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竞争新格局:国有大行越来越强,股份制银行在“迷茫”!

银行竞争新格局:国有大行越来越强,股份制银行在“迷茫”!
2024年02月26日 18:05 市场资讯

  来源:邓行长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不同类型银行的业绩表现呈现分化态势。

  总体来看,2023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2%,较上年同期收缩2.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大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8%,而股份行的净利润则同比下降3.7%。同时,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4.8%和14.8%。

  从规模指标来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保持平稳增长,同比增长9.9%。然而,在资产规模扩张方面,国有大行成为“主力军”,同比增速达到13.1%,而股份行的增速相对较缓,为6.7%。这一趋势在近年来已经逐渐显现,国有大行在规模增速上明显“跑赢”股份行,导致银行业集中度水平持续提升。

  国有大行在规模和业绩上的优势主要得益于其庞大的客户基础和广泛的业务网络。此外,国有大行还受益于政策支持和国家信用的支持,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比之下,股份行在近年来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股份行的传统业务受到冲击;另一方面,股份行在规模和资源上相对国有大行存在劣势,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总之,当前银行业的业绩表现和资产规模扩张呈现出分化态势,国有大行在规模和业绩上占据优势地位。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银行业的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股份行需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应对挑战。

  一、国有大行越来越强

  龙年伊始,国有大行的股价表现如“大象起舞”,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股价连创历史新高。这一市场表现背后,反映了银行业竞争格局的新变化。国有大行越来越强。

  从数据上来看,2018年至2023年,国有大行在规模增速上明显超过了股份行,这一趋势在近两年来尤为显著。季度数据显示,自2021年第四季度起,国有大行总资产增速超越股份行。截至去年末,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例已升至42.4%,较2018年末的36.67%提高了5.73个百分点。

  近两年来,国有大行在规模增速上明显“跑赢”股份行,银行业集中度水平持续提升。这一变化导致了银行业集中度水平的持续提升,意味着国有大行在银行业中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而股份行的市场份额则相对下降。这一趋势的背后,反映了国有大行在银行业中的竞争地位逐渐稳固,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提升。

  首先,国有大行凭借其庞大的资产规模、广泛的业务网络以及深厚的客户基础,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这使得国有大行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核心业务上具有显著优势,从而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同时,国有大行还受益于国家信用的支持,这使得其在风险控制、资本补充等方面也具有更大的优势。

  其次,国有大行在近年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了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这种创新转型的策略使得国有大行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此外,国有大行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国有大行的社会责任感,还能够为其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和利润增长点。

  总的来说,这一趋势的背后是国有大行在规模、资源、科技、政策等多方面的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国有大行在资产规模、市场份额、盈利能力、风险控制和客户基础等方面均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市场地位。这种趋势也体现了其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二、股份制银行在“迷茫

  大多数股份行在经济高速增长期过于注重规模扩张,采用了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即通过资产扩张带动负债增长。但是,当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整体信贷需求发生了变化。

  过去那种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当前,股份制银行都面临了资产增速放缓的挑战。

  随着银行业竞争加剧,国有大行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和资源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相比之下,股份制银行在资源和规模上相对处于劣势,这使得它们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强大的对手。

  同时,城商行和农商行近年来快速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部分股份制银行的市场份额和空间。

  城商行和农商行通常更加深入地扎根于本地市场,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它们对当地市场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紧密的联系,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客户的金融需求。与此同时,城商行和农商行也更加注重发展特色化、专业化的金融业务,以区别于其他银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相比之下,股份制银行在过去的发展中可能更加注重规模和速度的扩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专业性和区域内优势的发挥。这导致它们在面对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竞争时,可能在一些细分市场和特定业务领域处于劣势地位。

  在前有“狼”,后有“虎”的竞争格局下,随着中国经济处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转换期,我们不难理解股份制银行“迷茫”的现状。

  以招行为例,1月19日,招商银行发布未经审计的业绩快报,2023年,招商银行实现营收3391.23亿元,同比下降1.64%;实现归母净利润1466.02亿元,同比增加6.22%。

  招行去年营收同比增速不仅首次跌破2016年低点,而且也是过去十年来首次出现全年营收负增长。而且招行净息差和净利差分别为2.19%和2.07%,双双创下过去十年来的新低。

  财报显示,招行的净息差一路走低,去年1-9月,净息差为2.19%,净利差2.07%,同比分别下降22和23个基点。2023年全年,招行净利息收入估算约为2146.69亿元,同比下降1.63%。

  数据来源:同花顺

  而根据上市银行2023年三季度报表,9家股份行中,除了浙商银行实现营收正增长外,其余8家银行均呈现负增长状态。值得关注的是,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3家股份行的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其中,浦发银行同比降幅惊人,达30.47%。

  数据来源上述银行2023年三季报

  三、股份制银行的出路在哪里?

  面对国有大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竞争,股份制银行需要突破产品跟服务同质化桎梏,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禀赋的差异化发展之路。这不仅有助于股份制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我认为可实施的一些策略:

  精准定位,细分市场:股份制银行应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避免与国有大行和城商行在全面业务上直接竞争。可以针对某一特定的客户群体,如中小企业、富裕阶层等,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识别并专注于某一或多个具有潜力的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

  专注于特色业务:股份制银行应该寻找并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例如特定的客户群体,地理区位、股东和客户资源、人才科技能力等。通过在这些领域建立专业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吸引并留住客户。典型的: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浦发银行的贸易金融,平安银行的金融科技等。

  强化科技投入:随着科技的发展,银行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股份制银行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业务处理能力、风险管理水平和客户服务质量。例如,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客户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识别客户需求和风险点,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

  加强合作与联盟:股份制银行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通过合作与联盟,可以共享资源、分摊风险,与其他机构深度绑定,提升整体竞争力。

  创新业务模式:股份制银行可以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例如:轻资产运营、平台化经营、投贷联动等。通过创新业务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吸引和留住客户。

  总之,股份制银行在面对国有大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竞争时,需要通过专注于特色业务、强化科技投入、加强合作与联盟、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业务模式等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探索出适合自身禀赋的差异化发展之路。这将有助于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04 美新科技 301588 --
  • 03-04 中创股份 688695 --
  • 02-28 铁拓机械 873706 6.69
  • 02-21 龙旗科技 603341 26
  • 02-08 肯特股份 301591 19.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