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金融创新论坛 | 金磐石:数字技术助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银行家金融创新论坛 | 金磐石:数字技术助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14日 14:03 市场资讯

专题:2023银行家金融创新论坛

  来源:银行家杂志

  导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要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新的时代赋予金融创新以新的历史使命。10月17日,本刊主办的“2023银行家金融创新论坛”以“金融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金融机构高管与金融科技精英汇聚一堂,围绕中国金融业以金融创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分享智慧与洞见。以下内容是中国建设银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在论坛上发表的重要观点。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信息官 金磐石中国建设银行首席信息官 金磐石

  数字普惠发展顺应时代之变,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数字技术正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新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是缓解金融供需矛盾的重要抓手,也是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

  以数字技术助推普惠金融发展,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部署的要求。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2018年,中国建设银行将普惠金融确立为全行发展战略,秉持“数字、平台、生态、赋能”发展理念,通过数字技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更多市场主体平等、高效地享受现代普惠金融服务,保障新时代普罗大众的平等金融权益。截至2023年9月末,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全市场占比约10%,服务客户近310万户,已成为市场上普惠金融供给总量最大的金融机构。

  以数字技术助推普惠金融发展,是打造新引擎、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个世界性难题,需求端表现为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供给端则体现为信用发现难、评价难、获客难,究其症结在于银企信息不对称,而金融科技给予了我们“破题”的机会和能力。银行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手段,分析用户沉淀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全面、精准的客户画像、需求识别与服务推送,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以数字技术开辟崭新路径,实现金融服务的“普”与“惠”

  随着科技革命加速,数字技术已然从底层基础设施跃升为顶层创新先导,驱动我们重构金融逻辑和方法,增强信息融通,提升服务效率。中国建设银行探索出了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成为人民银行发布的国内首个数字普惠金融行业标准蓝本,为业界发展普惠金融贡献了建行方案。

  以数字技术提高普惠客户洞察能力。中国建设银行突破了传统以财务报告为主的信用建构方式,对内将小微企业和企业主的交易流水、工资发放等多维数据进行系统整合,对外形成以政府及公共事业类数据为主体、特色场景类数据为助力的外部数据体系。通过内外部数据集成和交叉验证,精准洞察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构建普惠金融客户画像,通过数字化手段为普惠客群从“千人一面”突破到“千人千面”找到了路径。普惠客群“小而散”的特点也决定了其需求的多样性,根据不同客群的特点,创新研发“小微快贷”“个人经营快贷”“裕农快贷”“交易快贷”“跨境快贷”“善贷”六大产品体系,基于26万项行内数据、3000余项行外数据,改变传统“抵押依赖”和“人工线下”的作业模式,通过流水线式灵活装配,构建线上标准化作业流程,实现了真实的普惠——小额、低息和快速。

  以数字技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一是提供更加便捷的专业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客户点多面广,传统金融一直难以解决服务耗时长、半径小、成本高的问题。中国建设银行深度挖掘数据,提炼关键特征和信用评价要素,构建小微企业评分卡模型,并重塑小微信贷作业流程,支持客户自主申贷、自主办理,贷款效率大幅提升。二是打造更加友好的金融服务体验。中国建设银行在业内首创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移动端服务平台——“建行惠懂你”App。通过运用生物认证技术和数据模型精准化识别客户、自动化获取信息,将单点式、分散型的技术优势变成系统性、网络化的智能融合,让普惠群体获得“7×24小时”移动化服务,享受“一分钟”融资、“一站式”服务和“一价式”收费的申贷体验,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有效降低了服务成本。

  以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服务拓维。在小微领域,“建行惠懂你”平台整合集团内外资源,以自研移动众研平台和开放银行为基石,构建“信贷融资+综合金融+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平台,提供企业开办、纳税申报、财务管理等800余项经营管理服务,实现从“低频、单一融资功能”向“高频、综合服务”的跃升,助力小微企业健康成长。在涉农领域,建设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依托“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集成“存贷汇缴投”等金融产品和民生服务功能,把银行网点的“窗口”延伸到“村口”。在科创领域,全力落实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创新形成科创金融“价值”服务体系,推动信贷服务向前、向早,实现知识产权、人才称号从一纸证书变成银行信用额度;创建“创业者港湾”,提供创业孵化、创投服务、产业对接等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

  以数字技术增强普惠金融风控效能。利用多模态数据,使用流计算、内存数据库等技术,构建针对不同客群的集成模型,形成动态更新的信用评价体系,支持实时综合智能决策。创新“六位一体”风控体系,设计十大风控工具,提前揭示不良客户风险,以3%的月均预警率覆盖95%的不良客户,建构业务健康发展的“护城河”。

  夯实数字技术基础,推动数字普惠高质量发展

  10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支持金融机构深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面对新阶段、新格局下的新要求,须进一步夯实基础,推动数字普惠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发展。

  推动数据要素的高效流通,实现数据要素的价值最大化。数据要素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一是丰富数据要素供给,在企业数据、政府及第三方信息平台的公共数据基础上,融入实体经济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等诸多数据要素,补充信用评价依据。二是构建高标准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集成多源数据信息,在数据治理、数据资产运营、数据安全、数据价值评估等环节科学管控,夯实数据质量基础。三是推动隐私计算在普惠金融数据可信流通领域广泛实践,破解金融机构基于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诸多因素考虑,无法采用传统数据共享方式进行信息互联的困局,实现数据不出门、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的目标。

  强化先进数字技术的赋能应用,驱动多元化场景模式的研发创新。数字技术能够将现实物理空间、社会生活空间和虚拟网络空间进行多维联通融合,有效连接普惠金融相关市场主体,激发创新动能。通过运用开放银行、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聚合保险、信托、互联网公司等多方资源,将数字普惠服务无缝嵌入客户的生产生活场景中,以客户诉求触发金融服务需求,实现“无处不在的银行服务”。全社会各方携手共享科技成果,在深化技术合作的道路上推进普惠金融新模式新场景的持续创新。

  坚守风险防控底线,护航普惠金融行稳致远。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赋予普惠金融全新内涵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问题。如技术漏洞带来的黑客攻击、数据造假滥用带来的金融欺诈、客户信息泄露带来的隐私暴露等,需要全方位提升风控能力,在技术升级加固、反欺诈体系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模型算法安全、授信额度策略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夯实,守牢风险防控生命线。

  商业银行数字化建设的本质在于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中国建设银行将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提升数字化专业能力,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专业性,用科技改变金融,以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

  文章刊发于《银行家》杂志2023年第11期‘银行家利论坛’栏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曹睿潼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22 艾罗能源 688717 --
  • 12-20 达利凯普 301566 --
  • 12-19 辰奕智能 301578 --
  • 12-18 鼎龙科技 603004 --
  • 12-15 国际复材 301526 2.6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