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专题研究 | 高质量气候信息披露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ESG专题研究 | 高质量气候信息披露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4年06月27日 20:47 市场投研资讯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气候变化及其所带来的风险与机遇是当前全球市场关注的重点议题。近年来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及连锁事件频发,管理气候相关风险、把握转型机遇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此背景下,全球市场对于规范、透明的气候信息需求不断上升,强化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要求成为市场多方的共同诉求。2024年4月12日,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对气候变化议题披露提出明确要求,为上市公司规范化披露气候信息提供参考标准。本篇研究通过展示全球气候变化下风险与机遇的主要情况,梳理《指引》中气候变化披露要求,分析市场现有气候信息的披露表现与挑战,为企业气候信息披露质量提升与风险管理框架完善提供参考。中证指数公司不断推动发展中证 ESG评价、气候转型评价和相关指数服务,为投资机构推动气候类型投融资、发掘转型机遇提供可行工具。

PART/

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峻,企业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与机遇并存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事业i。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与损害不可忽视,气候变化影响的紧迫性与严峻性正在加速显现。据世界气象组织(WMO)所发布的《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3年已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海平面上升、南极海冰消融等现象已打破历史纪录,以异常高温、热带气旋和超级寒流为代表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已威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2023年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达1951年以来历史最高,全国气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06亿元。气候变化既是全球现实危机又是长期挑战,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ii

气候相关风险具备连锁效应,已成为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气候变化具备外部性本质,气候风险敞口的集中暴露极有可能会造成实体经济损失,影响经济增长目标和金融稳定,甚至引发跨境传导和风险传染。据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的报告表示,对于金融机构,气候相关的转型风险与实体风险会通过微观或宏观经济传导渠道诱发企业与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承保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风险叠加的困境,损害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对全球需求和供给造成冲击。

图1:环境风险向金融风险传导示意图

来源:NGFS,中证指数来源:NGFS,中证指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不仅是气候危机下长期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全球共识下发掘经济公正绿色转型新机遇的关键抓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发出警告,“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经到来”。2023年各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 28)达成“阿联酋共识”,推动各方以实际行动落实承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iii。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发挥着全球气候治理中参与者、贡献者与引领者的角色iv,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行动积极减缓气候变化,并协同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国家气候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实践。现阶段,企业不仅面临着极端天气事件对于上下游供应链的直接冲击,还面临着绿色消费转型对于产品市场的重塑、碳排放管理政策的收紧和市场融资成本的上升v等潜在风险。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实践减污降碳、节能环保与科技创新的主体。积极实践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其完善风险管理框架、创造和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气候变化深度链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欠缺转型能力的高碳排行业企业在未来竞争格局中位列被动情景,充分发掘转型机遇的新兴行业面临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以钢铁、化工等高碳排行业为例,欠缺主动转型的企业在能源结构转型、消费者偏好改变的情况下将面临需求缩紧,其所面临的环境处罚与诉讼、碳配额与碳税压力也将倒逼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层面的融资活动在金融行业整体碳减排目标的要求下同时面临着更高昂与严格的信贷要求与成本。如果该类别企业不采取积极主动的低碳转型举措,那么企业将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受到来自市场、现金流、供应链、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压力与制约。

与此同时,对于部分碳依赖较弱的新兴行业企业,气候变化下转型经济则为整体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以光伏行业及新能源行业为例,该类行业贴合绿色转型战略,在企业融资、借贷上享有更低的成本与更强的激励政策,随着市场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逐步深化,所面临的投资者与消费者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此外,此类企业在低碳排放上所积累的碳配额的盈余也为企业积累更多的碳资产,政策友好的市场经营环境与可持续投资观念促进行业企业稳中向好,不断发展。

总体来说,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情景,企业积极承担气候责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和长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气候变化下风险与机遇并存。随着各国相继提出在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和生产消费结构方面的适应性调整政策以及相关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需要愈发重视气候变化议题对于企业市场需求、运营成本及营业状况的潜在影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不是空喊口号,需要企业扎实稳妥推进转型目标达成与计划落实。在此背景下,市场对于高质量、高透明度的气候信息提出新需求,强化气候信息披露、拓宽气候数据应用场景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关键要素。

PART/

全球气候相关信息披露体系迅速发展,《指引》开启境内可持续信息规范化披露的新篇章

随着全球对于气候议题探讨的日益深入,气候相关信息的透明度与规范性成为了识别、减缓和管理气候风险和加强气候机遇管理的重要基础,强化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要求也成为监管机构、投资机构等市场相关方的共同诉求。提升气候信息在披露上的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及时性、可理解性等成为服务气候友好投融资的重要基础,也是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

全球在气候信息披露的发展上进展迅速,主要体现为监管机构对于气候信息披露要求标准化的推动。国际市场方面,2023年,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正式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以下简称“IFRS S1”)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以下简称“IFRS S2”)。两份文件完全融合气候变化信息财务披露工作组(TCFD)的相关建议,成为全球范围内公司披露气候相关财务信息的重要参考。欧洲方面,欧盟《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ESRS)和英国《标准上市企业气候信息披露条例》也为在欧企业和资管机构进行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提供了参考标准。美国方面,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2024年3月通过关于气候信息披露的最终规则,要求申报人在其年度报告和注册表中提供与气候相关的信息披露。全球范围内气候信息的规范透明得到日益重视,不同标准间的互操作性也在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境内上司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迎来重要文件。2024年4月,沪深北交易所同时发布《指引》,树立了国内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指引》出台前,境内气候信息披露主要集中于重点排污企业管理与金融机构试点,缺乏面向上市公司的标准化参考,《指引》的发布为境内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选取提供了参考范本,通过强制上市公司定期进行ESG信息披露,明确要求上市公司结合自身所处行业和经营业务的特点适用双重重要性原则,在接轨国际共识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境内企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推动市场培育与践行可持续发展与投资理念。在气候变化议题方面,《指引》在第三章环境信息披露中提出8条披露要求,采取鼓励披露与强制披露相结合的形式,从披露框架、气候适应性、转型计划、碳排放披露等层面对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作出规范参考,再次宣告了我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表1: 境内市场关于气候信息披露的主要参考文件

PART/

《指引》兼顾国际共识与我国发展实际,为企业气候信息披露提供重要参考

《指引》中关于气候变化议题的披露要求,主要涉及到第三章第二十一条至第二十八条,涵盖披露框架、气候适应性、气候转型、碳排放、碳减排等层面的具体披露要求。尽管目前细化《指引》要求的《披露指南》还未正式出台,但《指引》在披露框架、重要议题和核心要素的设置已反映了其对标国际准则、契合本土发展的综合考虑。《指引》通过明确不同议题的披露要求并增加议题明细,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质量和针对性,以及报告内容的具体性和详尽度。综合来看,《指引》中所涉及的具体要求和文字表述,将使得报告编制更加规范准确,进一步提升报告的可比性和可读性。

在气候变化议题的披露框架方面,《指引》与TCFD、IFRS S2保持基本一致,从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等角度构建了企业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参考框架,但在“机遇管理”的定位上存在略微的不同。IFRS S2将“机遇管理”纳入“战略”主题,更多强调企业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对于气候相关机遇的洞察与识别,而《指引》则将此处归置“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强调风险防控与机遇管理并重,企业在面对环境变化等挑战时,不但主动把控风险和相关影响,更要积极发掘发展机遇。

表2:IFRS S2与《指引》在参考框架的设置比较

在气候适应性方面,《指引》立足境内实际发展阶段,采取强制披露与鼓励披露相结合的方式。一是强制要求披露主体结合所识别的气候相关风险与机遇,评估公司战略、商业模式等对于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具体包括气候变化对战略和商业模式的影响、考虑的重大不确定因素以及战略和商业模式在短、中、长期的调整能力,二是鼓励机构采用情景分析进行气候适应性评估。整体来说,《指引》中气候适应性的概念与境外政策中“气候韧性”的概念基本一致,但在情景分析的披露处理上存在差异。IFRS S2要求企业使用情景分析评估其气候韧性。美国SEC规则提出,如果使用情景分析,报告主体需要对其使用的情景参数、假设、分析以及财务影响进行披露。《指引》综合考虑规则发布初期境内企业披露的成本和实际模型搭建难度,立足境内上市公司的发展阶段,采取鼓励而非强制披露,与《指引》总则中“应当使用与公司的能力、前期工作成果和资源相匹配的方法收集可合理获得的信息,兼顾成本的可负担性”相呼应。

在气候转型方面,《指引》与IFRS S2的要求基本一致,要求披露主体披露应对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转型计划、措施和进展。一方面,转型计划、措施和进展的同步强制披露体现了市场对于提升透明度、打击虚假声明、防范“漂绿”的需求。企业已披露的承诺或目标需有具体的行动计划支撑,企业无法基于未证实的技术、不合理的基本假设及无资源支持的计划开展转型。另一方面,对于还未达至披露要求,或未设置转型框架的上市公司,《指引》提供了企业积极开展转型活动最基础的参考范本。

表3: 《指引》第三章第二十三条的具体要求与分类

在碳排放方面,《指引》一是明确碳排放披露的标准,要求披露主体核算并披露报告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将其换算为二氧化碳当量公吨数,极大提升了碳数据的可比性与透明性。二是提出了范围1、范围2排放量的强制披露要求,建议有条件的主体披露范围3排放量并鼓励第三方机构对排放数据核查或鉴证。三是要求企业披露温室气体核算所依据的标准、方法、假设和计算工具和相关变动情况,上市公司碳排放信息质量将从规则上得到强化。四是鼓励对披露温室气体根据业务单位或设施、国家或地区和来源类型进行分类,为相关方了解企业细分排放情况提供窗口。

与IFRS S2和美国 SEC披露要求相比,《指引》总体在碳排放方面适当放宽部分披露要求,既体现了监管的灵活性,也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积极性,更贴合实际发展需求。基于2022年报告期数据,A股中仅有近740家上市公司披露碳排放数据,总体披露率还不达15%。现阶段强制披露范围3的数据不仅会对企业数据收集及分析造成较大压力与成本,价值链识别、计算假设的不一致与数据真实性风险所带来的现实挑战也会降低该类数据的实际使用价值。目前《指引》在温室气体核算方式未进行明确,预计随着境内核算方法的规范化及核算工具的标准化提升,企业在参考《指引》进行披露时将会有更清晰的核算工具清单。

表4: 《指引》第三章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六条披露要求与IFRS S2、美国SEC的对比

碳减排方面,《指引》要求企业披露减排机制、目标、措施(如管理措施、资金投入、技术开放等)和成效,并说明与实现减排目标相关的重新设计生产流程、改造设备、改进工艺、更换燃料等减排措施。《指引》专门要求披露“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登记与交易情况”,与IFRS S2中“企业披露计划用来抵消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碳信用额”相比,披露要求更为细化。此外,《指引》指出,如果企业披露碳减排相关产品服务及研发的应审慎客观,鼓励说明所涉及产品或服务的具体情况、已具备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已取得的订单情况等,引导帮助上市公司评估气候风险和机遇对于财务状况的影响。

总体来说,在气候变化议题层面,《指引》充分结合国际共识,立足境内企业发展实践,充分考虑上市公司能力、市场机构能力和监管能力,分步、有序、差异化推动上市公司加强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发布为上市企业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的信息披露框架,也为我国上市企业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信息披露奠定了坚实基础。

PART/

推动形成示范引领效应,《指引》助力上市公司提升气候信息披露

《指引》的出台为境内规范化披露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上市公司进一步参考《指引》编制与披露可持续信息,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表现也将显著提升。在《指引》发布前,境内气候信息披露表现虽逐年加强,但整体上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截至2024年5月底,A股有2119家企业披露了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910家企业披露了碳排放数据。据碳信息披露项目(CDP)2023年问卷统计,目前企业披露主要集中于范围1排放量、范围2排放量披露,而范围3排放量的披露整体较低,在市场较为关注的情景分析方面,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中国企业采用了情景分析方法,超六成企业目前尚未开展且在未来两年内没有相应计划。由此可见,《指引》中对于范围3排放量和情景分析的“鼓励”而非“强制”披露也较为贴合境内实际发展水平。

图2:A股ESG报告及碳排放数据披露表现

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

图3:中国企业参与2023年CDP问卷中环境信息披露中范围1、2、3的披露表现

数据来源:2023年中国企业CDP披露分析报告、中证指数数据来源:2023年中国企业CDP披露分析报告、中证指数

同时,《指引》在碳排放信息强制披露的主体范围和排放范围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实力与综合披露能力,一方面督促大市值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规范碳排放披露,另一方面给予中小企业充分的过渡期和案例参考,进一步提升企业参与可持续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中证ESG基于《指引》强制披露范围vi进行统计。截至2024年5月底,沪深上市A股共有450余家企业符合强制披露要求,约占A股总市值比例为60%vii。披露属性上,央企、国企和民营企业为强制披露要求的主要群体。其中,央企、国企合计数量占比约43%,A股市值占比约36%。民营企业数量占比约41%,A股市值占比约15%。基于2022年报告期数据,强制披露范围内,央企、国企积极发挥示范引领效能,碳排放披露率达到68%,民营企业达到52%,具备碳减排措施的企业占比达到94%,远高于A股的平均披露水平。

图4:强制披露样本企业属性分布及行业表现

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

行业分布上,强制披露范围内的企业主要集中于工业、信息技术、医药卫生、金融和原材料等行业,属于前五大行业企业的数量约占强制披露范围总数的77%,A股市值占比约39%。同时,强制披露范围的企业数量占A股所属行业企业总数的比例基本位于8% - 15%的区间。基于2022年报告期数据,强制披露范围内披露碳排放数据的企业数量占A股所属行业披露碳排放数据的企业数量较高,尤其在金融行业(75%)和主要消费行业(68%)。

图5:强制披露样本企业行业碳排放披露表现

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数据来源:WIND,中证指数

《指引》强制披露样本企业整体上的ESG风险和气候变化管理水平表现良好。基于中证ESG评价数据,对强制披露范围内企业的ESG评价和环境维度气候变化主题的得分进行分析。目前强制披露范围内有95%的企业在中证ESG评价中获评BB及以上,92%的企业在气候变化主题得分(满分为1分)上得分超过0.6分。

图6:强制披露样本企业的中证ESG评价和气候变化主题表现

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数据来源:中证指数

PART/5

服务国家气候战略,中证指数积极推动ESG评价和指数产品发展

《指引》 的发布为境内气候信息数据的创新应用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全球背景下气候投融资距离实现《巴黎协定》中温升目标的所需资金规模仍有较大差距,相关资金的募集与使用仍存在显著不均衡,境内市场中气候主题金融产品还存在较大潜力,整体规模有待进一步提升。为积极面对气候转型下的新机遇,助力企业进行气候转型,支持《指引》在市场中的应用与实践,中证指数公司不断推动发展ESG业务和指数业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一是中证ESG评价方法深度融合《指引》披露要求与企业实际披露表现,中证ESG评价和气候变化主题数据产品在市场上的应用不断提升。中证ESG评价在环境维度中下设“气候变化”“环境机遇”等主题,数据广泛应用于指数体系及投资组合构建,为气候投融资、指数化投资、可持续发展投资提供基础支持,协助实体和产业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其中,气候变化议题既关注碳排放量,也关注管理措施、管理效果,及时捕捉市场相关争议性事件,旨在综合考虑企业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应对机制和主观能动性以及面对突发事件的风险防范能力,全面反映企业的气候变化风险。同时,在部分行业数据披露有限的情况下,中证ESG通过碳排放估计等工具,为衡量企业碳表现提供可行路径。

二是持续储备气候转型评价方法研究,形成上市公司气候转型评价数据,关注碳密集行业公司在气候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应对风险的管理与发展的机遇。目前中证气候转型评价得分覆盖中证全指,包含气候转型管理、气候转型风险和气候转型机遇3个单元共20余个指标,综合衡量企业优化生产经营方式、探索零碳技术创新、落实低碳转型的效能,为落实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提供分析工具。

三是积极探索发布气候变化主题相关的ESG系列指数,丰富资本市场气候转型投资工具。中证指数公司推出国内首条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为目标的沪深300碳中和指数,引领气候投融资创新;推出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助力国企改革和央企绿色转型升级;推出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引导资金支持对碳中和贡献较大的企业;推出中证碳中和60指数,服务投资机构选取深度低碳与高碳减排领域内转型风险识别、管理等方面表现较好的公司进行投资,为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管理转型机遇提供投资工具。目前,中证指数公司形成了ESG基准、ESG领先、ESG策略、ESG主题和碳中和主题指数系列,发布ESG等可持续发展指数142条,跟踪的基金产品87只,资产规模合计840.08亿元。

作为境内绿色及可持续指数体系健全、指数数量与跟踪产品资产规模领先的指数供应商,未来,中证指数公司将继续探索气候变化主题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创新,服务金融市场风险防范,并加强与市场机构间的沟通交流,持续推动《指引》在市场中的实践与“绿色金融大文章”书写,深度服务上市公司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同时,中证指数将通过持续完善和优化中证ESG评价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ESG指数体系,为市场提供更丰富的可持续投资标的,服务市场投资端、融资段改革与高水平对外开放。

  • 文中脚注

i.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1年10月。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27/content_5646697.htm

ii.全球气候治理新动向与中国应对,《国际问题研究》,2023年6月。https://www.ciis.org.cn/gjwtyj/dqqk/202312/P020231229554620458973.pdf

iii.落实阿联酋共识关键在于兑现承诺,新华社,2023年12月。http://www.news.cn/world/2023-12/15/c_1130029729.htm

iv.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贡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专题政策研究报告,2019年6月。http://www.cciced.net/zcyj/yjbg/zcyjbg/2019/201908/P020190830107215811332.pdf

v.Sautner, Z., Van Lent, L., Vilkov, G., & Zhang, R. (2023). Firm‐level climate change exposur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78(3), 1449-1498.

vi.根据三大交易所《指引》要求,强制覆盖范围包括报告期被持续纳入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深证100指数创业板指数样本的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本次统计中暂不考虑成份股在报告期被调入和调出所导致的报告期未持续纳入成份股的情况,同时也仅采用A+H股同时上市作为境内外同时上市的筛选方法。本次统计已去除重复企业。

vii.如无特殊说明,市值统计数据来源为WIND。

  • 其他参考材料

1. 关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的通知,上海证券交易所,2024年4月 https://www.sse.com.cn/lawandrules/sselawsrules/stocks/mainipo/c/c_20240412_5737862.shtml

2. 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7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的通知,深圳证券交易所,2024年4月 https://www.szse.cn/lawrules/rule/stock/supervision/currency/t20240412_606839.html 

3. 北交所正式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 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北京证券交易所,2024年4月 https://www.bse.cn/important_news/200021376.html 

4. 中上协发布可持续信息披露指引系列对比分析报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4月 https://www.capco.org.cn/xhdt/xhyw/202404/20240415/j_2024041514081700017131614179092271.html 

5. A股可持续发展信披迈入规范化新阶段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有望“量质齐升”,证券日报,2024年4月 http://www.zqrb.cn/stock/gupiaoyaowen/2024-04-15/A1713112652248.html

6.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生态环境部,2023年10月 https://www.mee.gov.cn/ywgz/ydqhbh/wsqtkz/202310/W020231027674250657087.pdf

7. 2023年中国企业CDP披露分析报告,CDP&普华永道,2024年4月 https://www.pwccn.com/zh/services/issues-based/esg/chinese-enterprise-cdp-disclosure-analysis-report-2023.html 

8. 2023年中国气候公报,中国气象局,2024年2月https://www.cma.gov.cn/zfxxgk/gknr/qxbg/202402/t20240223_6084527.html 

9. 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的气候情景,NGFS,2021年6月 https://www.ngfs.net/sites/default/files/media/2021/08/27/ngfs_climate_scenarios_phase2_june2021.pdf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