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上市公司的公告并不能说服投资者买入股票,反而是投资者自己会想出各种理由,说服自己这是一个好公司、好股票。
这就像看一幅图:是鸭子还是兔子?一会儿看是鸭子,一会儿又成了兔子。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个人投资者都有类似经历:早上觉得某只股票很有吸引力想买入,开盘后跌了就觉得"今天算了"。对同一只股票的认知可以在一秒钟内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这只是我们所说的认知偏差中的一小部分。
人的认知过程确实很复杂。为什么会这样?按照《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的说法,这是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慢思考,比如计算一乘二一直乘到五十的结果,需要拿出纸笔算一算。另一种是快思考,比如听到"屋子后面有只老虎",大家立即就会跑,不会去想这是东北虎还是华南虎,是公虎还是母虎,是否已经吃过早饭。这是人类进化形成的本能,不经过大脑深思就能做出的决定。
那么投资应该用快思考还是慢思考?我们买股票时,有多少次是因为吃饭时朋友推荐,有多少次是因为电视节目上分析师推荐,有多少次是因为认识的人在那家公司工作说是好公司?这些都是快思考还是慢思考?
A股市场之所以特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存在大量缺乏投资能力的投资者,而这些投资者却认为自己的投资水平堪比巴菲特。正是因为有这么多散户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才不得不顺应,或者说利用散户的行为偏差。
很多人认为市场形成泡沫是因为投资者的行为偏差。除了过度自信,还存在许多其他的行为偏差。
其中一个重要的行为偏差叫做代表性偏差。举个例子:如果让大家猜一枚硬币是正面还是反面,大家会说机会各占一半。但如果已经连续投出十次正面,再让大家猜下一次,很多人会说很可能还是正面。实际上,概率依然是一半一半。但人们往往会被过去的结果影响判断,这也正是泡沫形成的原因之一。
股市中的赚钱效应就是这样:当人们看到别人赚钱,就越觉得这只股票能赚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股市给投资者带来的实际收益往往远低于股票指数的涨幅。比如,即使市场上涨了百分之百,实际给社会带来的财富增长却远低于这个数字。
在牛市初期,参与的投资者和资金都不多。但当市场涨到顶峰时,也就是A股开户数达到最高峰时,往往就是市场见顶的信号。很多投资者
完全忽视市场基本面和累积的风险,认为只要股票上涨就会继续上涨。邱国鹭先生最近出版了《投资最简单的事》,有人担心说,投资者已经觉得投资很简单了,这本书可能会吸引更多不明就里的人进入市场。
再说说情绪化交易。全球顶级的《金融学期刊》(Journal of Finance)披露了一个很经典的例子:研究发现,在欧美市场,如果一个国家的足球队打入世界杯决赛但未能夺冠,第二天该国股市会比历史平均水平下跌0.5%。读到这里,中国股民可能会松一口气,因为打入世界杯决赛这件事与中国暂时无关。
为什么足球、篮球、英式橄榄球等体育比赛的结果会影响股市?有趣的是,在纽约,晴朗少云的天气往往会让纽交所当天的股票表现更好。
上交所的数据也显示类似的规律。
还有一个重要现象是对损失、模糊和后悔的规避。先说对损失的规避,这是很普遍的心理。比如,很多人手中还持有中石油的股票,包括许多中石油的高管也是如此。为什么不愿意卖出呢?因为那样就要"割肉"了。
炒股本是民事行为,一说到"割肉"就仿佛变成了刑事案件。"割肉"这个词很形象地体现了人类对损失的强烈规避心理。股市波动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很有意思:如果股市先涨50%再跌30%,虽然指数变化不大,但投资者会更不高兴。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因为人们对损失的痛苦远大于对收益的快乐。
散户投资者往往受自身情绪和心理偏差的影响,而且这些情绪和行为偏差往往高度相关。
有篇文章叫《牛市中的羊群》,描述了散户在牛市中的抱团现象:大家都不确定股市涨跌,但会互相打电话确认,"你觉得能涨吗?""我觉得能。""我也这么想,那就买吧。"
投资者的行为高度相关,这种相关性会推动资产价格偏离基本面应有的水平。直到偏离太远、无以为继时,才会出现重大调整。这就是萨默斯等人所说的有限套利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资产价格现象。
有个有趣的现象是散户投资者的资金流向高度一致。观察一部分投资者买入的股票,就能相当准确地预测其他投资者的投资选择。
因为短期内投资者行为的相关系数能达到60%,这是很高的相关性。由于散户投资者普遍存在类似的行为偏差和情绪反应,他们整体上形成了市场中一个巨大的"机构",尽管这个"机构"的行为与真正的专业机构很不一样。
散户投资行为对市场的影响是这样的:在一到三周的短期内,散户集中买入的股票往往会上涨,但在随后的一个月到一年时间里,这些股票通常会明显跑输大盘。原因是这些股票已被短期炒作推高,必然要回归到真实价值水平。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涨停敢死队",他们正是利用了前面提到的代表性偏差:认为昨天涨停的股票今天可能还会涨停。有时候,不需要是好公司,仅仅是涨停这个现象本身就能吸引足够多的散户关注,进而推高股价,造成再次涨停。
这种策略虽然是基于中国特有的涨跌停板制度而产生的创新,但其本质还是源于散户跟风炒作、用短期趋势预测未来走势的行为偏差。
中国A股市场的特点是散户比例高,且散户投资者的金融素养普遍较低。在一个急于创造短期财富的浮躁环境中,很少人愿意深入研究具体信息和内容。
国内A股市场在量化研究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宏观系统性风险较大:很难预测央行的降息时机,也难预料何时会出台卖空限制。由于市场波动剧烈,过去的经验是否适用于未来也很难判断。
中国本质上是一个受宏观面主导的市场,无论是择时还是选股,都需要首先考虑大盘的稳定性。
国内有多种投资者情绪指标,如散户开户数、基金申购赎回比率等。虽然IPO在国外是衡量市场情绪的重要指标,但在国内并不太适用。不过券商可以通过客户交易行为来判断市场情绪是否达到极端水平。
对散户来说,最可怕的是: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这是价值投资的精髓。但散户的投资理念是什么?
散户往往是"别人贪婪时我更贪婪,别人恐惧时我更恐惧"。这种逆向思维的缺失,正是行为金融学揭示的重要现象。在中国A股市场上,有许多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的"羊群"。如果你是"大灰狼",只要知道羊群的方向,就可以在那里静候"羊肉火锅"了。
(转自:投基家)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