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力度揭晓 将带来哪些变化?

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力度揭晓 将带来哪些变化?
2020年05月22日 11:33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 杨老师的基建课堂 文:杨晓怿 

  原标题:财政赤字、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力度揭晓,将带来哪些变化?

  刚刚,在人大会议开幕式上,总理披露了财政赤字、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这三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力度和操作方式:

  财政赤字率将达到3.6%以上,比去年增加1万亿,全部用于地方转移支付;

  发行特别国债,并通过特殊转移支付全部安排给地方;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全年发行额度为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并将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

  并且,为了应对全球疫情与国际经贸形势的不确定性,首次没有提出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是将“六稳”、“六保”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

  那么,三大政策将具体如何实施,将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财政赤字3.76万亿,缓解地方财政紧张

  2019年的财政赤字总规模是2.76万亿,今年增加1万亿,意味着今年的财政赤字规模将达到3.76万亿,且增加的1万亿将全部用于转移支付、分配给地方政府,使近期地方财政持续紧张的状况得到极大的缓解。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方财政将迎来宽裕,在给予支持的同时,地方财政的收入还将持续下降、地方财政的高压态势还将持续保持:

  第一,再次要求地方政府过“紧日子”。

  尽管地方政府将新增1万亿的收入,但我国有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平均每个县级财政能够新增的可用财力仅为3.5亿元。这意味着财政赤字增加的规模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并不能够涵盖今年地方财政的需要,地方财政高压还将持续。

  因此,在增加转移支付的同时,中央提出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

  第二,继续减税降费,地方收入继续下降。

  为了“六保”工作,必须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因此中央提出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并将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

  这意味着地方财政收入将进一步下降,地方财政可能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这也是为何总理提出的是“财政赤字率将达到3.6%以上”;一旦国际经贸出现更大压力,不排除追加财政赤字规模,再次给予地方财政一定支持。

  特别国债与特殊转移支付,稳定地方经济

  在提出发行特别国债后,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尽管特别国债的规模只有1万亿,低于预期,但在特别国债的使用方式上有颇多亮点: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将以特殊转移支付,全部用于地方。

  这意味着特别国债将同样是有“弹性”的,将结合金融与货币政策,用于稳定地方经济。预计特别国债将与政府投资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银行进行结合,发挥出远大于“1万亿”规模的效果,才能稳定地方经济的发展。

  因此,特别国债的后续消息值得我们进一步留意,相比财政赤字是稳定地方财政,特别国债更侧重于稳定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具体效果与措施上,特别国债将发挥比财政赤字更大、更直接的效果。

  再次扩张的专项债,发力“两新一重”

  今年地方专项债的额度已提前下达2.29万亿,将在五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考虑到每年四季度都会提前下达下一年度的地方债额度,如今确定全年额度为3.75万亿,意味着在6-9月这四个月中,地方政府还将发行1.46万亿的专项债券,平均每月发行3650万元,将极大的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与力度。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如今已允许专项债规模的20%用于项目资本金,如果这一比例提高到30%,将新增1460万元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额外撬动约6000亿元的项目。

  虽然今年并没有提出明确的经济发展目标,但通过专项债扩大的规模与资本金比例的提高,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政府扩大投资力度的基调,以及本次积极政策的力度。

  对应专项债规模的扩大,今年基建的重点目标是“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项目建设。对应不同地区的现实情况,反应出来的将是:

  一二线城市加大新基建力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中小城市与乡镇扩大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中央与地方共同落实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落实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

  结合更灵活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下半年的基建投资增速,将很快触底反弹,逐渐回升到2017年的水平;并且将随着外部政策环境不断微调,政府投资仍有一定的再发力空间。

  结语

  三大积极政策将从不同方向、不同维度促使经济健康发展,帮助地方政府完成“六稳”、“六保”工作目标。

  同时,我们要注意到,三大积极政策仍保持一定弹性,一旦全球疫情与国际经贸形势再次发生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政策细则的调整进行应对,实现今年总体“稳”发展的目标。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铁民

国债 专项债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27 松井股份 688157 --
  • 05-27 博汇股份 300839 --
  • 05-27 浙江力诺 300838 --
  • 05-27 燕麦科技 688312 --
  • 05-26 浙矿股份 300837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