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债券指数ESG实践:国际经验与本土化探索

我国债券指数ESG实践:国际经验与本土化探索
2024年02月23日 16:31 市场资讯

  2023年10月25日,以“新时代·筑未来:变革、融合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3中债担保品国际论坛在京举办。来自金融管理部门、国际金融组织、行业协会、金融基础设施、市场机构的代表参会。其间金融机构专家就“中国债券指数ESG实践:国际经验与本土化探索”展开讨论。

  圆桌论坛主持人:

  中债估值中心高级总监  王超群

  发言嘉宾:

  中国农业银行投资银行部专家  田园

  国寿资产固定收益投资部董事  张莉

  南方基金固定收益研究部总经理  陶铄

  路博迈基金ESG研究总监  房向

  王超群:本次交流的主题涉及ESG与指数化投资两个理念的结合,也正成为全市场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农业银行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银行,在债券市场支持国家战略、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指数化应用方面是否可以分享一些经验和成果?

  田园: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国有大行,农业银行的整体战略定位、核心业务以及品牌形象都具备良好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基因,“三农”普惠和绿色金融更是上升为全行的三大战略之一。投资银行部作为全行转型发展和业务创新的先锋,在“债券、贷款、股权、基金、顾问”五位一体的全产品谱系中多维度地融入了可持续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和理念,在拓展乡村振兴领域投融资发展空间的同时,构建涵盖绿色债券、绿色并购、绿色银团、绿色租赁、碳金融等在内的绿色投行服务体系。

  此外,农业银行以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投资视角和投资逻辑,利用在“三农”领域的客群优势和专业优势,用指数化投资的方式促进债券市场资金需求端和供给端的有效匹配和衔接。2023年2月,农业银行发布了中债-农业银行乡村振兴债券指数,依托中债指数的专业优势,精准识别和有效表征了乡村振兴领域的金融资产,引领更多的ESG理念投资资源来关注乡村振兴这个我国特色的ESG领域,从而实现三个方面的金融赋能:

  一是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该指数在帮助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精准把握市场趋势、靶向制定政策措施的同时,扩大债券投资主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二是提升乡村振兴金融供给的适配性。该指数依托农业银行在支农惠农领域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经验,可为广大投资机构提供更加权威、有效、稳健的投资参照和跟踪标的,有助于更多金融资源高效导入乡村振兴重点领域。

  三是深入实施“投商行一体化”战略。针对指数主题领域的实体企业,该指数运用投行手段赋能客户发展,为金融服务实体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王超群:国寿资产作为国内第一家签署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PRI)并践行ESG投资理念的保险资管公司,在践行UNPRI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国寿资产与中债合作的ESG信用债精选指数的推出又是出于怎样的布局考虑?

  张莉:作为国内最大的资管机构,国寿资产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在负责任投资、ESG、绿色投资方面始终走在行业前沿。公司于2018年11月加入UNPRI组织,在具体实践UNPRI方面主要有下述举措:一是制定了行业机构首个ESG/绿色投资内部指引性规则文件;二是设立“ESG/绿色投资管理委员会”,以加强对ESG/绿色投资重大事项的统筹管理;三是成立ESG评估部门,建立统一的ESG评价体系并将ESG评级覆盖作为公司投资的重要决策依据。

  而与中债估值中心合作的ESG指数的推出主要基于一个趋势和两个挑战。随着高质量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关注资产管理人在ESG投资维度的表现,这种趋势为ESG投资从前期相对被动的、附带的、非主要投资考虑的形式转型至主动的、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形式提供了动能,也促使我们萌生了发行专项资管产品,进一步实践负责任投资的想法。

  但我们在产品创立的调研中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缺乏兼具公信力、覆盖范围、一致性的ESG评价筛选准入标准,二是缺乏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基准。而中债估值中心基于在ESG方面的前沿研究和专业积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ESG评价体系与ESG评价覆盖范围,并具备编制广谱ESG指数的能力,可以很好地解决我们在产品创设中遇到的两大问题。

  我们与中债估值中心在2021年6月合作推出的“中债-国寿资产ESG信用债精选指数”,是保险行业第一只ESG债券指数。该指数从保险的投资需求出发,有效结合了国寿资产的信用研究优势和中债ESG评价、指数编制和数据资源优势。该指数发布以来运行良好,近3年年化收益率为4.24%,波动率为0.73%,表现明显好于同类广谱指数。之后我们又基于该指数在保险资管行业率先发行了“国寿资产稳利ESG”保险资管产品,该产品规模目前已突破40亿元,年化收益率超越指数15BP。目前,包括该产品在内,国寿资产的负责任投资资管产品规模已突破百亿元。此类产品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踊跃认购,体现了市场对于负责任投资理念和ESG投资理念的关注和认可。

  王超群:南方基金作为基金行业ESG研究的先行者是如何将ESG理念融入固定收益投资实践之中的?在ESG投资策略有效性方面能请您举个简单的例子吗?

  陶铄:南方基金自2018年加入UNPRI以来,在投资全链条中持续贯彻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原则,以ESG投资重塑价值创造的基石,聚焦我国ESG核心问题,重视ESG投资本土化创新。在固定收益领域,公司主要通过如下措施将ESG理念融入投资实践:

  一是制度先行,为ESG工作开展提供准绳。公司发布了ESG相关制度,明确了ESG评估管理的方法,并且要求基金投资在筛选投资标的过程中,设定ESG评级入库门槛值及投资门槛值。

  二是加强科技赋能,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产品跟踪准确度与效率。通过外部数据采集和AI算法等手段完成了覆盖6800+家发债主体的ESG自评级体系与数据库,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三是践行积极持有人策略,与发行人共成长。除了在构建投资组合中纳入ESG因素,我们还基于信托义务,从ESG议题切入,通过行使投票权、沟通对话等方式,践行积极持有人策略,引导被投资企业改善公司治理、加强风险管理、拓宽战略空间,进而提升债券发行人的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

  四是发行ESG债券基金,丰富ESG产品供给。公司陆续推出了绿色投资、科技投资方向的各类创新产品,引导资金流向绿色转型、科技攻关等战略新兴行业。如2023年5月发行的南方ESG纯债债券基金在ESG投资比例和个券筛选方法上均有严格限制,有别于普通债基。

  我认为ESG在国内固收投资的有效性也体现在对治理结构的关注上。我们关注到有些企业存在着关联交易明显有失公允、实际控制人大比例分红、操纵市场、信息披露不完善等问题,这种ESG评级很低的公司,最后也基本被市场证明为违约公司。

  王超群:路博迈基金近期发行了国内首只外商独资公募绿色基金产品,该基金使用中债-投资优选绿色债券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作为在ESG投资方面具有丰富国际经验的资管公司,成立这只专注于我国境内绿色债券的产品是出于怎样的考量?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这只基金的成立背景和基本情况?

  房向:路博迈集团早在2012年就签署了UNPRI,目前已经在全球市场针对各类ESG主题都发行过产品。符合ESG理念是路博迈的优势,将ESG投资的经验和优势带入中国市场是路博迈基金成立时的既定策略,也是第一批产品的方向,路博迈基金在申请外资公募牌照时便已经明确未来在中国市场发行ESG相关主题基金产品的计划。

  在本次发行的绿色债券基金的筹备阶段,我们对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和监管环境做了深入研究,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监管的推动,包括2021年更新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2年出台的绿色债券原则,以及2023年正式公布的基于中欧共同分类目录标准发行的首批贴标绿债。这些监管文件的推出和首批贴标绿债的发行为此次产品发行提供了充分的参考标准和依据,并进一步为与投资者的沟通合作提供了扎实基础。此外,我们观察到有超过80%的2022年发行的贴标绿债具有第二方意见(Second party opinion),我们认为未来贴标绿债的披露趋势会越来越与国际标准接轨。

  在绿债基金的投资方面,本基金产品被要求投资带有绿色标识债券的资金比例不低于80%;除上述带有绿色标识的债券外,本基金还可投资于依据债券发行文件中募集资金用途、发行人所处行业、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等信息满足其他国际参考标准之一的其他绿色债券。这些标准包括《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气候债券标准》和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绿色债券原则》。除了在投资端严格管理资金流向,路博迈基金会在投资流程中有针对性地向披露不佳的发债主体表达希望其增加绿债募集资金投向、绿色项目评估、募集资金管理等关键信息披露的意向。

  王超群:在我国市场发展ESG投资,既要充分结合我国国情,也不能脱离国际发展趋势,ESG投资的指数化和本土化实践对相关金融机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战。路博迈中国绿色债券基金作为市场首只外商独资公募发行的绿色基金产品,在创设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一些挑战?能否简要比较一下境内外ESG产品在实现ESG投资理念的方面有哪些异同?

  房向:我们目前遇到的挑战主要是如何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不同基金策略的逻辑和投资价值,从而帮助其获得相应的预期回报。如投资者需要了解在我们的框架中绿色债券基金与ESG债券基金的投资策略是不同的,绿色债券基金的底层资产有明确监管标准,绿债基金聚焦于募集资金投向绿色项目的债券,需要防范洗绿风险;而ESG债券基金更多是对于发债主体ESG表现的分析和研究,优中选优,旨在防范主体信用风险。

  我们认为境内外ESG投资理念的差异主要体现在ESG披露内容方面,境内外监管的侧重点不同。欧盟和美国强制披露的ESG指标主要包括排放情况、企业代理投票制度透明情况等。我国强制披露的指标则围绕企业环境管理相关制度、污染防治情况、董事监事履职情况和关联交易等。

  我国市场目前的企业ESG披露情况呈现出披露意愿提升,但披露形式不统一、披露内容不足、主体间披露情况差异较大的现状。

  在企业性质方面,上市公司的ESG披露情况优于发债主体,资产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和发债主体的ESG披露情况优于资产规模较小的同类企业。

  从ESG三个分项的披露情况来看,在环境绩效方面,绿色战略与规划、绿色主营、水资源利用和碳排放议题的披露情况近年来有所提升,但能源利用、污染防治相关议题的披露相对较少;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披露情况近年来也同样有所提升,且单个议题中披露的指标个数也在不断增加。

  这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的相关政策在明确引导企业提高ESG相关信息披露的水平。比如,国资委和人民银行近年来发布多个文件,鼓励央企和金融机构主动披露环境风险管理、业务产生的环境影响及碳排放等信息,我们相信随着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ESG的披露情况会越来越好。

  王超群:南方基金2023年重磅推出了中国ESG投资白皮书,中债估值中心也有幸参与了部分编写工作,请问能否就此介绍一下我国债券市场ESG体系化建设都有哪些特点,在继续完善固定收益ESG评价体系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努力?基金公司在实践符合我国国情的ESG投资方面又可以进行哪些尝试呢?

  陶铄:在国家政策体系的推动和引领下,市场各主体积极行动,我国ESG体系建设不断加速,主要体现在参与主体数快速增加、投资规模快速增长、产品类型逐渐多元化三个方面。

  截至2023年10月22日,中国内地签署UNPRI的机构数量达到138家;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我国广义ESG投资总规模约26万亿元,比2021年末增长了28.7%;同时,我国ESG产品发展逐渐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ESG理财产品、ESG私募股权基金均呈现规模化增长,逐步占据了我国ESG投资市场的一席之地。

  为了完善兼具国际标准和我国特点的固定收益ESG评价体系,我认为还可以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深化投资应用。大部分ESG投资的参与方仅是参与到泛ESG主题相关的投资中,而在纯ESG投资领域,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尚处于探索阶段。二是完善披露与评级标准。我国企业ESG信息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披露标准,企业既缺乏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主动性,且存在ESG信息覆盖度不足、数据更新频率较慢、数据质量不高和数据内容实质性欠缺等问题。三是健全ESG基础设施服务。我国ESG投资在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化上的应用尚显不足,ESG相关的数据、信息、文献、资料尚未建成开放式平台和体系性联结,非财务数据信息存在大量信息孤岛,造成资产所有者和资产管理者参与ESG投资的成本增加。

  基金公司在实践ESG符合我国国情的ESG投资方面可以做如下尝试:一是推动完善发行人的ESG信息披露,尤其是非上市发债企业的ESG披露。目前,国内并无统一的ESG监管机构,且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基金公司可以广泛参与、共同推动制定统一的行业披露标准。二是在共同打造良好ESG生态,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完整的ESG链条涵盖了从政策到投资实践、从经济到金融、从生产型企业到金融投资机构的多方决策,基金公司在这中间可以发挥上联监管部门、下承公众、积极沟通发行人的承上启下作用。

  王超群:国寿资产已经挂钩中债ESG指数发行了资管产品,能否结合保险类机构的投资特点谈谈保险资管公司在践行ESG投资方面与其他类型的机构有哪些差异?面临哪些特殊的机遇与挑战?

  张莉:保险资管公司在ESG投资方面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本身的资金属性和投资风格上。保险负债端资金稳定,期限长,对应投资端以长期价值投资为主,风险偏好较低,投资期限较长,以配置投资为主。ESG投资理念较好地契合了保险投资风格。

  目前国内ESG、绿色债券总体呈现出期限长、评级高、风险低的特征,且近年来随着发行规模不断增加、发债主体更加多元,该类债券成为更吸引保险资金的优质标的。

  然而目前保险资金的ESG投资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ESG投资市场竞争力有限。随着市场各参与主体的负责任投资意识,ESG资产需求侧增长速度大于供给侧,造成市场出现一定供不应求的现象,高ESG含量、绿色相关债券的溢价明显。在此背景下的长期配置型的保险资金,需要平衡社会性和经济性,所以对追求相对收益且有税收优惠的交易型投资者而言,存在一定劣势。

  由此引出关于ESG投资领域政策优惠的呼吁,目前针对发行人的优惠和鼓励措施较多,在投资端,对于银行和交易型投资者来说也有一定优惠举措。从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我们建议可以考虑对保险资金类的长期配置型投资者设置一定的政策优惠。

  王超群:农业银行投行部作为连接企业供给侧和资金需求侧的桥梁,能否以农业银行乡村振兴指数为出发点,谈谈在以建立指数生态圈的方式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收获?

  田园:农业银行乡村振兴指数是我们在债券指数领域的首次重要创新和实践,指数聚焦乡村振兴主题债券资产,透明度高、波动率低、分散度高、预期收益明确、信用风险可控。截至2023年9月末,该指数涵盖119只成分券,总市值达1.61万亿元,涵盖发行人主体评级AA+及以上主体占比达92.83%;自基期以来累计回报率为8.51%,年化回报率达到3.84%。

  农业银行以指数为出发点积极整合外部资源,与各类金融同业共同构建“指数生态圈”,力求把机制做实、把联动做通,以债券指数为依托,形成实践ESG理念的强大合力。

  在指数发布后,农业银行联合中央结算公司、中信建投证券成功推出挂钩该指数的产品,并将其应用于场外收益互换交易。此外,指数的详情和相应服务功能在农业银行掌银乡村振兴频道上线,促使更多群体了解和关注乡村振兴主题债券的行情走势及投资信息。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协同农银理财子公司,探索围绕该指数打造乡村振兴主题的特色理财产品,在农业银行惠农理财产品系列中增加主题指数类产品布局,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理财投资工具。

  在不断拓宽指数应用范畴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部分专业机构与指数相衔接的产品谱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合作中产品创新和产品审批仍需大量的差异化论证工作。另一个挑战是,大量投资机构对细分主题领域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尚未明确,在相应企业主体的准入标准和风险政策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这些方面,大型主流机构可以起到率先示范和带头引领作用。2023年4月,农业银行投资银行部组织举办了投行生态服务实体经济论坛,其核心议题之一是如何利用乡村振兴债券指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我们相信,随着债券指数市场的更加完善、指数创新产品的更加多元、指数投资宣介的更加广泛,整个债券指数生态将日益完善,并形成多方互动、良性发展的正向循环。

  王超群: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正如各位所展望的,未来我国ESG指数化投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既充满新的机遇,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未来,中债估值中心希望能继续与市场各方通力合作,继续研发推出中债ESG系列指数,助力ESG投资理念在我国金融行业的应用不断创新发展。

  ◇ 本文原载《债券》2024年1月刊

  ◇ 编辑:郑思盟 杨馥竹 鹿宁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赵思远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04 中创股份 688695 --
  • 03-04 美新科技 301588 --
  • 02-21 龙旗科技 603341 26
  • 02-08 肯特股份 301591 19.43
  • 01-30 诺瓦星云 301589 126.8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