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高,所以就可以投机了吗?

年轻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高,所以就可以投机了吗?
2023年10月26日 17:19 市场资讯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之所以要谈这个话题,是昨天接连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冲击,分别来自于一个朋友,他是站在投资者的视角说的,另一个则是来自于一名资深理财经理,他是站在服务者视角说的。

朋友是什么意思呢?因为现在还年轻,同时本金没多少,不去搏不想着怎么赚快钱,怎么才能够逆袭呢?所以,为了这样的目标也要“投机”,当然“投机”也是要设置“止盈止损”线的,发现矛头不对,就终止,再开启下一次尝试。

理财经理又是什么意思呢?总体这名理财经理的观点还是有洞见的,主要是在说,对待每一名客户都不要轻易说“TA的认知不行”,不要轻易去抱怨,而要想想为什么TA会这么想,说到这,顺便提及了一个年轻客户,如果有投机的想法,岂不是很正常的吗?为什么不能去投机呢?

说说我的观点和看法吧,整体结论有两个:

1、谁都可以去投机,也都可以不去投机,并不在于我们的年龄大小,风偏高低;

2、风险承受能力高不是更适合去做投机,而是更适合投资更高比例的权益类资产/偏股类产品;但真的真金白银更高比例买入偏股类产品的资金,恰恰需要规范我们的投资行为,不能去投机。

接下来,分别展开说说这两个观点:

01

“投机”的对与错

其实前面两位,不管是从投资者角度,还是从理财经理角度的分享,都可以看到,这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所以需要直面它,不能一来就“爹味”十足的说,这样不行,这样不对,这样不好,凡事都可以去试试和感受,感受后自己得出的结论才能更加深刻和久远。

但我们需要将尝试放在一定的范围里,并且不能将投机和投资的安排混为一谈,当我们有意识的进行区隔时,一个心理账户也就就此形成了。在这个心理账户里,我的建议是,我们可以将投机的资金安排在5-10%(最多不超过现金流以及整体账户资金的10%)。

只要我们这样去做了区隔和安排,并且拿这部分资金去做各种各样的投资尝试,每一种都能够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不断去试探,说不定真的可能让我们蹚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更高胜率,且更高赔率”的投资之路。所以,这也是我认为这样安排的有益之处,而这种思维的背后就是“贝叶斯主义”的应用。

“贝叶斯主义”说的就是,我们每个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可以有一个先验概率,然后不断去迭代,在过程中去迭代认知,去修正那个先验概率,让其不断地靠近真实概率。这种思维最核心的两点就是“不断行动”+“持续复盘”。这样,哪怕一开始我错的极其离谱,先验概率低的吓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能不断接近真相。

但是,在现实中,真正的“贝叶斯主义”者并不多,原因恰恰也是刚才所说的它背后所需要的两个核心,一个是“不断行动”所需要的行动力,需要的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是“撞了南墙修整了一下之后再次上路”的“越挫越勇”的能力是大家普遍欠缺的,另一个则是“持续复盘”所需要的“归因洞察力”,“贝叶斯主义”的成功是建立在先前的现实部分真相判断+后续的部分真相判断,持续接近全貌的基础上的。而实际情况是什么呢?是我们总是建立在先前的经验判断+后续的经验判断,即我们并没有投过现象看本质,真的挖掘出事情背后最真实的原因,然后呢?不断的掉进同样的一条河流,陷入同样的一个坑。

所以说回来,“投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理想都很丰满,现实却都很骨感,背后的原因也都在于此。所以,“投机”这件事其实更不容易,它很难,为了既不扼杀我们的可能性,又将试错失败的后果限制在可控的范围里,才有了前面提出的“5-10%”的资金安排的建议,当然,如果有一天,你对自我已经有了充分的认知,承认了一些事情,彻底的想要告别这样的做法了,这个心理账户的使命也就彻底的完成了,在这里的资金安排就可以完全归零了。

02

承受能力更高的,权益投多些,但更要规范

这里,要尝试回答几个问题,一个一个来,递进的进行。

1、年轻人,“风险承受能力”就高?

风险承受能力的影响指标主要有年龄、学习能力、投资经验、收入、负债情况等几个,这其中影响最大,占比最大的就是年龄。

正式踏入社会之后,年龄越小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大,年龄越大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小。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越年轻,越有无限可能,越可以卷土重来,因为我们还有时间,并且是年富力强的时间,这个时间的背后对应的就是收入的可能性。

但这种观点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会越来越受到挑战,因为这种观点背后依托的是人的一生财务模型是典型的草帽模型,它更多地认为人就是在22-60岁的时候赚收入,60岁之后收入来源就越来越少了,所以越年轻风险承受能力越高。

现代社会,很多人很多职业,其实是脑力和技术工种,很可能是越老越值钱的,比如教授和医生,律师以及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顾问,并且在这样的一个超级个体时代,网红和IP的出现也是不分男女和老少的。

所以,“年龄”一方面确实是风险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但它的复杂性也在逐渐提升,并不再像之前那样一一对应。

2、风险承受能力高,权益类资产/偏股型基金就要多投?

这其实又不能直接划等号。

与投资者“风险”有关的概念,至少都有三个。这三个分别是,风险态度,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

投资者风险态度不是其风险偏好,也不是其风险承受能力。但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其风险偏好,其结果也会直接体现出投资者现时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之间的差距。投资者风险态度由投资者对待风险的认知水平和情绪管控水平两部分组成。

而具体如何去测量投资者的风险认知和情绪管控水平,可以参考之前我们写的一篇文章《投资行为与情感偏差系列1:究竟是什么决定着我们的投资行为?》

简单来说,“风险承受能力”所显示的是理论上,理想状态一名投资者应该配置的权益类资产/偏股类产品的比例,而“风险态度”则是现阶段投资者所处的段位和实际情况,“风险偏好”是折中后的一个结果。

在拿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之后,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就按照这个比例让投资者进行配置,最后的结果大概率是客户会受不了账户的波动而仓皇出逃,在市场的波动中提前下车。

所以,风险承受能力更高,是应该多投权益类资产/偏股型基金,但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一定要说清楚,讲明白,按照节奏逐渐抬升含权比例,最终来到一个和其匹配的比例才更为合适。

3、买的权益类资产/偏股型基金,为何要规范,不能去投机?

因为一开始就分出了两个心理账户,一个账户的资金可以拿来做投机,一个账户的资金要能够更大概率的实现持续稳定的保值与增值,而实现持续稳定的保值与增值的方法,已经由其他的“贝叶斯主义者”帮我们总结出来了。

这套方法藏在哪里呢?藏在《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里,藏在我们梳理的基金投资中容易掉的坑和犯的错里,投资都说要做对的事,其实啥是对的事,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容易判断,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做对的事,就是不(少)做错事”就更容易去执行了。

好,写到这里,已经差不多了。最后总结一下,投机其实是不分年龄的,但要将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不断尝试+复盘总结,另外年轻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一般情况是更高一些的,所以TA们可以投向偏股类产品的比例确实可以更高一些,只是这部分资金就要好好规范了,不能再去投机。

p.s.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没有探讨,如果偏股类产品真的(那么)好,为何年轻人不能梭哈一把梭,把自己的钱都投到这里面来呢?对应的老年人也可以投更多的比例进来呀?是资金属性的原因?是情绪管控的原因?还有没有其它的原因呢?这又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感兴趣的可以想一想,有机会我们再展开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迭代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2 中邮科技 688648 --
  • 10-30 联域股份 001326 --
  • 10-27 前进科技 873679 13.99
  • 10-27 麦加芯彩 603062 58.08
  • 10-25 百通能源 001376 4.5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