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财政之争:地方债务问题硝烟再起

央行财政之争:地方债务问题硝烟再起
2020年05月18日 13:58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 杨老师的基建课堂 文:杨晓怿

  原标题:央行财政之争:地方债务问题硝烟再起

  近日,央行与财政之争开始显性化,成为关注热点。央行与财政都属政府部门,实际上他们的分歧在于各自职能分工、施政理念的差异,影响的是未来一揽子宏观政策的使用方式。

  在两会之前,央行与财政之争的再起,意味着宏观政策力度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焦点在于如何落实、谁来落实。但在这一次观点辩驳中,有个巨大的问题重新开始讨论——地方债务问题,究竟如何解决?

  始终高悬的地方债

  地方债究竟从何而来?许多讨论都归因到09年“四万亿”中去;实际上“四万亿”只是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并非是核心原因。真正造成地方债务庞大问题在于:

  第一,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与社会发展都迈入快车道,地方建设发展同样进入了发展高峰。但是,许多地区的“底子”是相当薄弱的,想要发展起来,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基建、打好产业基础与社会基础。

  但是,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长期不足,存在供需间的巨大矛盾;同时,地方合法发行债券之路又未能及时开启,只能采取成立平台公司、社会化融资的方式募集资金。

  第二,唯“GDP”论、与人事挂钩。

  地方需要发展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发展一定要“大拆大建”么?在不适宜发展的山区、景区,也一定要发展工业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但是,在十余年前,由于重视GDP,并且将GDP增幅与人事考核、升迁挂钩,导致许多地区都产生了非理性的发展思潮。

  在唯“GDP”论下,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是见效最快的方式,由此产生了许多低效、无效投资;还对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

  当地方政府开始大量融资后,由于政府信用的加持,自然得到金融机构的亲睐。随着地方债务规模的逐渐增大,在金融监管的缺失下,给地方政府输血的行为并未停止,而是转向了各种影子银行、非标准化融资途径,不仅使得地方债务问题进一步恶化,还推高了政府融资的整体成本。

  在地方需要发展、地方领导有举债发展意愿、金融推波助澜的情况下,地方债务问题日益严重,最终发展到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高度,实在令人唏嘘。此后,我国修订了《预算法》、开始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并对存量债务进行置换,并建立地方债务管理系统,地方债危机看似已经平稳过渡。

  发行地方债,问题远未解决

  各地方政府自2015年开始发行地方债,终于开始了地方政府合法合规、低成本融资的时代。同时,对于存量的政府债务,允许发行置换债券进行债务置换,以降低举债成本、信用风险。但是,问题远未解决,只是风险暂时得到了控制。

  首先,债务置换问题多多。

  自地方债发行伊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通过地方债的形式置换存量债务,化解债务风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债务置换的问题依然多多。既有大量存量债务未纳入置换范畴,仍游离于地方债务体系之外;又存在置换债发行年限过短、地方政府只能持续借新还旧。

  其次,地方发债规模偏小。

  为了维持财政的表面稳定,避免外界对中国财政体系的非议,地方发债的规模总体偏小,无法满足地方政府的需求。这导致如今的地方政府仍然存在两套财政体系:

  预算内财政体系剥离风险,

  看起来如此岁月静好;

  预算外财政体系千疮百孔,

  债务的黑洞越来越大。

  以及,隐性债务规模庞大。

  直到如今,“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改革仍然是进行时;地方政府依然面对可用财力低于资金需求的现实。这导致地方政府的“违规”、“隐性融资”屡禁不止,隐性债务规模持续扩张。尽管财政从去年开始清理“隐性政府债务”,但从规模力度来说,都更像是一次风险清理的行动,始终未触及核心问题。

  在财科所近日发表的文章中也指出,我们的债务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这五年间我们只是将地方债务风险进行了控制,要真正的化解债务,需要的是改革、一揽子计划。

  盘活存量资产遥不可及

  央行与财政相爱相杀,但对于地方债务问题的严重性,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因此,财政曾设想一条新的道路——通过盘活庞大的存量资产,来逐渐化解地方债务问题。

  如今地方政府虽然债务高企,但掌握的资产非常庞大。通过产权、使用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立,可以在产权不转移的情况下,盘活存量资产;听起来似乎是解决问题的极佳方法。

  此后陆续推出了TOT模式、基建ABS/ABN与基建REITs,开始推广盘活存量资产。但是,由于种种因素,采用盘活存量资产的方式来化解地方债务问题,显得有些遥不可及。

  TOT模式属于PPP的一种,手续繁杂,且受到PPP相关规定的限制,能够进行盘活的资产数量非常有限;

  发行基建ABS/ABN通常需要担保,且收益率不高,很难大规模的推广;

  基建REITs更是直接面临基建收费的不稳定、基建资产价格的僵化、基建资产收益与风险的不匹配等诸多问题。

  从目前改革的进度来看,或许盘活存量资产能够协助地方债务稳定化解,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今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真正解决问题,还要看财政与央行的直接决定。

  结语

  2020年我们已经见证了许多历史,或许还可以见证一个新的——化解地方债务的开端。在央行财政之争尘埃落定后,我们面对的将是积极财政、积极货币政策的一系列改革,并着手解决当下的主要矛盾。

  在新的、有力度的政策落地后,地方债务必将成为工作重点之一;对地方债、城投债都将有深远的影响。

  离两会还有一周,好戏即将开场。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铁民

地方债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21 三峰环境 601827 --
  • 05-20 中泰证券 600918 4.38
  • 05-20 凯迪股份 605288 92.59
  • 05-18 佰奥智能 300836 28.18
  • 05-18 三人行 605168 60.6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