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张春良
在麦市贸易利润空间明显压缩的情况下,鲁冀地区新麦与其他主产区新麦的价差变化将直接影响跨区域流通。建议后期密切关注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力度以及大型面粉企业小麦市场采购动态。
今年鲁冀地区新麦产量和质量较上年明显好转,新麦收购价格同比偏低,鲁冀地区相继启动托市收购,收购进度同比加快,优普小麦之间的价差同比缩窄,预计短期内鲁冀麦价仍将围绕托市收购价运行。
鲁冀新麦同比质好价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主产区小麦品种结构优化,优质小麦播种面积增加,今年小麦不仅单产提高,而且品质较好。山东和河北新麦产量和质量较上年明显好转,在流通市场新麦供给充裕的情况下,新麦收购价同比偏低,促使山东和河北于7月中旬先后启动托市收购。
上年由于鲁冀地区部分区域新麦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在陈小麦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明显的情况下,质优新麦遭受以面粉加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抢购,鲁冀地区麦价领涨国内,新麦市场收购价整体运行于托市收购价之上,山东和河北未启动托市收购。
新麦品质好转,加之优质麦种植面积增加,使得优普小麦价差缩窄。据市场监测,截至7月中旬,山东东明新麦收购价2280元/吨,河北大名2300元/吨。7月19日,广州市白云区粮食储备公司委托采购2019年产“济麦229”小麦6900吨,起拍价2750元/吨(仓库车板交货),成交价2620元/吨;委托采购2019年产“新麦26”小麦6800吨,起拍价2750元/吨,成交价2670元/吨。
收购进度同比有所加快
从近期5日收购进度看,山东6月11日至15日新增收购量132.3万吨,6月16日至20日新增116.9万吨,6月21日至25日新增100.8万吨,6月26日至30日新增76万吨,7月1日至5日新增53.3万吨,7月6日至10日新增43.5万吨;河北6月11日至15日新增收购量15.3万吨,6月16日至20日新增47.7万吨,6月21日至25日新增69.8万吨,6月26日至30日新增37.2万吨,7月1日至5日新增56万吨,7月6日至10日新增29万吨。
新麦渐成粮源供给主力
当前,鲁冀地区国家临储小麦暂停投放市场,新麦逐步成为粮源供给主力。进入2019年以来,鲁冀地区国家临储麦成交量同比大幅下降,周度成交均价同比下跌。
山东地区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362.9825万吨,实际成交8.1582万吨,同比下降30.1702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321~2430元/吨,上年同期周度成交均价为2373~2531元/吨。其中,2016年产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143.0028万吨,成交2.9461万吨;2017年产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211.3018万吨,成交5.2121万吨。
河北地区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594.1748万吨,实际成交11.1565万吨,同比下降8.9779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330~2450元/吨,上年同期周度成交均价2430~2486元/吨。其中,2016年产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446.8453万吨,成交10.2268万吨;2017年产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147.3295万吨,成交0.9297万吨。
截至7月中旬,山东地区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306万吨,同比下降55万吨。其中,
2015年产小麦8万吨,2016年产小麦203万吨,2017年产小麦95万吨。河北地区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322万吨,同比下降60万吨。其中,2016年产小麦198万吨,2017年产小麦123万吨。
价差制约饲用替代需求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以及居民消费习惯的变化,面粉整体销量萎缩,当前鲁冀地区面粉市场购销清淡,部分区域面粉加工企业为刺激面粉成交,下调其出厂价格,面粉企业开工率同比偏低。鲁冀地区面粉加工企业不断加大新麦使用力度,但面粉企业整体开工率处于低位,制约其加工需求量。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6月份国内生猪存栏环比再降5.1%,同比减少25.8%;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再降5%,同比减少26.7%。受面粉加工企业低开工率影响,近期麸皮价格表现坚挺,山东部分厂家报价已达1400元/吨,但下游养殖需求仍未好转。鲁冀地区小麦与玉米之间的价差制约小麦饲用替代需求。
后市麦价难有明显波动
据统计,2012年以来,山东除2013年及2018年未启动小麦托市收购外均有启动,最高托市收购量为2016年的312万吨;河北除2013年、2014年及2018年未启动小麦托市收购外均有启动,最高托市收购量为2016年的317万吨。由于鲁冀地区新麦产量和质量整体好于上年,在加工需求不给力的情况下,流通市场小麦供给较为充足,市场化收购动力不足制约新麦价格。
政策价仍是大型面粉企业采购新麦的风向标,考虑到今年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价、国家临储麦拍卖底价以及麦市供需格局,预计鲁冀地区普通新麦市场价格运行空间有限,优质麦价格高点难以超过上年,后期托市收购力度对麦价走势的影响将逐步体现,有效仓容成为影响托市收购进度及收购量的关键。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瑶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