双”1800亩,比2019年多收入近20万元。

“单改双”是指水稻种植由单季稻改为双季稻,一年多种一季,产量和收入都增加了。种植双季稻本来就是我国南方水稻产区的传统种植模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模式曾被南方稻区部分种植户抛弃。从数据看,我国双季稻种植面积在21世纪前十年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从2010年开始连续十年下滑,其中早稻从2013年开始连续七年下滑。尽管在农业农村部门的努力下,促进了一些地方“单改双”,但仍有很多地方不愿实施,甚至还出现了“撂荒”现象。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双季稻种植面积连续递减十年后,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停止缩减开始增加,双季稻中的早稻面积、产量实现“双升”,为全年粮食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单改双”形势转好、农民又开始恢复种植双季稻?近日,记者走进我国南方部分水稻种植大省一探究竟。

种植意愿低?政策来托底——保证农民种了不吃亏

20世纪70年代以前,‘早稻+双季晚稻’一直是我国南方水稻的种植模式。”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介绍,1976年,我国双季稻种植面积最大,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71.3%,但在2018年这一比例缩减到33.3%

一些种植户向记者表示,此前之所以不种双季稻,主要原因是种植效益偏低且缺少劳动力。虽然双季稻一亩地能多打300多斤粮,但大家仍认为不划算,还没有出去打一天工挣得多。于是大家纷纷“双改单”(双季稻改单季稻)。除此以外,还有地方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多元种植模式、增加轮作休耕面积等原因。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粮食安全问题显得异常突出。疫情也让2020年的水稻生产尤其是早稻生产形势更加严峻,春耕时农民出不了门、农资进不了村。对此,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单改双”再次被提上日程。

年初,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和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恢复双季稻,加大早稻生产支持力度,早籼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比2019年提高1元;统筹整合农业项目资金36.7亿元,重点支持早稻生产集中育秧、机插秧等关键环节及代育代插、代耕代种等托管服务。

正是看到国家支持恢复双季稻的好政策,彭凤南才下定了“单改双”的决心。农时不等人,农业农村部及时召开全国早稻生产推进落实视频会议,要求各地落实落细各项政策措施,把恢复早稻面积真正落实到田。

在江西省,2020年累计安排了15.6亿元资金扶持早稻生产。“我们合作社能享受国家稻谷补贴早稻每亩37元、晚稻每亩30元,另外当地专门发放早稻补贴每亩50元,社会化服务机插、机防每亩还各补贴30元。”对此,彭凤南很满意。

2020年全国早稻种植面积第一的湖南省,落实扶持早稻生产资金5.6亿元,是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全省66个早稻生产重点县(市、区)整合涉农资金7.9亿元。同时全省组成66个调研指导组,开展为期1个月的驻点指导服务;各地成立生产专班,开展调研指导2498次,参加20801人次。

政策发力下,我国双季稻种植面积在连续十年下滑后,2020年恢复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早稻播种面积7126万亩,比2019年增加451.1万亩,增长6.8%;早稻总产量546亿斤,比2019年增加20.6亿斤,增长3.9%,扭转了连续七年下滑的态势。

种植效益差?科技在进步——单产提高种了就划算

彭晋京是湖南省桃源县五爱家庭农场的农场主,2020年他“单改双”面积达到1356亩,让他放心这么大面积种植的原因,除了好品种,还有集中育秧、机抛机插等好技术。“有农技人员现场指导,我们更敢于‘单改双’了。”彭晋京说。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60%。最近十年,虽然双季稻面积不断下降,但在科技助力下单产持续提高,2018年早稻和晚稻亩产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36.7公斤和14.6公斤。“如果没有科技提升,很难想象减少双季稻种植对我国水稻总产量和粮食安全带来的影响。”程式华说。

在我国,早稻主要用于加工,对生育期、抗倒性、轻简化要求较高;晚稻是主要的优质口粮,对生育期、品质、产量、抗倒性和轻简化要求较高。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选育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抗倒的广适性早、晚稻品种,为双季稻种植面积恢复奠定了品种基础。

20209月以来,湖南双季晚稻遭遇多年未有的严重寒露风影响,造成收获推迟、单产下降。然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晚稻品种“玖两优黄华占”在1021日汉寿县200亩连片种植双季稻测产验收中表现优异,两季总产高于当地一季稻平均亩产673.1公斤。

湖南是杂交水稻种植大省,多年来通过持续开展杂交水稻科技攻关,也为双季稻种植探索出一条新路。2020年袁隆平院士团队利用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培育的“叁优1号”,在衡南县种植的两公顷高产攻关田双季稻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创造了纪录。

通过科技提升,一亩地经过“单改双”种出两亩地的产量,种双季稻再次有了可算的“效益账”。

2020年粮食生产中,推广更适用于早稻生产的集中育秧技术成为湖南省的一大特点,也是当地增加“单改双”面积的有效举措。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通过在66个早稻生产重点县(市、区)开展365.3万亩专业化集中育秧,带动全省集中育秧813万亩。

集中育秧为后续轻简化机械作业打下了基础。当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71%,农机农艺融合为“单改双”提供了动力支持。2020年湖南着力推广机械插(抛)秧技术,全省早稻机械化栽种同比增加109.1万亩,增长12.8%;播栽环节机械化率超40%,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全省早稻种植面积增加196.7万亩,增长12%

劳动力短缺?服务来帮忙——生产托管种了更轻松

多年来,大量农民外出打工造成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多种一季稻谷农时紧、劳动强度大,也成为制约“单改双”的突出瓶颈。如今,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将土地托管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全不用担心多种一季稻谷带来的辛劳。

董敏芳是湖南省岳阳县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和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合作社种植双季稻3000多亩。“之所以敢大规模种植,主要是因为有农机帮忙,可以提供育秧、机插、病虫害防治、收储、烘干等全产业链服务,让我们底气十足。”董敏芳说。虽然2020年受到寒露风影响,但合作社每亩地仍有1500斤左右收成。

目前我国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90万个,全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6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超过9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7000万户。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蓬勃兴起,为在我国“小农户”国情基础上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解决了一家一户种植双季稻面临的劳动力、生产技术及投入成本等诸多难题。在2020年初抗疫情保春耕行动中,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一站式”托管服务面积达到5.2亿亩次。

从湖南看,近年来累计安排社会化服务试点专项资金5.4亿元,2020年安排1.3亿元,在岳阳县等19个县(市、区)探索推进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目前全省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7.2万个,上半年服务粮食作物面积4582.5万亩,其中水稻面积3942万亩。

在江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为“单改双”面积大幅增加提供了重要支撑。在2020年早稻生产中,江西代耕服务面积达到443.7万亩,代育秧和代插面积达到68.7万亩。全省早稻种植面积增加182.5万亩,增长11.1%

(来源:中国农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补贴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4 浩欧博 688656 --
  • 12-31 重庆银行 601963 --
  • 12-31 传智教育 003032 --
  • 12-30 征和工业 003033 --
  • 12-28 惠泰医疗 688617 74.4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