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股大幅回暖,王者归来还是回光返照?黄燕铭、洪灏、刘彦春、曹名长、王庆、侯昊等重磅嘉宾齐聚一堂!→【名额有限,报名入口】



众所周知,中国大学的排名一直是个玄学。
Top 1 是谁?不知道,因为有两所;Top 3 是谁?不知道,因为有五所;至于哪些是 Top 10?那就更复杂了,在各式“中国十大高校排行榜”中,林林总总算起来能有二三十所。
不过,高校排名说到底只是“面子”,教育经费才是实打实的“里子”。排名不会影响学子的就业升学,有机会进 Top 10 榜单的,都是名声在外的学校。而教育经费的多寡,直接影响的就是学子接触各种机会的多少。
随着各高校 2021 年的年度预算陆续公布,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大学最有钱?以及不同的大学之间,收入差异能有多大?
谁是最有钱的大学
虽然公办高校不是企业,不以赚钱为目的,但它们的预算总收入真的很高,无不是以亿为单位进行计算。
例如清华大学 2021 年的预算总收入就达到了惊人的 317.28 亿元,远超身后的浙江大学一百多亿,毫无悬念蝉联“中国最有钱大学”的头衔。
详细来看,清华大学 2021 年预算的本年收入为 228.81 亿元,去年结转 88.47 亿元,仅结转收入就已经超过了许多 985 院校的全年预算总收入。
排在后面的几十所高校,虽然体量不及清华,但依旧称得上是有钱。在已公布部门预算的 115 所 985、211 高校中,总收入达百亿的学校就有 17 所,达到五十亿的更有 41 所之多。

虽然都是名校,但名校间的差距有时候也会大得惊人。
同为 211 高校,西北大学 2021 年的预算总收入是 14.18 亿元,延边大学更是只有 6.71 亿元,只能望着榜单上的大哥们瑟瑟发抖。
这种差距同样体现在生均预算上,也就是大学对每个学生的平均教育投入,而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质量。
例如最有钱的清华大学就把 209.85 亿都用在了教育支出上,平均每个清华学生能获得超 40 万的预算。
而作为 211 高校的贵州大学,2021 年的教育总支出是 13.18 亿,分摊到 4.6 万名在校生身上,相当于每人平均只有 2.8 万元。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岳昌君教授在 2013 年时曾发文指出,在高等教育快速普及后,高校间的生均经费有不均衡的问题 [1]。
根据他的研究,在 1999 年高校扩招前,生均预算的地区差异其实并不大。可随着学生越来越多,教育支出并没有僧多粥也多,很多高校陷入了“越穷越扩招、越扩招越穷”的奇怪循环 [1]。
既然高校间的经费差异这么大,那么是不是靠政府平衡财政补助,就能让弱势的大学摆脱困境呢?
可能并不一定。
搞钱关键还是靠自己
在一般人的预想中,肯定是政府财政拨款力度大了,这些公办高校才这么有钱。不过事实并非如此。
通过高校预算表可以看到,大学的收入有三大块:一般公共预算拨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其中公共预算就是政府的拨款。进一步分析 985、211 高校的收入来源,我们就可以看到那些富有的高校收入来自于哪。
可以看出,高校间差异悬殊的经费,很大程度上是高校“筹资”能力的差距导致的。

如果单纯比公共预算,北大获得的政府拨款其实比清华还多。而清华之所以更有钱,差距显现在事业收入这一块,比北大多了 46.4 亿元,事业收入也占了清华年收入的一半以上。
什么是事业收入?简单来讲就是学费及培训收入和科研收入两大块。
学费及培训收入的主要来源不是全日制学生,而是各种非学历教育的社会培训 [2]。
以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新时代企业家科学与人文学堂项目(第 3 期)”为例,该课程要上 30 天课,学费是 19.8 万元,算下来平均每个学生每天要交 6600 元, 抵得上一名普通本科生一学年的学费 [3]。
事业收入的另一笔重要来源就是科研。除了有来自国家相关部门的投入,比如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也有来自企业的合作委托,例如华为、腾讯等出资和高校共建实验室 [2]。
这也是为什么有理工学科的综合类院校,以及理工科学校的事业收入要高于其他类型的高校。

而更明显的比较,来自于同城同量级高校的经费比较。就像偏理工的清华收入要高于偏文的北大一样,上海的交大收入高于复旦,南京的东南大学高于南大,武汉的华科高于武大。
当然,除了院校类型,地理区位也是避不开的影响高校财政的重要因素。通过梳理 985、211 高校的预算报表,可以发现东部省份的教育经费预算收入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17 所年收入达百亿的 985、211 高校中,近一半聚集在北京、上海两座城市。而贵州、云南、青海等西部省份,连一所预算过五十亿的大学都没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发展极其迅速的深圳大学。
虽然不是 985、211 高校,但深圳大学真的很有钱。2021 年的预算尚未公布,但根据 2020 年的预算,深圳大学当年的财政预算拨款就有 47.55 亿元,堪比清华北大。2020 年预算总收入为 60.86 亿元,超过很多 985 大学[4]。
大学这么富,钱都花哪了
无论高校拿多少钱,教育几乎都是最大的支出。2021 年,清华大学预算收支表中的教育支出为 209.85 亿元,占本年支出的 86.55%。
但对于有钱的高校而言,除了教育支出外,还有余裕来投入到科学支出中,产生更高的回报,从而形成马太效应。这一点在理工类高校中体现特别明显。

理工类高校在科学技术上的投入有多舍得?以中科院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2021 年在科研上的开支是 38.36 亿元,比教育支出还多。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预算都准确反应了经费怎么花。
中山大学此前就曾出现过教育支出是 45.6 亿元,占总支出的 95.94%,而科学技术支出只有 6299.25 万元,占比只有 1.32%的情况[5]。
对此,《光明日报》援引专家意见说:“教育支出高达90%以上,科研支出则不到10%的现状,是由于目前不合理的统计口径造成的,不能准确反映大学的真实支出结构”[5]。
但学校越有钱,科研投入越多,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在 2018 年,北京、江苏、上海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都在百亿以上,支出占比达 20%,而青海、海南等省份只有几个亿,有的甚至连一亿都不到。

根据《2019 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北京平均每所高校拥有 17 家科技机构,而在甘肃,平均每所高校只有 4 家科技机构。中部、西部地区高等院校科研经费远不及东部地区。
经费是高校开展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根本,坐拥大量财政预算的高校可以放心大胆地将资金投向科研,而孵化的科技创新又进一步创收。
但对于预算较少的高校来说,怎么样将一块钱花出三块钱的效果,则更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学校有钱没钱,就读学生的感受最真切。名校间的贫富差距尚且如此,对于那些地方普通高校来说,如果在发达地区还好,如果坐落在偏远省份,硬件水平可能还比不上大城市的普通高中。

[1] 岳昌君. (2013). 从经费投入看如何促进大学教育机会公平. 光明日报. Retrieved 18 May 2021, from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3-07/24/nw.D110000gmrb_20130724_1-16.htm.
[2] 陈志文. (2021). 清华的317亿经费到底是谁给的?. Retrieved 18 May 2021, from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4/455901.shtm.
[3] 重点推荐 | 新时代企业家科学与人文学堂项目(第3期). (2021).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Retrieved 18 May 2021,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wKukj2g4gqFUikr1EcRjPQ.
[4] 深圳大学. (2020). 深圳大学2020年度部门预算. Retrieved 18 May 2021, from https://xxgk.szu.edu.cn/info/1087/1263.htm.
[5] 晋浩天. (2016). 大学经费增长钱花在刀刃上了吗?. 光明日报. Retrieved 18 May 2021, from http://education.news.cn/2016-09/27/c_129301284.htm.



关注公众号查看全文
新浪挖掘基
关注基金圈子,
就是要“浪”!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我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特朗普要求从乌克兰获得任何能得到的东西 以收回投入的资金 收起特朗普要求从乌克兰获得任何能得到的东西 以收回投入的资金
- 2025年02月22日
- 22:30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31,186
国能置业公司发布关于网络关注员工招聘情况的说明
- 2025年02月23日
- 06:09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2,549
于东来:胖东来超市公司决定在郑州开店
- 2025年02月23日
- 02:31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2,400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投资研报 扫码订阅
股市直播
-
趋势领涨今天 12:05:42
内蒙古自治区10个新能源项目分别在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sh600295)市、巴彦淖尔市等地开工复工。这些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超过13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4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多万吨。 -
趋势领涨今天 12:05:30
=加入潜伏擒牛VIP,享四大顶级服务=【1】购买VIP自动加入私密小直播间!【2】每周3-5只超短金股调入调出服务,适合实时看盘的投资者!【3】每周一份高端内部绝密文章:包含近期布局、热点版块、指数预判!【4】每月2~3只高端中线金股服务!(VIP超短、中线个股均有涉足,让上班族也能跟上VIP节奏!)现月课7.5折,1288元!季课6.9折,3558元,续费季度更划算!新朋友可先月课体验!点网址,直接买,订购地址:【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趋势领涨今天 11:17:03
一号文件发布,主要有几个要点:1、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 推动棉花、糖料、天然橡胶等稳产提质;2、支持发展智慧农业(sz000816) 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3、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 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这些消息基本都是在市场预期之内,没有特别的地方,唯一超预期的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包括现在的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这些都是近期炒作的热点,涨幅也是比较大,所以,明天一号文相关的板块冲高回落的概率较大。 -
趋势领涨今天 10:16:31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对此表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包括现在的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这些应用能够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对我们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把握住这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要抓好顶层设计,从制度层面、政策层面来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来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同时,要构建农业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打造我们的自主创新平台,利用这些平台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
趋势领涨今天 04:04:48
高德红外(sz002414)董事长称多个脑机接口技术已超马斯克。武汉高德红外(sz002414)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在亚布力论坛年会表示,公司5年前就开展了脑机接口研究,并在不断突破脑机接口顶尖技术。高德红外(sz002414)实现了65000个通道的脑机接口,远超马斯克的3072个通道,是马斯克的20倍,并且实现了双向信息的读取与写入,而马斯克的技术则为单向。他直言,“很多技术层面的指标,我们已超过埃隆·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不知道是不是当初的亩产万斤? -
趋势领涨今天 03:05:10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院士表示,“10年后,机器人(sz300024)会比人都多,每个人身边都会有10个机器人(sz300024),包括物理或者虚拟的。未来3-5年,影响最大的受益者是IT行业本身,如英伟达、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苹果,一大批芯片云计算公司等,是大受益者,他们提供技术和基础设施。 -
趋势领涨今天 01:54:15
【DeepSeek“低调”参与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科创板日报》23日讯,《科创板日报》记者从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主办方获悉,DeepSeek参与了今年大会,但是方式颇为低调,主要是以闭门会和工作坊的形式参与。 -
趋势领涨今天 01:45:26
=加入潜伏擒牛VIP,享四大顶级服务=【1】购买VIP自动加入私密小直播间!【2】每周3-5只超短金股调入调出服务,适合实时看盘的投资者!【3】每周一份高端内部绝密文章:包含近期布局、热点版块、指数预判!【4】每月2~3只高端中线金股服务!(VIP超短、中线个股均有涉足,让上班族也能跟上VIP节奏!)现月课7.5折,1288元!季课6.9折,3558元,续费季度更划算!新朋友可先月课体验!点网址,直接买,订购地址:【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更多独家重磅股市观点请点击】 -
趋势领涨今天 01:45:17
二、宇树科技携两款机器人(sz300024)亮相2025GDC《科创板日报》22日讯,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宇树科技带来两款机器人(sz300024),一是售价9.9万元的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sz300024),这款机器人(sz300024)最大的特点是轻量化与高负载能力;二是针对C端,有遛狗和拖物功能的Unitree Go2。近期人形机器人(sz300024)走势很强,现在2025全球开发者峰会已经召开,宇树科技研发的机器人(sz300024)也已经亮相,机器人(sz300024)的行情肯定没有走完,但短期是不是利好兑现了呢?三、马斯克投的飞行汽车试飞成功周末马斯克飞行汽车上天的消息迅速冲上各大网站热点,马斯克投的飞行汽车试飞成功!垂直起降,无外露螺旋桨,水平飞行可达177公里!217万元一辆,已有3300个订单。据了解,Model A可以垂直或水平起飞,最多可搭载两人。这款飞行汽车既可以在城市道路行驶,也能开到天上,满电状态下,水平飞行可达177公里,地面行驶可达322公里。国内研究报告指出,从2025年起,飞行汽车将迈入商业化启航的1.0阶段;预计到2035年左右,智能eVTOL飞行汽车规模化应用加速,成为低空交通出行的主要运载工具;预计到2050年左右,陆空两栖飞行汽车将实现大众化应用,低空交通与地面交通深度融合,构建起三维立体智慧交通体系。摩根士丹利预测,至2050年飞行汽车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9万亿美元,而中国潜在市场规模将达2.1万亿美元。飞行汽车是周末吹得最猛的一个板块,对A股市场来说,人形机器人(sz300024),DeepSeek经过连续大幅炒作以后,市场热点会不会借机切换到飞行汽车、低空经济等板块呢?我们认为这个概率还是很大的。 -
趋势领涨今天 01:45:02
暖风频吹 有个板块周末爆棚这个周末虽然美股大跌,但国内继续暖风频吹,主要集中在外资金融机构看好中国创新突破上电视;宇树科技携两款机器人(sz300024)亮相2025GDC;重点是飞行汽车真的上天了!一、外资金融机构看好中国创新据央视报道,外资金融机构看好中国创新突破。多家外资机构认为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并且正在构建更完整的产业链条,这将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摩根士丹利日前上调明晟中国指数评级,同时认为,中国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在多项最新技术突破的支撑下,科技密集型企业有望实现利润率和收益率双增长。高盛发表的研报则看好中国在数据、“云服务”以及软件和应用等领域的发展前景。此外,外资金融机构还加大了对中国企业的调研频次。阿布扎比投资局、汇丰、施罗德、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外资机构,近期多次出现在A股上市公司的调研名单中,调研范围涵盖电动车、消费、家电等众多行业。国际金融协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1月,外国投资者积极布局中国资产,外资净买入中国股票和债券的总金额超过了100亿美元。全球估值最低的只有A股和港股,因为DeepSeek的突破,彻底改变了外资对国内的看法,但这里也有两点不太好:一是,内资继续大幅流出。上周五内资虽然出现了流入,但相比前四天大幅流出近1800亿来说,上周五流入不到70亿元,还是杯水车薪!重点是内资很难连续三天流入,所以,不排除,下周一内资还会继续砸盘;二是,周末巴菲特发布了年度报告,巴菲特提到将永远把绝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重点是主要是对日本的投资增加,没有提到A股和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