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受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影响,市场整体调整。上证综指和沪深300分别下跌4.85%,5.88 %,创业板指与中证1000则下跌7.40%,5.58%。海外金融市场剧烈震荡,风险资产整体显著下跌。美股两度向下触及熔断,vix指数一度上升至78.5,创下2008年以来新高。美国三大股指,道琼斯、纳斯达克与标普500分别下跌10.36%,8.17%,8.79%。
国际市场动荡并非金融危机。到目前为止,与2008年不同的是,并没有任何一家主要金融机构出现倒闭或被担心出现倒闭。债券市场信用利差,以及海外美元和欧元流动性情况来看,依然属于正常水平和08年金融危机还出现显著差距。
当然上周海外市场也一度出现了股、债、黄金等各类资产集体下跌的现象,显示金融市场可能因恐慌情绪一度出现了流动性问题,但应该说政策层应对也是迅速的。周四,纽约联储推出1.5万亿美元的新回购操作,并开始购买各期限美债,作为每月买入操作的一部分。同日进行5000亿美元的三个月期回购操作。周五再进行5000亿美元一个月期回购和5000亿美元三个月期回购操作。这个果断操作结合近期各国央行和监管部门的救市政策迅速落地。
同时,美国东部时间周五下午,白宫召开关于新冠疫情的记者招待会,特朗普宣布全美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将提供500亿美元抗疫资金。敦促每个州立即建立紧急行动中心。要求每家医院启动其应急准备计划,以便可以满足各地美国人的需求。FDA通过联邦紧急当局批准了对该病毒的新测试。预计下周初将提供多达50万个额外的测试。将在周日晚上宣布检测地点。目标是下周将进行140万次测试,一个月内将进行500万次测试。这些措施升级也将有助于缓解金融市场因对疫情发展不确定性产生的恐慌情绪。
总体来看,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概率大幅降低,后续市场将逐步回归对基本面的反应,预计波动率也将逐步降低。
本周三(18日)美联储将召开3月议息会议,市场预期联储将一次性降息100bp,将联邦基准利率由当前的1.00%-1.25%降至0%-0.25%的零利率水平。除了利率水平的调整外,还需要关注美联储未来购买资产的规模和范围的变动。本周四联储宣布的回购操作新机制将购买范围扩大到“其他任何期限的国债”,包括票据、通胀保值债券TIPS和其他工具。未来是否会将购买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其他信用资产乃至权益资产尤其值得关注。
国内政策。13日下午,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于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在此之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次定向降准有利于通过银行体系促进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宣布将发放3.18亿元消费券,通过政府引导与商家促销相结合,尽快形成现实购买力,推动服务业全面复苏。此次发放消费券主要包括餐饮、体育、图书、乡村旅游、信息、困难群众、工会会员消费券等7大类。消费券面值根据不同类型按每份100元或50元设定,采取电子券形式发放。
消费券作为一种转移支付手段刺激短期消费的工具,在经济不景气导致私人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往往能达到刺激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2009年,中国部分省市也直接使用过“消费券”政策鼓励居民消费。例如,杭州曾在2009年1月24日和3月17日两次向特定对象(主要为本市低保和困难家庭、企业退休职工、学生等)发放“消费券”,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家电、手机、旅游、文化、体育健身等产品。杭州市贸易局对杭州第一期消费券的跟踪统计显示,2041万元的消费券带动了4207万元的消费额,拉动扩大效应为2.06倍,在家电产品上更是高达5.4倍。
从美欧日等成熟经济体的历史经验看,消费券拉动短期经济增长的效果较为显著。而随着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迁,而传统基建的投资回报与就业拉动意义也趋于下降,消费及服务业对经济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消费券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就业的意义可能相比2009年将更为重要。
短期海外疫情虽然未见到拐点,但美股下跌幅度较大已挤出部分泡沫,同时美联储未来通过进一步宽松政策支撑市场,海外市场持续大跌后或有休整需求。 A股核心还是要关注国内的政策经济周期, 上周的金融数据已充分体现疫情对实体信贷的影响, 本周将披露1-2月消费、投资和工业生产数据。虽然数据预期差可能给市场带来一定考验,但随着前期的系列政策逐步发挥作用,一季度大概率也将出现经济的底部。另一方面,定向降准后有助于市场流动性保持相对充裕,在海外疫情扰动下,后续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仍然可期,建议继续耐心持仓。
行业配置上,聚焦在两条确定性的配置主线上。一条主线是受益于“扩内需”中政策明确支持,且能够见到投下来金额的“新基建”,主要集中在“5G 及 5G 上下游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医疗设备、电网、军工”等行业;再则,受益于货币宽松周期的地产相关行业。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