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基金公司盘点:哪家基金有望跻身一线?

颈部基金公司盘点:哪家基金有望跻身一线?
2022年10月11日 21:41 市场资讯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虎嗅APP

  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高度内卷的基金行业更是如此。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为什么你必须了解公募基金的格局?》中我们分析了如今行业前十的格局。其实谁能继续留在头部前十也是不太稳定的,同时颈部的基金公司也有少数可能进入到头部。

  我们将颈部公司定义为非货基规模较长时间在前十之外、二十名之内的公司。中基协发布的今年二季度排名如下:

  在目前的11-20的排名中,工银瑞信、中欧是进入前十的常客,处于头部公司阵营。而像交银施罗德、景顺长城、华安基金、兴全基金、国泰基金、中银基金、银华基金近年来非货基规模很少能进入行业前十,但能够稳定排到行业TOP20,这些是颈部基金公司的主力,天弘基金的非货基规模则靠固收和指数基金实现了快速突破,也逐渐在进入到行业前20并站稳脚跟。

  在本篇文章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颈部基金公司各自的特色与优势,评估哪些基金公司有望在行业排名上更进一步。

  基金公司排名的跃升,底层是股权结构与管理层稳定性、投资研究团队的实力、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与执行力、渠道能力等深层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公司不同产品线的发展程度与基金经理的数量、业绩表现,进而决定了公司的整体规模排名。我们着重看一下这些公司不同业务线的发展情况以及基金经理表现,从而对这些基金公司的进退做出一些判断,也通过对旗下明星基金经理的研究,为基民在投资上提供参考。

  颈部三巨头最具冲击一线实力

  在颈部公司中,目前交银施罗德、景顺长城、华安基金规模优势明显,坐二(线)望一(线)进入头部阵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这三家基金公司相似点在于:

  • 长于主动权益投资,实力处于一线阵营,旗下均有多位长期企业出色的明星基金经理。

  • 固收实力也都不弱,在行业里大多是前20的水平,但进不了前十,债基规模处在1300-1500亿之间。

  • 指数产品发展一般,华安基金在三家中较强,也只有700亿,在行业里进不了前十,而其他两家只有200亿左右,与行业龙头差距很大。

  • 三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数量不及大厂,与头部公司动辄六七十个基金经理相比,华安、景顺长城、交银的基金经理数量分别为54、38、32人。团队规模跟头部公司有较明显的差距。

  头部公司的特点往往是业务线齐头并进,固收、指数基金、主动权益都有进前十强的实力。有些公司虽然不是各条线都很强,但在某一项上有非常突出的实力,比如博时基金主动权益一般,但固收可以稳进前三,且能与后边的公司拉开一定距离。

  相比之下,颈部三巨头在主动权益上较强,有一线实力,但没有足够实力跟其他公司拉开距离,在固收业务上又进不到一线,影响了这些公司的排名。但随着这三家公司在固收上逐渐有起色,在主动权益实力又比较稳定,未来如果有头部公司不慎掉队,这三家公司还是有希望进入头部。

  交银基金

  先看规模最大的交银施罗德。作为大银行旗下基金,股权结构与管理层一直较为稳定,发展也一路较顺。交银基金发展上也偏精品店模式,没有为迅速做大规模而大量发基金,每个基金经理平均管三只产品左右,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经理也只是200多亿,单个基金经理平均管理规模在百亿元左右。发展思路比较稳健,虽然人员规模和管理规模没有更进一步,但打下的发展基础较为牢固。

  从产业业务线来看,交银在指数上没有规模优势,主要精力集中在发展固收与主动权益上。目前产品层次比较清晰,按照公司的说法,产品第一类是基础资产,基本上是年化1%-4%左右的产品,包括货币类、债券类等。

  这类资产占公司将近一半,这类资产的要求是安全,按照目前的固收团队规模,没有足够大的能力做信用下沉和很多交易,争取做到行业前1/3左右就可以;第二类产品是“固收+”,收益目标是年化5%-8%;最后就是弹性资产,就是权益资产,一般要年化10%以上。这也是交银基金在行业中最有实力的部分。

  目前交银基金固收(主要是债基与“固收+”)规模是二线偏上的水平,截止今年6月30日债基规模达1536亿元,在三家中最高,但与同属银行系的招商基金、中银基金、工银瑞信相比较弱,也比不上易方达、博时、南方、广发等公募固收大厂。交银施罗德目前旗下有于海颖(规模385亿)、魏玉敏(规模335亿,强于可转债投资)、黄莹洁(规模993亿,强于信用债投资)、连端清等业绩相对不错的固收基金经理,团队也比较稳定,可以保证较高的下限,但与头部固收团队在规模上还有差距。

  交银基金在主动权益上是一线实力,虽然基金经理数量不多,但总有新锐基金经理冒头来挑大梁。总结规律来看,每两三年内总会涌现三四位业绩还可以的基金经理。

  2014和2015两年,杨浩、王崇、何帅纷纷正式管理基金,三人都偏均衡成长风格,会在多个行业均衡配置,所配置的行业都属于成长性较强的行业。三人很快在2017年、2018年凭借优秀业绩成名,何帅2018年在沪深300跌幅达-25%的情况下,通过翻石头挖掘了不少小票,实现了正收益,成为当年主动权益基金的收益冠军。杨浩、王崇的产品跌幅也在-10%左右,超额收益明显,再加上低回撤,三人声名鹊起,“交银三剑客”扬名立万,名气虽不及易方达三剑客,但在2019年之后的基金造星年代,也是顶流的存在。

  2019年-2020年的牛市中,三人也都有不错的业绩,绝对收益并不高,但胜在稳健,多年一直有较好的持续性。相对来说杨浩更激进一些,回撤也更大。何帅收益并不显眼,但回撤控制更好。

  但2021年至今,交银三剑客分化,何帅依然保持了较好业绩,体现了稳健的特点。杨浩、王崇则“塌房”,陷入业绩低迷。尤其是此前收益更佳的杨浩,投资方向持续出现错误,去年代表作亏损达-14%,今年以来亏损-23%,排名靠后,管理的其他基金被接管,管理规模从高峰期的超过200亿元下降到目前的56亿元。王崇略好,去年勉强实现3.67%的正收益,今年至今(截止9月19日)亏损-16%。如今王崇和何帅管理规模都还在200亿元以上。

  “交银三剑客”渐进渐远,逐渐成了何帅的独角戏。而在三剑客之后,交银又崛起了一些中生代基金经理,如擅长消费的韩威俊、擅长泛制造的刘鹏、擅长成长板块的郭斐、擅长医药的楼慧源,除了楼慧源,其他三人都是规模百亿的基金经理。

  从业绩来看,刘鹏是其中的佼佼者,2018年开始正式管理基金,2019-2021年均实现了较高的收益,排名均在同类的前20%。今年至今亏损-13.77%,同类排名依然处在前30%。其持股主要是在半导体、新能源、军工、TMT等成长板块进行均衡配置,辅之以少量的金融地产航空等价值板块个股来强化稳定性。

  韩威俊2016年开始管理基金,持股主要是消费和医药,相对更偏好大盘股,除了2019年,其他年份基本上都跑赢了沪深300。韩威俊典型特点是在牛市中排名非常靠前,都在前30%,2017和2020还进入了前10%,但在弱市中表现不佳,都在后1/2的位置。与大多数消费基金经理一样,自2021年至今,韩威俊业绩一般。但管理规模依然接近200亿。

  郭斐2017年开始管理基金,2019年靠着突出业绩成名,当年重仓了动力电池、半导体、TMT三大成长板块,管理的两只基金涨幅都接近100%,在千只同类产品中排名前五。2020年也比较高光,2021年至今,收益逐渐向均值回归,表现不再突出,产品收益依然在前50%的位置,但跟2019年的高光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原因更多在于持股结构的变化,可能是更想做均衡配置,较少了高景气板块的持股,在医药、地产、TMT等板块增加了白马股的配置,收益不再凌厉。

  在这些中生代大多不在风口之后,交银有崛起了杨金金、封晴、田彧龙等新锐。田彧龙也是偏成长选手,过去两年业绩相对出色,排名都在同类前20%的位置,今年业绩较差。相比于田彧龙,封晴业绩更一般。三人中关注度最高且一直出色的是“画线派”杨金金,2020年5月开始管理交银趋势混合,2年又138天实现了166.70%的高收益,且最大回撤只有17%。今年的亏损幅度也非常小,至今(9月20日)只有-4%。

  杨金金是小盘股选手,擅长在主流赛道之外的冷门行业发掘细分行业景气、企业家精神锐意进取带来的自下而上的投资机会,从持股看,杨金金挖掘机械、化工、电子板块的机会比较多。难得的是杨金金在规模超过百亿之后,还未出现业绩明显下滑的迹象。从过往投资经历看,杨金金挖掘具备阿尔法机会的个股的能力非常强,如在去年三季度重仓了小盘股台华新材,该股随即在三四季度出现了翻倍行情。杨金金在年底高点进行了减持,操作非常精准。背后源于杨金金比较擅长在能力圈内捕捉公司内部竞争力、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机会,其主要关注的投资机会包括景气行业的细分冠军、大行业里实现份额提升的小公司、基本面拐点的黑马以及行业出现拐点的龙头。

  从成长史来看,交银施罗德在固收上有一定实力,在权益投资人才辈出,老中青中也都有业绩持续较好的基金经理,如何帅、刘鹏、杨金金,基金经理风格也比较多元,互补。表明在投研与团队管理、人才培养上有优势,而且在提拔新基金经理和知名基金经理发新基上都比较克制,如何帅三四年才会发一次新基,并没有为了规模而过分拔苗助长。

  鉴于目前的基金经理数量远低于前十的公司,未来规模稳定增长进入前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当然交银基金的增长并非突飞猛进,而是较为稳定的增长。如果能进入前十,更可能是通过接替一些掉队的头部公司的形式进入。

  挑战在于,有不低比例的基金经理业绩起伏明显,经历了出道高光之后陷入平庸甚至低迷。另外多数明星基金经理都已经到了百亿规模,再往上扩规模,对业绩影响会更加明显。尤其是对于杨金金这样的小盘股选手来说,策略容量也很难到数百亿。公司整体规模的提升并不容易。

  景顺长城

  与交银基金相比,景顺长城的股东优势不明显,外资股东景顺集团在国内缺少资源,内资股东长城证券也只是二三线的券商。不过胜在股权结构稳定,由此也带来了管理层的相对稳定,从2003年成立至今,只经历了三任总经理。由此在发展上也相对比较稳定,虽然没能进入第一梯队,但在颈部位置上也一直较为稳固。

  发展路线上,景顺长城长期以主动权益投资为发展重心,目标是成为股票投资领先的多资产管理专家。在其总经理康乐看来,行业将会差异化发展,头部公司发展成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机构,也有一批公司走上特色发展之路,成为某个特定领域的精品店,在特定赛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这样来看,未来景顺长城依然是以主动权益管理为发展重心的公司。

  目前景顺长城在主动权益上也处于一线位置,已经拥有多位长期业绩出色的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和杨锐文都是业界顶流,不过作为管理规模超大的基金经理,二人最近业绩都不佳。刘彦春一直坚守消费医药大本营,受大环境影响较大。杨锐文作为成长风格基金经理,前几年业绩一直不错,但今年亏损较大,一方面在追求均衡配置,加入了买入了快递、造船等板块的股票,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对消费电子、半导体有较高的配置,景气度在今年都一般,导致业绩压力较大。

  除了两位顶流,景顺长城还有不少长期业绩出色的权益选手,风格比较多元化,深度价值方面鲍无可擅长挖掘低估值板块的机会,今年业绩相对不错,产品实现了正收益并创出了净值新高;韩文强出身保险资管,擅长自上而下选股,持股以周期性较强的传统行业为主,今年操作比较极致,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在地产,也因此成为了公司内部的收益冠军;老将余广和刘苏都是均衡配置型选手,历史业绩较好,规模均过百亿,但今年业绩一般;成长风格基金经理除了杨锐文还有詹成,以及从宝盈基金引进的明星基金经理李进,二人都不是重仓新能源的基金经理,而是在多个景气板块做一些分散配置,如消费电子、半导体、军工等。

  从人员配置来看景顺长城的主动权益投资在行业里是一线的水平,各类风格比较全面,几位主力选手也都有拿得出手的历史业绩,基金经理在都在往均衡配置的方向发展。不过最近两年显然业绩瓶颈的基金经理较多,也阻碍了景顺长城在规模上的更进一步。

  另外值得景顺长城注意的是最近几年里新崛起的新锐并不多,包括李进、韩文强都是外部引进,不像交银基金那样不断有新秀涌现出来,公司在新人培养上还需要加强。

  固收并非景顺长城传统强项,不过近年来随着董晗、李怡文等人的加入,“固收+”规模有较大起色。董晗、李怡文从国投瑞银时就合作管理基金,双双加入景顺长城后,继续在“固收+”产品合作,李怡文负责债券投资,董晗负责其中偏股部分,二人联合管理规模超过了700亿元,其中仅景顺长城景颐双利债券规模就超过500亿,而在2021年6月底时规模还只有30亿元左右。源于这只基金在股票仓位不足两成的情况下,在二人联合管理不到两年实现了12.53%的收益(以A类计),2020/2021两年收益都超过8%,最大回撤只有-3.48%。不过受权益市场波动影响,近一年来收益不明显。

  整体上景顺长城固收近年来有较大起色,稳定处于行业第二阵营当中,但目前团队规模不算大,也需要进一步扩充精品,短期还较难进入到一线阵营。

  华安基金

  华安基金作为老十家基金公司,曾经也是稳居一线,2011年之后经历了多次管理层动荡,行业也不断有新公司崛起,华安基金逐渐从行业十强的常客位置上跌入第二阵营,近年来随着团队的稳定以及新人的涌现,实力逐渐恢复。特别是国泰君安通过不断增持,坐稳了大股东位置,未来华安基金的团队稳定性应该有很大保障。

  在发展路线上,作为老牌公司,更希望在各产品线都均衡发展,从而回到头部的位置上。此外在固收、指数基金、主动权益这些主要的产品线上,华安基金也都有比较强的发展基础。

  华安基金的固收在行业二线之列,不过规模不及景顺长城与交银,目前也拥有一些业绩相对不错的固收基金经理,主要有郑如熙(规模230亿)、周益鸣(规模147亿)、周舒展(规模209亿,主要投金融债)、魏媛媛(规模212亿,主要投信用债)、林唐宇(规模543亿,主要投政策金融债)、马晓璇(规模138亿,主要投中短债)等,以及负责“固收+”投资的陆奔、石雨欣,二人共同管理的华安安康是业绩相对不错的“固收+”之一。

  与同位置的景顺长城和交银施罗德不同,华安基金作为老牌公司,在指数产品上布局早,是国内最早推出ETF产品的基金公司之一,有先发优势,目前指数基金规模超过700亿元,较行业龙头有差距,但行业排名还可以,能进入前十。优势主要是在宽基指数基金上,包括规模215亿元的上证180ETF、100亿的创业板50ETF,因为规模大而有更好的流动性。不过华安基金在行业指数基金上缺少创新,规模不大。

  华安基金主动权益管理也汇集了不少好手,虽然明星基金经理崔莹今年离职,但对公司的权益投资实力并未产生明显影响。老将中杨明、王春、饶晓鹏长期业绩都比较出色,偏均衡配置;中生代中规模较大的是胡宜斌、万建军、陈媛,都早已过了百亿。

  胡宜斌是中生代中的佼佼者,2016年开始管理华安媒体互联网,2017年业绩不佳,在牛市中出现亏损,不过2018-2019接连开挂,在2018年的大跌中实现了正收益,2019年的牛市中重仓了半导体、TMT、消费电子等板块的白马股,收益进入全市场前十,声名大噪;2020年在景气度下降的TMT上投入过多,业绩非常不理想,去年则把重仓放在半导体、酒店、消费、周期等板块,收益相对不错。此外,陈媛是聚焦消费的女将,万建军是偏均衡配置的基金经理,业绩相对一般。

  新生代中的刘畅畅和王斌都是因业绩出色而倍受关注的选手,目前管理规模分别达到145亿和206亿元。

  刘畅畅是市场热议的“画线派”代表,2020年1月开始管理华安文体健康,2年又260天实现了166.22%的收益,净值曲线呈现非常平滑的增长,直到今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撤,画线派的称谓也就此作古。去年的同类排名在前1%,今年则落入到了后1/2的位置。不过综合来看这两年多以来的表现在新生代中仍是佼佼者。

  刘畅畅的特点是持股极其分散,在2020和2021年最大持股占比也只有3%左右,多行业均衡配置,通过翻石头的方式发现大量优质中小盘股来持有,增厚收益,因为每个股票占比都小,单个股票下跌风险也不大,因此回撤控制也非常好。

  今年以来刘畅畅进入较为艰难的调整期,随着规模大增,往日的分散持股、高换手遇到很大挑战,刚做基金经理时规模不足一亿,去年底规模已经是160亿,今年业绩不佳导致规模有一定缩减,换手率从2020年底的658%降到今年二季度的148%,如何在高规模下实现稳定收益,刘畅畅还需要进一步成长。

  王斌自2018年10月执掌华安安信消费服务,过去三年一直有出色业绩,排名均在同类中前10%的位置,尤其是集中度也比较分散(多数时段最大持股占比也只在6%左右)的情况下仍能有出挑的收益水平,体现了较强的行业配置、选股与交易能力。如2019年底到2020年一直重仓了摩托车股,捕捉到了春风动力钱江摩托等牛股的翻倍行情。2021年配置轮胎股,也贡献了翻倍收益。今年在白酒和医药基础上,配置了几只公用事业股,起到了稳定收益的作用,虽然产品均出现亏损,但排名依然在前30%的位置。

  这样来看,华安基金在基金经理配置上处在较好的状态,不同类型的产品均有一定实力,从老将到新人都有业绩出色的选手。

  总体来说,这三家公司的主动权益都比较出色,在业内是一线的水平,都有明星基金经理压阵,且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形成较好互补。不过在指数和固收上还缺少跃升一线的实力,也是阻碍这些公司更进一步的主要原因。

  其他公司“偏科”更为明显

  如果颈部基金公司阵营如果有谁可以冲进第一梯队的话,肯定会从交银施罗德、景顺长城、华安这三家中产生。颈部基金公司中其他公司与这三家有一定规模差距,且大多是偏科的公司。

  天弘基金

  天弘基金之前靠余额宝做成了行业规模老大,不过在统计非货基规模时不占优势,只是行业中游的公司。但最近两年里,靠固收和指数基金实现非货基规模快速上涨,天弘基金迅速升级到前20的行列中。

  指数基金方面,在行业指数基金上取得了不错的规模,包括银行、食品饮料、光伏、电子等行业的指数基金都获得了过百亿的规模。固收方面一直是天弘基金的强项,固定收益部负责人姜晓丽自2012年8月管理天弘永利债券,10年收益达到92%(以A类计),成为天弘基金的明星产品。余额宝带来超大规模,也迅速增强了天弘基金的财务实力,利润近年来一直处于行业前列。

  在此基础上天弘基金对固收业务线进行了较大投入,是少数设立宏观研究部的基金公司,服务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配置。姜晓丽曾在直播中透露,天弘基金有交易部(固收组)17人、宏观研究部7人、信用研究部20人、投资部(固收)30人。这样的固收团队在头部基金公司中也不算多见。

  在固收投资中,因为涉及到固收收益的因子非常多,团队作战非常重要,有一定规模且优质的团队是业绩成长的基础。目前天弘固收团队当中,管理天弘添利债券、擅长可转债投资的杜广,主要投资金融债的柴文婷,擅长利率债的赵鼎龙,主要做“固收+”产品中股票投资的张寓等,管理规模都超过百亿。

  在固收上有一定优势,再加上受益于今年投资者受困权益市场波动有配置稳定资产的需求,天弘基金实现了规模增长和排名上升。不过想要进入第一梯队很难。一方面天弘基金偏科依然较为明显,在主动权益管理依然没有起色,缺少长期业绩足够优秀的基金经理,另一方面当股市牛市来临时,资金偏好可能发生变化,规模增长将受限。

  兴全基金

  很难想象天弘基金的非货基规模会超过兴全基金,但在二季度确实是如此。兴全基金长于主动权益投资,在固收和指数基金上缺少投入,规模都不大,债基规模不足千亿,指数基金规模不足百亿。目前兴全基金在债基上管理规模较大的有王帅(规模360亿)、季伟杰(规模220亿)、张睿(规模142亿)。

  在主动权益投资上,以谢治宇、乔迁为代表的基金经理近年来业绩也不太理想,导致兴全基金规模挑战较大。兴全自己培养的基金经理风格较为一致,偏均衡,重视估值与性价比,在高景气赛道参与过少,在近年来的偏成长、偏中小盘、偏高景气的行情中都比较吃亏。

  兴全也在尝试做一些风格的补充,主要通过外部引进,如从交银施罗德引进的任向栋,从嘉实基金引进的董理、季文华,从鹏华基金引进的谢书英等,目前来看任向栋和董理、季文华业绩都不算出色,尤其今年以来亏损也比较大。谢书英则刚刚开始管理新基,可以持续观察。

  兴全基金目前比较出色的产品是FOF,管理规模276亿元,在行业中居首,由林国怀一人管理。不过整个FOF市场规模都还很小,整体只有2300亿元,还处在培育期阶段。

  各有侧重的国泰基金、中银基金、银华基金

  国泰基金的特色在于指数基金产品有优势,规模在行业前五,国泰基金在大厂纷纷发力指数基金的情况下,没有在宽基指数上内卷,而是在不同行业的指数基金上布局进行了广泛布局,取得了接近1300亿的规模。主动权益投资上,国泰基金也有程洲、郑有为、徐治彪、王阳等长期业绩不错的选手。整体而言发展相对比较均衡,各产品线都有一定实力,但冲击第一阵营又显得实力不足。

  中银基金是偏科比较严重的公司,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只有400多亿,公司比较强的是债基,规模达2200亿元,在行业里属于前五的水平。这跟背靠大股东中国银行有关系,同时中银基金本身也形成了较强的固收团队,如李健、陈玮等固收基金经理长期业绩都比较出色。主动权益方面,中银基金有黄珺、王伟相对比较出色,不过在全市场来看都不够出挑,目前规模都不足百亿。

  银华基金也是颈部基金公司中的稳定成员,与上述基金公司相比,银华基金主动权益管理实力更强,李晓星、焦巍都是行业中的顶流,在二人的团队里又成长起一些不错的基金经理,如张萍、杜宇等。此外近年来新出现的绩优基金经理王海峰、向伊达、方建也都颇受关注。

  在此前的周期股基金经理筛选的文章中我们重点介绍过王海峰,擅长在不太受市场关注的行业挖掘机会,同时比较重视估值,长期业绩较为出色,规模攀升到了百亿。而向伊达、方建是成长风格基金经理,主要在新能源、半导体等景气板块配置。目前二人规模都不到30亿,还处在比较舒适的区间。

  不过银华基金的固收和指数基金都处于行业中游水平,制约了银华基金进一步向上的能力。银华基金的货基规模较大,但现在行业更强调非货基规模,银华基金还需要在巩固主动权益的同时,在固收和指数基金上有所突破。

  进击头部阵营,需要稳住基本盘,补齐弱项

  总结来看,天弘、中银重心在固收,兴全、银华基金重心在主动权益,国泰基金重心在指数,在其他方面都有明显弱项,想要进一步提升规模难度较大。在某项业务上有稳定的基本盘是立足之本,而如果想进入行业第一阵营,需要在固收、指数、主动权益多条业务线都有排名靠前的实力。指数基金上马太效应比较明显,想要突破比较难。固收和主动权益则可以通过对投研能力的投入来培养优秀基金经理打造明星产品,形成突破,但需要持续的积累,以及不同风格基金经理的互补搭配。

  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交银施罗德、华安基金、景顺长城如果能延续发展势头,有进入头部的可能性。其他颈部公司还需要在补齐目前的弱项业务。

  这些公司在自己的优势业务上都不输头部大厂,有的甚至更强。比如交银、景顺长城、华安的主动权益要强于头部的博时、南方等公司。中银在固收上、国泰在指数上也要强于多家头部大厂。对于基民而言,可以选择这些基金公司的优势领域进行投资,如选择股票基金时,可以根据风格在交银、景顺长城、华安、银华、兴全等公司进行筛选配置,如果要配置行业基金,可以关注国泰基金的产品,如果要配置固收产品,在中银、天弘这些固收大厂可以进行一些筛选。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常靖蕾

基金经理 基金 基金公司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4 箭牌家居 001322 12.68
  • 10-14 隆扬电子 301389 --
  • 10-14 康为世纪 688426 --
  • 10-14 麒麟信安 688152 --
  • 10-13 金橙子 688291 26.77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