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系列:橡胶供需矛盾改善 关注海外需求进一步复苏

年报系列:橡胶供需矛盾改善 关注海外需求进一步复苏
2020年12月23日 10:21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原标题:年报系列:橡胶供需矛盾改善,关注海外需求进一步复苏

  来源:广发期货有限公司

  2020年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疗物资的使用习惯,即使疫情过去,作为医疗物资原料的浓乳也能保持较好的需求。原料紧缺的情况一旦再发生依然会抑制全乳产量。2021年需关注开割前后天气情况以及开割初期胶水产出情况。需求端还需格外关注海外需求的恢复、轮胎出口情况以及国内基建政策、各地方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等。

  PX:2021年PX产能增量低于下游PTA产能增量,预计PX整体供需有所好转,PX加工费有所修复,PX加工费区间可能在150~250美元/吨,节奏关注2021年PX去库情况以及浙石化的投产时间。

  行情回顾

  2020年的天胶行情分为两大阶段,整体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2019年四季度在需求转好的支撑下,胶价于2020年初上扬至13000点以上,随后国内新冠疫情爆发,胶价在春节前的几个交易日迅速下挫。春节期间疫情发酵,全国人民居家隔离防控疫情,此时外盘日胶及新胶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大幅下挫,导致春节后开盘第一天沪胶RU直接低开下挫至11000点位以下。随后的几个交易日开始技术性修复,胶价反弹至2月下旬,这时海外疫情开始扩散,原油美股陆续崩盘,胶价重新走弱,最终在3月底下挫至年内最低点,沪胶指数9446元,价格已至成本线以下。后期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得当,各地复产复工,4月-7月胶价开始了漫长的修复之路,伴随着国内需求恢复,下游汽车重卡需求数据表现优秀;上游供应端开割初期由于天气干旱推迟1.5-2个月开割,加工厂起初因为收购不到足够原料部分产线无法正常复工;国内外原料价格不断上行,在供需端、成本端共同支撑下胶价重心不断上移。10月节后,沪胶主力01合约在交割品全乳胶紧缺的逻辑支撑下,价格迅速拉涨,国内云南海南产区胶水收购价格创下近年来单日最大涨幅。浓乳胶挤占全乳资源,新注册仓单量紧缺的逻辑将这波行情支撑到10月底,主力01合约上涨至万六之上。但是,在价格暴涨的过程中,吸引了更多人返乡割胶,随后随着天气转凉,原料开始上量,泰国等东南亚主产国步入最大旺产季,此外前期炒作的台风洪涝等天气并未对橡胶造成实质影响,沪胶价格迅速回落,11月至今沪胶价格整体在万四至万六的区间内震荡。近期随着多头资金离场,基本面利空因素逐步浮现,多空交织下沪胶价格开始逐步回归理性。

  供应:明年供应将增加,关注天气情况

  (1)开割面积和单产:新开割增速放缓,高产树龄仍较多

  2021年天胶开割面积增速下降。橡胶树种下后7年开割,那么2021年的新增开割面积=2014新增种植面积-2020年重新翻种面积,由此可以得出结论,2021年新增开割面积大概在20万公顷左右,相比2020年新增开割面积减少了10万公顷。2020年是新增开割面积增速的拐点,由于2013年起新增种植面积开始减少。近年来橡胶新增种植面积有两次高峰,第一次出现在2007-2008年,第二次出现在2010-2012年,以7年一个种植周期来看,2010-2012年种植的树也已经在2017-2019年开始割胶,2013年以来新增种植面积开始大幅减少,所以2020年属于开割面积增速的拐点,2021年开始即出现10公顷的下降。但需要注意的是,新增开割面积虽然在递减,实际开割面积还是在增加的。

  从单产情况来看,当前处于旺产期的树龄依旧较多,2007-2008年新增种植高峰的树当前已经处于最大旺产周期,2010-2012年左右种下的树预计会在2022年左右迎来单产高峰,所以当下高产树的比重还在不断增加。不过,近几年由于橡胶价格的持续低迷,胶农用于维护胶园的经费有限,胶园长期疏于管理,导致胶树产出较低。

  (2)天气:拉尼娜或会持续到明年一季度

  2020年天胶几大主产国的天气情况较为不稳定,导致今年减产较为严重。根据ANRPC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累积减产达7.83%,主要由于不稳定的物候条件所致。开割初期泰国地区由于疫情以及干旱导致胶水产出较少,下半年以来又因拉尼娜天气带来的降雨过多导致割胶进程受阻,全年整体来看同比减产,不过累积减产幅度也在逐月收窄,预计2020年全年天胶将减产7%左右。

  拉尼娜天气预计会持续到2021年一季度,但实际影响程度可能不大。除此之外,目前尚未有权威机构发布明确的关于明年天气异常的报导,由于天气是影响橡胶上游供应的最大因素,2021年开割前后还需关注天气情况,如若受到天气影响导致开割推迟或胶水产出不足可能会成为主导天胶行情的驱动因素。

  (3)加工利润:成本端支撑胶价

  原料紧缺势必造成了原料价格坚挺,2020年加工厂的整体利润除浓缩乳胶产线外并不乐观。泰国原料从今年4月开始企稳上涨,胶水价格从4月初时的低点价格36泰铢/公斤上涨至10月底年内最高点74.5泰铢/公斤,环比涨幅达106%,长达几个月的原料收购价格同比也大幅高于往年同期。同样,我国云南海南原料收购价格在此期间也创下近年新高,胶水进浓乳厂的收购价格相较进全乳厂的收购价格巨幅升水。泰国标胶在6-10月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加工利润为负。负的加工利润势必影响加工厂积极性,从而造成了今年天胶减产。11月以来随着原料产量上量,价格回调,工厂加工利润有所恢复,标胶加工利润维持在50美元/吨左右的正常水平。预计1月以后东南亚进入减产季至4-5月新一季开割季到来前,此阶段原料供应相对紧张,原料价格坚挺从成本端上为胶价形成支撑,届时结合下游需求情况,如果需求表现不错叠加成本端支撑胶价或会有不错表现。

  (4)交割品全乳胶减产,天胶结构分化

  原料短缺导致全乳加工原料被浓乳挤占,2020年交割品全乳胶减产至少20%,胶种间结构分化。今年开割初期我国云南产区因干旱和白粉病减产,受干旱影响今年开割推迟了1个半月-2个月,很多橡胶加工厂因收购不到原料而不得不延期复工。

  海南产区存在浓乳抢占全乳原料的问题,导致该产区今年全乳减产保守估计在70%以上。由于今年疫情影响,导致医用橡胶手套的原料浓缩乳胶需求量暴增,价格大幅上涨,工厂生产浓乳的利润大幅高于全乳胶,原料胶水进浓乳厂的价格大幅升水进全乳厂的价格。以往有全乳产线的工厂今年由于原料收购不足,原料优先照顾利润更高的浓乳胶生产,导致今年的交割品全乳胶减产十分严重。个别工厂的全乳产线仅在今年11月上旬原料收购价差收窄时零星开工几日。今年海南原料整体减产20%左右,但浓乳胶的产量同比去年基本持平,所以更多是挤占了原本全乳的原料。预计待胶水干含量下降至25%以下,浓乳的产成率下降后,拥有全乳产线的工厂会选择再生产少量全乳。市场保守估计今年海南地区交割品全乳胶减产高于70%。

  除此之外,以全乳胶为代表的浅色胶和以20号胶、混合胶为代表的深色胶今年的基本面也分化严重,今年深色胶进口价格较低,进口量增多导致混合胶大幅累库,深色浅色胶价差由此拉大,由此也直接体现在了沪胶和20号胶的期货盘面上。不过经历了价格上扬后的回落,大部分胶种价格已经回归理性,预计2021年浅色胶和深色胶的价差将进一步得到修复。

  需求:内需维稳,关注海外需求恢复情况

  (1)2021年高开工率需靠海外需求支撑

  轮胎厂开工率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下半年稳步抬升,近几个月开工率一直保持近年来的高位,同比2019年高出不少。开工率转好除了受益于国内配套需求较好外,也得益于轮胎出口订单的好转,7月以来欧美地区订购冬季雪地胎让轮胎厂订单增多,甚至今年国庆节日都没有出现往年开工率回调的情况。

  2021年开工率还需关注轮胎海外订单情况,预计后期随着疫情防控到位,疫苗研发普及的不断推进,在明年重卡国内配套需求大概率减少的背景下,海外需求的恢复将支撑开工率维持高位。

  (2)重卡:2020年受益于国三淘汰,预计2021年销量降温

  2020年的重卡市场表现可谓成绩优异,截至10月份,重卡今年1-10月销量达到135.3万辆,已经远超2019年全年117.4万辆的销量。预计今年全年重卡销量可超过155万辆。

  由于今年疫情,经历了一季度尤其是2、3月份市场的“需求压抑”之后,二季度重卡市场订单回暖的速度十分明显,各家企业订单纷至沓来。由于2-3月被压抑的购车需求在二季度快速释放,终端需求迅速反弹,物流车市场订单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牵引车更是“领衔”行业,需求十分旺盛;工程车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回升,订单较为饱满。销售旺季曾出现各家重卡企业生产线上的员工加班加点以尽快满足经销商和用户的订单需求。

  今年重卡销量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国三车的淘汰,2020年是“国三”政策的收官之年,2009-2011年正处于重卡的国三、国四政策实施时期,这一时期重卡的需求增速非常明显,而这一批重卡如今也到了更新替换的阶段,所以新车替换需求将拉动物流车的需求增量。其次,各地方政府的治超限载政策趋于严格,多地对于超载车辆实行严格罚款。另外,叠加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疫情后从相关政策也可以看到国家大力发展基建的决心,国常会明确1万亿专项债5月发行完毕,棚改专项债恢复发行。5月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强调要把做好“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会议要求在年初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29万亿元基础上,再按程序提前下达1万亿元专项债新增限额。以上原因推动了重卡市场今年的繁荣景象。

  由于2020年是国三车淘汰的收官之年,年底还未淘汰的车辆也将集中淘汰,所以预计2021年重卡销量将暂时步入冷却期,预计一季度销量将同比高于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一季度,后市的销量将大概率回归2019年同期水平。此外还需关注国家发展基建政策的扶持力度。

  从2020年的货运量来看,1-10月累积货运总量远低于2019年,1-10月总量达273.7亿吨,同比2019年降低19.42%。今年一季度同样受疫情影响货运量同比大幅降低,一季度同比下降35.46%。二季度起累积降幅逐月收窄,但从货运量上我们未见到和汽车重卡一样充满韧性的反弹,二季度以来每月的货运量和2019年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平均每月下降20%左右。明年的货运量预计同比2020年会显著提高,具体取决于政策下的基建力度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3)汽车:政策大力支持,看好2021年汽车销量

  2020年的汽车市场在一季度同样受到疫情冲击,但二季度起底反弹后和重卡一样表现出了强韧的修复能力。2月份由于疫情以及春节影响,汽车当月销量见底,同比2019年下降80%,随即三月的产销即追平去年同期,四月实现反超。截至目前中汽协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1-10月汽车累积产量同比下降4.6%,累积销量同比下降6.58%。随着汽车市场疫情后的恢复,产销的累积同比降幅在逐月收窄。

  从4月开始时汽车行业一直保持正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提升了消费信心,其中消费升级带来了高端换购需求,豪华车连续几个月销量正增长。另外,各个地方政府出台了有力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例如汽车下乡,上海增加车辆号码牌发放等等。上半年因为疫情而取消的车展预计未来会重新举办,以及新车型的优惠价格等,这些举措都助力了市场复苏。此外,去年同期基数偏低,2019年本身处于汽车的弱周期内,低基数也奠定了今年的同比增长。

  10月汽车库存94.2万辆,自7月库存推至当年高点以来,下半年环比呈现下降趋势,10月汽车库存同比2019年也小幅下降。11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0.5%,较上月上升了6.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根据国际同行业通行的惯例,库存系数在0.8~1.2之间,反映库存处在合理范围;库存系数> 1.5,反映库存达到警戒水平,需要关注;库存系数>2.5,反映库存过高,经营压力和风险都非常大)

  对于2021年的预测,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大力扶持下会有较为明显的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受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带动,另一方面则是由国内汽车市场回暖、各企业新车型的快速推出以及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计2021年汽车市场在汽车下乡、新能源补贴、增加号码牌发放等政策扶持下会有超过2020年的表现。

  (4)轮胎出口:预计2021年海外需求稳步增加

  2020年轮胎出口受到了疫情很大的冲击,尤其上半年6个月出口同比下降21.19%,随着海外疫情的扩散,令轮胎企业出口业务雪上加霜。天然橡胶的下游需求70%用于轮胎,内需、出口各占一半。中国往疫情重点区域出口比例较高。美国是我国轮胎出口占比最大的地区,占比7%;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意大利这五国的轮胎出口占我国轮胎出口的16%。半钢胎轮胎出口欧洲占比32%,全钢胎出口欧洲占比21%,出口美国8%。所以我国轮胎的输出大国也刚好是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不过随着海外疫情好转,复产复工令轮胎出口情况好转,7-9月海外订购冬季雪地胎令当月出口同比去年增长不少。截至10月,今年累积出口同比去年下降7.78%,出口累积降幅自7月起逐月收窄。

  2021年上半年预计海外疫情不会转好太多,但欧美等国家对于疫情的心态相较放松,预计像2020年上半年停产停工的可能性极低,所以疫情主要的影响在于民众对于经济的悲观预期所导致的消费力下降,进而影响到我国轮胎的出口订单。预计明年上半年轮胎出口量将偏弱,但在2020年的低基数下会有同比增长,但不会达到2019年同期的水平,随着夏季到来疫情缓解,暑期订购冬季雪地胎的订单纷至沓来,预计三季度乃至四季度出口会有不错的好转,全年轮胎出口总量相比2020年可以有更为乐观的期待。

  库存:深浅胶库存结构分化,2021有望修复

  2020年青岛保税区库存整体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保税和一般贸易库存整体全年呈现上涨趋势。从年初时的54万吨上涨至年内高点84万吨,而后一直保持在80万吨上下。从今年4月起,库存便超过2019年,截至目前为止库存同比去年上涨50%左右。保税区区内外库存基本以混合胶和20号标胶为主,皆为深色胶,今年混合胶累库现象十分严重。

  上期所仓单代表了交割品全乳胶的库存,今年的全乳胶仓单量一直处于同比往年大幅偏低的位置。自1909合约注销后,剩余仓单量便大幅低于往年,今年由于全乳胶大幅减产,2020新仓单注册量极低,2009合约注销后新胶仓单量更是在先前低基数基础上又创新低。

  预计2021年库存分化的格局会有所修复。随着海外需求的恢复,对于深色胶的需求将会增加,明年东南亚各主产国进入停割季后预计进口将放缓,深色胶或会迎来去库。随着明年对于橡胶手套需求的减量,浓乳全乳胶水收购价差收窄,全乳胶产量或也将上量,从而改变仓单量少的现状。

  价差基差:预计混合胶基差将得到修复

  2020年全乳胶基差走势较为平稳,全年基差相较2019年偏强,沪胶基差呈现逐年收窄的趋势。不过,今年深色胶和浅色胶的格局分化加剧,混合胶和沪胶基差在9月合约上没有正常基差回归,甚至在01合约上出现了基差再度走扩拉大的情况,10月沪胶价格快速拉升的阶段混合胶基差一度滑落到-4000元以下。

  混合胶基差出现如此大的偏离源自两者基本面的分道扬镳,全乳胶减产价格存在支撑,混合胶累库现货市场无人问津,导致了二者基差无法随着合约临近到期正常回归,反而背道而驰。

  RU的月间价差今年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back结构,橡胶一直是一个期货升水现货、远月合约升水近月合约的品种,但受今年10月行情影响,1月合约除自身基本面较强外,作为主力合约受资金拉动拉涨幅度更大,导致沪胶出现了罕见的back结构,5月合约9月合约纷纷倒挂1月合约。此种情况在后来随着期货价格回归理性而得到修复,但由于今年交割品全乳胶确实减量明显,原本市场普遍担忧01合约交割品紧缺的问题,进而由01转移到当前的主力05合约。所以当前5-9价差依然呈现back结构没有得到修复,反应了05合约偏强。

  胶种间价差也同样存在基本面背驰的情况。浅色胶和深色胶的结构分化,导致RU-NR主力价差今年同比去年同期大幅走高,全乳新仓单注册量少,且1月面临国内主产区全面停割,导致整体基本面偏强,而进口胶(标胶和混合胶)库存高位,所以基本面偏弱。不过此种情况近期有缓解的迹象,预计随着保税区深色胶不断去库,NR价格会得到支撑。而全乳方面,随着海南产区天气转凉,胶水放量,当前进浓乳厂和进全乳厂的胶水价格趋于平水,全乳胶原料被挤占的情况有所缓解,且随着后期临近停割胶水干含量下降,浓乳胶的产成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工厂会选择生产全乳胶,所以全乳胶预计后期还会有一定的产出。届时两者间价差会得到修复。

  行情展望

  当前沪胶主力05合约价格在14200元左右,相对于当下的基本面处于相对合理区间。近期全乳交割品有一定程度的上量,所以支撑此前价格暴涨的逻辑已经松动,但经过先前的调研我们认为,即便胶水干含量下降,原料资源重回全乳产线,但由于临近停割,预计交割品不会大幅上量。通过和几家工厂的交流了解到,市场普遍看好后市浓乳胶的需求,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疗物资的使用习惯,未来随着医疗卫生要求不断地提高,对医疗手套的需求可能会刚需化,即使疫情过去,浓乳也能保持较好的需求状态。未来海南产区的产能拓展主要在浓乳产线上,产业链朝着强化浓乳产能的格局深化。所以在高需求的支撑下预计浓乳和全乳的原料收购价格依然会保持一定价差,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全乳产量。在此格局没有改变之前,交割品的减量对盘面期货价格仍存一定支撑。所以2021年需关注开割前后天气情况,以及开割初期胶水产出情况,如果胶水类似今年无法上量,或许会支撑沪胶价格保持强势。

  从需求端角度来看,明年重卡销量大概率降温,汽车在汽车下乡、新能源补贴等政策的强力刺激下销量或会稳中有增,国内整体对于天胶的需求或会和今年大抵持平。所以明年需求端还需格外关注海外需求的恢复,轮胎出口情况。预计随着疫苗研制进程的推进,疫情在明年会得到较好的控制,不会再对经济造成类似今年毁灭性的冲击,预计明年外需将大幅好于今年。

  整体来看,明年开割前后需关注天气及原料产出情况,下游需求端关注基建政策、各地方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以及海外需求情况。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赵思远

沪胶 疫情 天胶 橡胶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6 之江生物 688317 --
  • 01-05 天能股份 688819 --
  • 01-04 浩欧博 688656 --
  • 12-31 传智教育 003032 8.46
  • 12-30 征和工业 003033 23.2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