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飞:支付产业数字化是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范一飞:支付产业数字化是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2020年09月24日 10:49 新浪财经
范一飞范一飞

  9月24日消息,第九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于今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数字时代支付清算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出席论坛并演讲。

  范一飞表示,支付产业数字化是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加大支撑,强化协同,加快支付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一是加快转变数字化发展理念,二是加快完善新发展格局支撑,三是加快优化数字化协同治理,四是加快提升数字化发展能力,最后是加快提高数字化的安全水平。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第9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人民银行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本届论坛以“数字时代支付清算行业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主题,聚焦产业数字化发展进行交流,同时采取线下会场和云端直播相结合形式,凸显了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下面,我结合支付产业数字化谈几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支付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支付产业坚持新发展理念,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推动新技术应用发展,支付产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支付产业数字化是产业再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动力。

  新世纪以来,支付产业出现过两次十年长周期跨越式发展。第一次是2001-2010年,得益于信息化快速发展,支付产业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密集推进支付清算系统等业务系统建设,全面实现支付业务的网络化处理,支付效率大大提高,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大额支付系统作为全社会资金中枢,日均处理业务金额24万亿元,为今天复杂互联的批发支付生态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次是2011年-2020年,支付产业受益于市场化推动,充分践行新发展理念,解决了许多长期未解决的难题,在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个人账户分类使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支付市场全面开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的突出表现是以开放促竞争、以竞争促协调、以协调促共享,以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兴零售电子支付充分竞争,场景化支付不断丰富,社会公众充分参与,支付体验不断刷新,推动移动支付异军突起,引领时代潮流,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名片之一。

  展望未来,从信息化、市场化到今天的数字化,支付产业预计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的跨越发展。在数字化推动下,支付产业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支付服务电子化全面普及,服务便捷性全面提升,多维度业务数据全面丰富,伴随而来的是业务流程的完善、风险控制的优化、市场拓展的精准以及社会成本降低、人民福祉提升。随着新技术深度应用,非接触式、智能化、融合化将成为支付产业数字化的关键词,突出表现将是支付效率提升、支付流程优化、数据深度融合运用、数据安全治理提上日程等。

  (二)支付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

  支付产业的发展是技术进步与支付业务深度融合的过程,支付交易、清结算服务等都带有明显的技术化、数字化烙印。支付产业连接广大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及众多单位、个人,从本质上看属于典型的网络平台型经济活动,具有强大的规模优势和传导效应,从而决定了数字化在支付领域应用的广泛程度和综合效果。

  另一方面,支付产业本身的数字化发展是整个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支付业务的场景化建设和丰富发展,使得数字化溢出效应大大增强,带动实体经济和民生领域的数字化发展,催生出电子商务、餐饮外卖、共享出行等一大批新业态。从这一意义上说,支付产业是我国经济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重要驱动,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成熟应用,相信支付产业数字化发展将更上台阶,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三)支付产业数字化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积极推力。

  支付产业历来是惩治和预防腐败、打击和遏制犯罪的重要抓手。支付产业恪守账户实名制、特约商户实名制,有利于堵住不法分子转移非法资金的通道。基于账户的非现金结算产生海量转账结算数据,为有权机关追踪资金走向和调查不法行为提供了重要线索,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挖掘分析还可为前瞻性规范不良支付行为提供决策参考。

  支付产业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们因势而动、主动求变,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市场主体自治良性互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公众多元共治,助推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支付清算协会服务会员、贴近市场的优势,赋予协会更多治理责任,突出协会的社会调节作用;充分发挥持牌机构的平台、数据、新技术等优势,促进其在平台化服务中与社会公众共商、自治;充分考虑社会公众在数字化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优化社会举报奖励机制,畅通社会救济渠道,保障社会公众合法权益。

  支付产业是培育和塑造社会文明的重要抓手。得益于支付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高效支付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便捷电子支付的广泛普及,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银行卡、移动支付被纳入疫情防控工具箱,在阻断病毒传播、保障社会公众居家生活、支持复工复产支付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推动下,支付服务已通过场景化建设等金融普惠方式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支付产业在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和历史使命日益突出。我们必须积极响应时代需要,秉持“支付为民”理念,自觉扛起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中的历史担当。

  二、支付产业数字化取得重要进展

  支付产业数字化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近年来,产业各方积极拥抱新技术,超前规划、精心培育、主动作为,产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数字化顶层设计加速推进。

  党中央、国务院高点定位、远景规划新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从顶层设计上以务实举措力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人民银行积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前瞻性开展个人银行账户分类改革,鼓励运用新技术优化账户服务、运用政府和商业数据库核验身份。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催化金融业科技应用。加快跨部门数据共享和融合应用,努力实现数据多向赋能,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例如,2019年建成运行的企业信息联网核查系统,就是人民银行与相关部门数据信息共享的力作,现已累计分别处理纳税信息核查、手机号码核查、企业登记信息核查400多万笔、700多万笔、650多万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数字化支付服务全面发力。

  在顶层设计指引和产业各方推动下,支付服务数字化多面开花,在数字货币、数字化开户、数字票据、数字银行卡、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汇款、数字化网点等方面均有所“斩获”。以央行数字货币为例,数字人民币(DC/EP)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运用新技术对M0的数字化,旨在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通用性的基础货币。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进行内部封闭测试。数字化开户方面,我们积极鼓励运用科技手段为企业使用电子证照、电子签名开户提供便利,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正在试点,无介质开户正在探索。数字银行卡方面,鼓励市场机构总结实践、大胆探索。今年8月,中国银联和相关机构发布首款数字银行卡“银联无界卡”,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申请、快速领卡,为持卡人提供全面、便捷的数字金融服务。

  (三)数字化基础设施更加健全。

  我们在传统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以大额支付系统为核心、零售支付系统参与的批发支付生态系统有效支撑移动支付高频、广泛应用。今年3月以来,数据中心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银行积极响应,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方面,通盘考虑、厘清框架,构建起一个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和若干个数据中心的数据架构体系,数据中心设立总行和省级数据中心两级管理体制。今年8月,人民银行贵安数据中心建设达成协议,标志着人民银行信息化“新基建”加快推进,金融数字化发展迈出重要步伐。另一方面,未雨绸缪、整章建制,通过制定发布数据管理办法,明确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管理平台的数据安全责任,保障数据基础设施安全、高效运行。

  (四)数字化监管转型初显成效。

  人民银行启动非现场监管系统建设,组织开展数据准备测试、监测模型设计与开发、联合监管机制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加大API、大数据等监管科技应用,实现功能、行为、过程监管,强化资金流向流量和支付风险监测。在严守监管底线的同时,人民银行加快推动形成支付产业协同治理新模式,着力构建有利于促进数字化发展的规则框架,调动产业各方积极性。支付清算协会的自律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协会在刷脸支付自律公约制定、运用支付清算数据监测无证经营、收单市场备案管理、治理跨境赌博资金链、参与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通过跨机构清算数据监测无证经营,实施全链条、穿透式监测分析取得重大进展,净化支付环境工作再添利器。另一方面,推动包容审慎监管落地实施,研究设计富有弹性的创新试错容错机制,试点打造与国际接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截至目前,9个试点地区共发布60个试点项目,标志着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全面落地,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监管模式探索迈出关键步伐。

  (五)数字化标准规范成果丰硕。

  人民银行深入研究剖析新技术应用风险本质与客观规律,将包容审慎贯彻到底,用标准规范为市场创新留足空间。具体来说,从基础通用、技术应用、安全风控等方面,明确基础性、普适性监管要求,打造既利于金融数字化发展、又能满足金融治理需要的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依托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体系, 推动规则落地实施,着力提升支付守正创新能力与综合治理水平。截至目前,已制定50余项金融行业标准规范,支付数字化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

  总体来看,我国支付产业数字化起步较早,正处于向纵深化发展的转折期。在这一过程中,新老发展阶段交织,新老问题并存。例如,大多数持牌机构数字化转型不足,数字化发展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面向持牌机构重复采集数据,加重持牌机构负担,也带来相应风险;采集后的数据得不到充分利用,形成数据资源浪费;数据挖掘力度不够,数据倍增作用得不到最大释放。老问题依然集中在利用数字化发展成果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例如,跨境赌博加速向国内全方位渗透,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影响我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切断跨境赌博资金链、遏制跨境赌博蔓延成为当前金融领域的重要任务。跨境赌博技术性、隐蔽性、反侦查水平都很高,实施交易监测和资金追溯存在极大难度,采用传统监管手段难以奏效,迫切需要应用金融科技手段探索新的打击方法。无论老问题还是新问题,产业各方都要高度重视,在协同治理框架下勇于担当、各尽其责,结合实际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三、支付产业数字化发展面临的形势

  我国支付产业数字化取得一些可喜成绩,但与国内外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相比,数字化发展任务更重、责任更大,需要我们蹄疾步稳、加快推进,尽快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一)数字化浪潮对支付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出更快要求。

  加快新一代信息化,建设数字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疫情以来,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在金融领域,不断加快数字银行、虚拟银行布局,强化数据融合和数据保护的法律支持,加强数字身份推广和认证,开展数字货币试验或测试,启动国家间跨境数据互联,提高非接触支付方式交易限额,规范远程支付服务提供和身份认证,出台e-KYC政策,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监测,着手金融业AI应用推广,推出增强版或向数字化倾斜的监管沙箱等。

  在我国,数字化建设蓬勃发展,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数字政府、数字乡村等都已上升为国家行动并取得显著成效。各地各行业抢抓机遇、因地制宜,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据测算,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超过17万亿元,增长率达11%,占全年GDP比重达17.2%。疫情以来,我国更是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便捷化线上办公等线上服务新模式,培育产业平台化生态,发展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打造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

  这一切都表明,国内外数字化发展已经风起云涌,所有新模式新发展都形成支付服务数字化的重要外部驱动。我国支付产业要想继续保持引领地位,就需要与时俱进、快字当头,充分把握数字化条件,大力改进支付服务;着手数字化支付服务研发,适应并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加快提炼数字化规则,制定数字化标准,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恪守“支付为民”,以数字化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改善。比如,8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年底前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对此,支付服务需要做哪些工作?还要如何改进?目前,上海市已经开始新设企业开户无介质处理,使用电子证照、加盖电子印章,不再提供纸质材料。这些探索在政策上已经没有障碍,全国其他地区也要尽快实施。类似这些问题都需要产业各方敏锐把握、积极探索,尽快形成产业实践。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支付产业数字化提出更高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点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扭住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要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支付产业以促进资金安全、高效流转循环为己任,通过畅通资金循环,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衔接微观主体产供销活动;通过新兴电子支付特别是信用类支付工具使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因此支付产业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支付产业数字化更将是促进双循环的主力之一。在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减弱情况下,支付产业促进国内大循环应如何落棋布局?市场主体需要改进哪些短板?产业数字化能解决哪些问题,怎样提供更有质效的金融产品?都需要我们科学筹划,以真招实招践行责任担当。

  (三)数据安全对支付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出更严要求。

  安全与高效是支付产业发展的永恒话题,支付产业数字化更绕不开安全问题。数字化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数据安全首当其冲。今年7月《数据安全法》草案征求意见,强调维护数据安全和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并重。支付产业是数据密集型产业,数据安全不仅涉及广大单位和个人的隐私保护,还关乎金融稳定甚至国家安全。数字化过程实质上是从事数据的活动,必然涉及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加工、交换、使用等多个环节,还涉及数据交互和融合应用的多类机构,数据容易被非法获取、利用。此外,过度采集、违规使用、非法交易、擅自泄露数据等问题屡见不鲜。希望大家牢固树立数据安全理念,以更严格的态度、更严密的流程、更严厉的责任追究推进数据安全工作,保障支付产业数字化平稳推进。

  四、加快支付产业数字化发展步伐

  支付产业数字化是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新的形势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理念、加大支撑、强化协同、提升能力、保障安全,加快支付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一)加快转变数字化发展理念。

  数字化不同于传统支付业务办理和管理,数字化发展的许多情况都是新事物、新问题,超出传统认知。因为是新技术与具体业务的结合,没有应用前例,只能在探索中前行。在不损害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加快数字化发展要理念先行,鼓励“试试再说”,破除“等等再说”,试了才有可能抓住机会。确立“资产共享”理念,祛除“占有”数据生产要素的传统惯性思维,解决“占而不用”的突出问题,向数据共享要效益,让“数据矿产”发光发热。

  (二)加快完善新发展格局支撑。

  新发展格局的贯彻推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局,产业各方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坚强的定力、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优质的服务,聚焦衔接产供销,畅通流通体系,促进双循环。

  要坚持问题导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围绕生产企业产供销和流通企业商品流转,审视对公和零售支付服务的弱项,加大支付服务供给侧改革力度,采用数字化解决方案畅通资金循环,提高产供销和流通效率。对流通环节,要因地制宜,区分批发和零售集贸市场,创新推出更多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支付服务产品。继续拓展移动支付便民工程覆盖面,大力推进支付普惠进程。鼓励持牌机构结合支付业务实际,降低社会公众使用移动支付的成本。

  人民银行要继续深化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合作,推动数据自由、充分流动,实现数据共享后的多维度融合分析、联合研判和一致行动;加大会商力度,推进非居民身份信息和出入境信息共享用于核查身份;加快数据商用步伐,让产业各方能找到数据、用上数据,形成用数据管理、决策的行业氛围。要通过数据合作和对接,从支付与消费数据的对比分析中找准双循环薄弱环节,为下一步引导电子支付应用、刺激内需、扩大消费提供参考。要继续深化今年46号文件关于优化支付服务、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十类举措,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加快落实移动支付便利化的业务方案,解决境外游客使用移动支付的突出问题。

  要坚定不移继续深化支付产业全面开放,助力国际要素资源流入国内市场。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与境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增强跨境支付基础设施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加快“引进来”步伐,鼓励公司治理水平高、合规发展意识强、具有竞争力的境外银行卡清算机构、支付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展业,以开放促竞争,共同参与和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

  (三)加快优化数字化协同治理。

  数字化发展的跨界融合为协同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协同治理要以政府治理为主导,统筹协调、相互补充、互为促进,充分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各自优势,形成双向良性互动。通俗地说,就是要在支付监管方面唱好协奏曲、画出最大同心圆。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化。

  要以大力整治跨境网络赌博为靶向,不断深化支付产业数字化协同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以贯之推进严监管常态化,把打击治理跨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政府部门、自律组织、持牌机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等各方要继续携手前行,在治理跨境赌博资金链方面共商共治。支付清算协会要切实担起责任,运用支付清算数据加大对无证经营,特别是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的监测,采用全链条、全流程、穿透式分析方法有效监测资金转移,为打击治理跨境赌博等工作提供支撑。要着眼大局,前瞻性布局支付清算行业在线监测服务平台(安全云)建设,强化对黑灰产业相关业务数据的监测分析,及早发现和精准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市场主体和产业上下游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促进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优化企业治理。要继续坚持共享理念,为了人民并依靠人民治理网络赌博,鼓励广大社会公众积极提供案件线索。要推进业务和技术协同,新技术改变的是传统业务流程、模式而不是业务本质,同时也需要业务规则的相应调整。因此,业务监管和技术监管要强化协同,以业务监管释放技术应用,以技术监管优化业务规则。要加快梳理制约支付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制度框架,为发展再松绑、再加力;要密切关注和支持支付清算协会的数字化实践,及时出台与行业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制度规则,掌握规则治理权。

  (四)加快提升数字化发展能力。

  做好数据治理是数字化监管的必由之路。一是提升数据整合共享能力。梳理面向持牌机构的数据采集,按照同类业务确定一个采集主体的原则,避免重复采集,减少数据报送负担,消除安全隐患。坚决推进数据共享,加快建设共享所依赖的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让数据资产动起来、用起来。二是提升数据融合使用能力。在保障数据质量前提下,依托数据基础设施加快分布式计算资源共享,加大基于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的数据模型和分析算法供给,支持多主体提升数据挖掘能力和数据洞察能力,形成平台共享供给的规模效应和正外部性,解决数据“用而不深”的突出问题。三是提升数字化国际竞争能力。曾经的领先只代表过去,越是繁荣发展越要有忧患意识。要紧扣支付主业下功夫,瞄准国际前沿加快数字化步伐,继续提升数字化发展的国际竞争能力,努力打造更多的国际一流支付产品,培育更多的国际一流企业。要加快数据安全国际标准建设,提升数据治理的国际话语权。要遵循我国提出的《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积极参与数据安全国际治理,推进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五)加快提高数字化安全水平。

  支付产业数字化发展虽然具有融合性、智能化等特征,但绝不是任性发展、无序融合,必须坚守安全底线。从事金融业务必受监管、必持牌照,持牌机构务必回归业务本源、聚焦支付主业。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旗下机构将支付业务与信贷等其他金融业务交叉嵌套,形成业务闭环,业务处理过程难以被穿透监管,极易引发风险跨市场传染蔓延。究其原因,很重要的问题是没有深刻领会中央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部署的重要内涵和重大意义,没有理解透和把握好金融业务的风险本质、业务边界。希望这类机构提高站位,积极配合监管,切实整顿超范围经营信贷业务,消除利用支付拓展交叉金融业务的风险隐患。下一步,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建立商业银行互联网联合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将该类业务纳入商业银行宏观审慎评估(MPA)、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纳入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要加强功能监管,防范个人过度负债,对学生等特定群体强化专项业务管理,规范互联网贷款资金流和信息流;要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业务开通流程,打击信息采集中的霸王条款,保护消费者信息安全。

  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保障数据安全至关重要。要依据数据重要程度和发生安全事件的影响范围,实施严格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按照不同分类和等级实施不同程度的安全控制。建立支付产业数据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和数据资产评估报告制度,掌握数据开发利用的具体隐患,对风险点及早实施干预。

  同志们,我国已经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化发展浪潮势不可挡。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系列讲话精神,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支付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助推我国经济社会驶入新发展阶段!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扫二维码 3分钟开户 稳抓股市回调良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鑫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30 北元集团 601568 --
  • 09-29 泛亚微透 688386 --
  • 09-29 熊猫乳品 300898 --
  • 09-29 东鹏控股 003012 --
  • 09-25 金龙鱼 300999 25.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