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尚进
来源:独角金融
近期,海航物流集团举办资产转让首期推介会,首批推介10项优质资产,涵盖写字楼、酒店、商业地产、在建工程、非上市公司股权等多领域。其中,新生支付有限公司(下称:新生支付)的100%股权也在出售行列。
据知情人士透露,本次新生支付100%股权作价约9亿元。半年前,有关海航出售新生支付的消息就一直甚嚣尘上,新生支付方面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只是在找战略股东”,当时新生支付的报价在13至16亿元之间。
时间过去半年,同一张支付牌照,售价却直降4亿元,究竟为何?
全牌照的新生支付为何遭“贱卖”
公开资料显示,新生支付原名“海南新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海航物流集团旗下云商智慧物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于2008年初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2011年5月成功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全国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
2016年8月,新生支付在第一次续展时,合并了同为海航集团全资子公司的浙江盛炬支付技术有限公司银行卡收单业务,增加了五个省的收单业务许可,包括海南、福建、浙江、江苏、四川。至此,新生支付具备了全牌照运营资质。值得注意的是,业内拥有全牌照运营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为数不多。而除了目前已有的业务类型之外,新生支付还在试点跨境业务。
根据推介资料,新生支付2015至2017年连续三年实现盈利,2017年全年收入更是达到2.31亿元。而且,相比海航集团旗下其他支付机构如国付宝、易生支付、卡友支付,新生支付是唯一一家没有被央行处罚过的。
在海航物流体系内,新生支付肩负重任,表现可谓可圈可点。
而遭“贱卖”的原因,海航物流集团品牌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介这些资产是海航物流集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落实“聚焦航空运输主业,健康发展”的战略要求,海航物流一直在积极推进与航空运输主业及运输服务业不相关资产的处置工作。
不少巨头因看重支付在金融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纷纷“大出血”买下支付牌照,譬如万达、恒大、唯品会、小米、海联金汇(002537.SZ)等。在当前支付牌照停发,市场上仅剩下243张的情况下,支付牌照价值却一路下跌,背后有何“隐情”?
“跌跌不休”是未来趋势?
“有价无市”是行业资深人士周展游(化名)对支付牌照交易市场的总结,“之前支付牌照的价格被炒得太高了,现在慢慢回归理性,也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2017年,央行表示原则上一段时间内将不再发行新的支付牌照,再加上又注销了一批牌照,短时间内引起一波热潮,支付牌照价格被推高。但随着监管趋严,支付业务很多方面开始受限。
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对独角金融分析,“备付金全额集中存管后,小支付机构更加失去竞争力,有牌照一样难以生存,会增加支付牌照交易的供给,更会促进价格继续下降。”
备付金全额集中存管指的是,客户委托支付机构办理业务,预付给支付机构的货币资金需要全额集中存管,支付机构不能动用备付金,也无法利用备付金产生利息。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近日下发《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特急文件,要求支付机构能够依托银联和网联清算平台实现收、付款等相关业务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开立在备付金银行的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规定可以保留的账户除外。
备付金红利大幅缩减,支付牌照的市场价格下降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周展游直言,“C端支付已经趋于形成垄断格局,很多支付机构基本是竞争不过AT这两家的。在B端虽然目前来说仍是蓝海,但是B端对支付机构提出的要求要比C端严格得多,业务逻辑也比C端产品复杂得多,一般的支付机构应付起来还是有难度的。”
“而且即使在B端,交易量也基本上集中在头部的几家平台,大部分支付机构还是只有很少的市场份额,加上断直连和备付金集中缴存后,面临着利润被压缩的困境,甚至会导致中小支付机构退出市场。”周展游说道。
“得账户者得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再加上监管严查支付机构各类不合规行为,使得支付牌照的交易处境更为艰难。清理“二清”、96 费改、备付金管理、设立“网联”,各种政策要求接踵而至,今年以来,央行各分行、支行开出的第三方机构罚单更是超30张,逾25家支付公司“踩雷”,可以说,除了一些头部的支付企业以外,大部分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监管收紧,导致很多“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支付牌照中间商的“需求”也随之下降,没有了这个“推手”,支付牌照的价格也就开始慢慢回落。
刘刚坦言,“随着巨头布局逐渐落定,牌照交易活跃明显下降,价格也会随之相应回落。另外,企业本身的业务量也是交易的砝码,有无业务量的支付机构在并购中价格差异很明显。”
总而言之,支付牌照的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出售也好,收购也好,企业们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谢海平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