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透视文华财经困局
本报记者 陈嘉玲 北京报道
期货市场的“封杀”风波已有所缓解。
11月15日下午,文华财经发布的“关于穿透式整改的公告”承认,尽管证监会和四家期货交易所接连两度给出整改时限的情况下,“文华忽视监管要求”,“存在侥幸心理”,导致2020年1月20日前无法按期完成整改,并承诺未来整改将符合监管要求。与此同时,四大期货交易所也通知,将整改最后期限由2020年1月20日延长至3月1日。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此次风波中,文华财经遭到了近80家期货公司“集体封杀”。这几乎是“致命一击”,对此文华财经创始人尚守哲称,“命运不在自己手里”。
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尽管文华财经一再致歉,监管已有所宽限,但期货公司一方观望态度依旧较浓。那么,作为最早一批提供期货信息系统、占据97%市场份额的期货软件技术服务商,文华财经的这场困局中,与期货公司的矛盾核心到底是什么?
收费之虞
“文华财经的收费模式,积怨已久。”
对于“集体封杀”文华财经这一事件,除了抛出“落实穿透式监管要求”的理由之外,多位受访期货圈人士均对记者提到“还是钱的问题”,在穿透式监管的要求下,文华财经将相关软件改造升级的费用转嫁于期货公司,双方对此存在分歧。
按照文华财经在2019年底向期货公司提出的三种升级方案,成本为100万元~200万元。1月12月凌晨1点45分,在沸沸扬扬的“封杀”风波下,文华财经官网公告称,决定向各期货公司免费提供中台系统的全套软件产品和相关技术支持。而本报记者了解到,根据文华的新方案,预计大型期货公司部署硬件设备费用为30万~50万元,中小型期货公司则为10万~30万元。
尽管此次“封杀”风波起于“收费”、归于“免费”,但双方关于费用的矛盾由来已久。2018年9月25日,“文华财经随身行”软件绕开期货公司,“突击”向投资者直接收取交易费。2019年5月16日,文华财经再度就部分实时行情数据进行分板块收费。
某期货公司总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从部分功能收费,到借着软件升级要求期货公司买单,文华财经不断利用软件技术优势加码创收。”另外有投资者对“随身行收费”一事留言评论说:“房东向餐馆收了租金,那么再向食客收取费用合适吗?”
记者梳理获悉,文华财经当前的收费模式包括:期货公司系统套餐费用、文华财经随身行交易费用、功能板块费用等。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2019年套餐价格显示,文华财经同样的软件是按照期货公司分类评级进行收费,评级越高收费标准就越高。具体细分为9个套餐:AAA级、AA级和A级期货公司的套餐价分别为120万元、108万元和84万元;BBB级、BB级和B级的分别为72万元、54万元和48万元;CCC级、CC级和C级及以下的分别为36万元、30万元和24万元。
期货公司费用方面,若以期货公司分类评级结果计算,149家期货公司2019年费用总计约为10020万元。“文华财经随身行”费用方面,若以10万终端客户、包年收费为720元/交易账号·年进行计算,投资者交易账号包年费用约为7200万元。
某中型期货公司技术部人士告诉记者:文华财经通常是直接给期货公司发合同,截止日期前必须交费,否则系统停用。价格这几年是每年水涨船高,期货公司完全没有议价的空间。
而多位期货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文华财经方面在交流时说过,期货公司所支付的软件费用足以支撑整个公司的运营。”不过,此说法暂未获文化财经方面人士证实。
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于涨价、向客户收取交易费等可能引发的“副作用”,文华财经不可能没有预见。但文华财经依然积极推进,或与其急于谋求IPO上市有关。
本报记者注意到,根据文华财经在2017年4月10日报送的IPO招股书,文华财经主要产品的价格IPO前夕出现较大幅上涨,行情交易软件服务、程序化交易软件服务和行情数据服务三大产品的价格2015年同比增幅分别为20.69%、81.91%和18.46%;2016年同比增幅分别为21.15%、56.32%和29.00%。
不过,也有投资者表示能理解文华财经收费的想法:“很正常,毕竟也是花了成本搭建平台,提供信息服务的。”
某头部期货公司技术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近年来期货公司特别是头部期货公司逐步转变战略,加大IT系统建设的投入。文华财经一直在创新,是一家优秀的技术公司。收费是市场行为,“钱的问题”并非双方这次事件最深层次的矛盾核心。
“通过这次升级整改事件,文华财经的系统架构和商业模式暴露无遗。”一位期货圈人士对记者感慨,“我想这才是市场和期货公司更为忌惮的。”
“后门”质疑
“矛盾的核心是文华提供的多次改造方案皆存在不符合监管需求的风险。”一位就职于最大的期货交易结算软件供应商的技术老兵近日撰文表示,长期以来,文华云端的服务器是不受期货公司管理和监控的,所以改造在所难免。
“所谓的云端交易模式,是指期货投资者的条件单都存在文华财经的云端服务器上,当条件达成时自动完成交易。也就是说,文华财经成了一个‘下单池子’。”中国期货业协会原副会长、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常清教授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只有文华财经知道这是谁下的单,交易所只知道这是云条件单,却不知道背后是谁在下单,因此无法实现穿透式监管的要求。
根据“穿透式”的监管要求,客户通过交易终端软件下达交易指令的,期货公司应确保客户下达的交易指令直达其信息系统。
与其他终端软件有所不同,文华的终端交易软件(包括PC端和手机APP)终端不是直接将指令报送给期货公司,而是先通过文华的服务器中继,再由文华将指令发送给各期货公司。
对此,某券商系期货公司技术人员表示,“中继代理软件商就像一个黑匣子,客户的云端交易指令被留存,即时指令被转发,甚至客户的交易密码也被软件商所获取。对期货公司而言,其无法对软件商所代理发出的指令信息进行事实审核。在之前因指令问题产生的法律纠纷中,若客户否认下单指令,期货公司通常难以举证,因为指令是由软件商所给出,给期货公司管理带来了巨大风险。”
“他们(软件公司)可以利用时间差,堵截客户的下单,使用高频交易提前埋伏,在大单报出之前,它可以先买卖,获取巨大利润。他们还可以出卖客户信息给高频交易的公司。”有市场人士在网上提出质疑认为,有的高频交易者一年可以十几倍利润,长期稳赚不赔,靠的是这些“后门”,在数据流进入交易所主机之前截留进行分析,并在微秒级别下单。
一位期货投资者日前向本报记者爆料称,2017年他先在文华财经下了条件单,后来出于对市场变化的判断,又通过另一期货交易软件另外下达一条即时指令单。“最终成交的是在文华财经所下条件单,被设定为优先级。这足以证明文华财经云端截取了投资者的交易指令信息。”
上述投资者认为,“文华财经存储了市场95%期货公司客户的交易计划,在大数据的分析下,不确定性的金融市场变得更加具有可预测性。若被非法分子所利用,再配合一定的交易技术和资金实力,完全可以实现对金融市场的操控,从而引发巨大的金融动荡。”
“基于文华财经交易终端所留存的大量客户信息、交易计划和指令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逻辑上是可以得知池子里的多空比例、市场交易策略等情况。”常清教授分析指出,“条件单直接下达至期货公司即可,云端交易本就应该与文华财经无关。那为什么它要多此一举呢?因为可以获得更多客户信息,为其信息增值功能服务。”
“文华拥有巨大的客户流量的同时也掌握着巨大的客户基本信息和交易数据,作为一家未受监管部门监管的第三方商业公司,对于期货行业的信息安全隐患还是很大的。”上述期货技术老兵也指出,“期货公司对于其客户交易指令必须通过文华深感担忧,客户信息一旦泄露,无论是从经济还是监管角度来讲,对期货公司都是无法承受之重。”
有投资者在网上曾爆料称,文华财经涉嫌倒卖数据和信息泄露等问题。不过,有期货公司人士则认为,“文华财经的系统架构使它掌握了各种交易计划交易策略的条件,但并不能证实它开了后门。在当下的法律体系下,不太担心这方面的问题,应该还不至于这么做。”
此外,据本报记者多方获悉,近期监管与期货协会组织了多场关于期货公司的技术培训会议,均是关于信息系统安全、金融数据安全方面的主题。
“奶酪”之争
如果说系统升级的收费是动了期货公司短期之利,那么留存客户信息、直接收取客户交易费,或才真正是动了期货公司的“奶酪”。
上述期货公司总经理坦言,“期货公司更在意的是客户资源、交易数据。”
上述头部期货公司技术部负责人向记者分析指出,以文华财经近期公布的2020年收费模式,将期货公司所有交易日总交易人数作为计算标准。这意味着它收集了所有的客户信息,否则如何实现它的计费?只有把客户信息中转了、落地了、计算了,才可能使用这样一种计费方式。
“文华财经一直留存客户信息,把期货公司的客户当作自己的客户,它的中继系统架构不是为服务期货公司而设计,而是为服务自身需求而设计。”上述技术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软件技术服务商的商业模式应该是把做好的软件卖给期货公司,后者经过调试、校验、合规、审核,然后放在网站上供客户下载使用。
针对文华财经在此次升级风波中的做法,上述期货老兵在文章中也指出,“究其根本,还是舍不得放弃已经成熟的这套商业模式:掌握客户流量,赚取超额利润。”
事实上,早前的一封实名举报信也曾暴露出,期货公司与文华财经“客户之争”的矛盾。
2018年10月26日,第一创业期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第一创业期货”)实名向中国期货业协会、北京证监局举报文华财经严重侵害期货公司合法权益。
据第一创业期货的举报信所称,文华财经利用技术优势获取该公司客户信息,并向客户发送影响公司业务发展的负面信息;同时文华财经的行为已经导致公司客户流失,其行为已严重违反合同约定。并在举报信中提及,文华财经自2009年至2018年,向第一创业期货收取的软件使用费已增长四倍。
彼时,文华财经创始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尚守哲回应表示,向客户发送通知主要是提醒客户公司和第一创业期货的合同即将到期,客户行为由其自身负责,不代表公司行为。
据多位期货公司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文华财经把客户引流到了香港中一期货。
公开信息显示,中一期货于2011年在香港成立,2013年取得香港证监会期货合约交易牌照。尚守哲持有中一期货90%的股权。文华财经预披露的IPO招股书显示,中一期货主营国际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经纪业务,文华财经为其提供软件技术服务。
据记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11月,文华财经就报送材料申请在创业板上市,2017年4月预披露更新,但2018年4月份其上市之路被按下暂停键。彼时相关媒体的报道质疑,上市暂停的原因是文华财经为境内个人从事外盘交易提供渠道,业务上违反国家外汇管理相关规定,并向关联公司输送利益。
“文华财经是技术公司还是期货公司?”期货公司技术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双方此次矛盾的核心所在。”
责任编辑:陈鑫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