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抛债背后:产品设计亟须持续改进

银行理财抛债背后:产品设计亟须持续改进
2022年12月16日 07:04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进入12月,银行理财赎回问题成为影响债券市场的重要因素。这一自11月延续而来的问题到了12月呈现出新变化,诸如理财抛售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应对赎回压力,信用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导致理财净值继续下跌等。当前债市下跌与银行理财抛债之间的互相强化,既有市场预期转变的触发影响,也有着恰逢年底多数理财产品到期或开放的助推,多重因素交织下,债市持续处于震荡调整中。

  以前常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按市值法计价的理财净值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行,这种“财不理你”的状况着实让大多数金融消费者感到不适应。但理财净值下跌的“板子”不应一味打在估值方法上,既然并非表内存款业务,投资就要承担有亏有赚的各种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银行理财参与各方可通过此次下跌进一步优化投资策略,对理财公司来说,当前理财的行业规模近30万亿元,早已过了一心谋大的狂飙突进时代,在行业规模趋稳的背景下,应下更大力气做精做细产品,丰富产品设计的差异性。

  12月以来,银行理财抛债应对持续的赎回压力,但细究赎回压力的来源,其中既有前期净值下跌导致的客户主动“离场”,也有因临近年底大规模产品集中到期开放,债市波动进一步放大赎回压力。银行理财诞生于银行体系,与银行表内业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使得其产品设计之初就与存款有着强互动,产品到期或开放日多在季末、年末等表内流动性考核时点,这一特点延续至今。但在净值化时代,这种特点易在极端情况下强化流动性压力,放大市场波动。因此,如何完善产品设计的丰富度,让理财产品不论是在申购赎回的交易设计上,还是所投资产种类的选择上更加差异化,避免“扎堆”和高度同质化,是理财公司需要持续改进的方向。

  对投资者来说,理财产品以投债权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收益较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相对稳健,短期因市场预期、交易结构特点引发的估值波动往往不具有可持续性,终会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回归合理区间。此外,此次风险释放,也是一场投资者教育的生动实践。和银行理财相比,存款的安全性特质,相信从此会更为深刻地印在不少投资者心里,理财持有人风险偏好也会更精细地分层,为丰富银行理财产品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9 华光源海 872351 8
  • 12-19 浙江大农 831855 7.5
  • 12-16 川宁生物 301301 5
  • 12-16 美登科技 838227 25
  • 12-16 萤石网络 688475 28.77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