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群11月经济数据简评 :增速进一步回落 报复性复苏在即

2022年12月15日16:00    作者:廖群  

  意见领袖 | 廖群

  刚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11月份我国各项经济指标比10月份进一步回落,防疫及财政货币政策的放松效应尚未显现。

  需求端增速全面且大幅下降。11月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连续第2个月陷入负增长,且程度从-0.5%显著增至-5.9%,其中餐饮收入加速下将8.4%;固定资产投资(当期)增长0.7%,比10月份明显放慢3.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幅度加大,1-11月降幅比1-10月降幅高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也减弱;货物出口增速从10月份的7.0%大幅减慢至0.9%,其中对美国出口下降25.4%,降幅较10月扩大12.9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反映内、外需同时大幅走弱;外需走弱是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减速的反映;内需走弱则是国内疫情及其他因素所致。

  供给端形势也类似。11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2.2%,比10月份减慢2.8百分点,也是5月份以来最低,其中制造业增速仅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更下降1.5%。服务业状况更令人失望,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从上月的衰退边缘进一步下滑至-1.9%。

  消费价格指数(CPI)11月份比10 月份再度回落0.5个百分点至1.6%,说明通胀威胁进一步减轻,与上述供、需两端的形势相切合,因而短期内通胀因素将不但不是财政货币政策宽松的阻力反而是助力。

  实际上,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了具转折意义的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给出了疫情防控超放松方向优化的明确信号。财政货币政策也进一步放松,1-11月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放缓的情形下却比1-10月加快了0.2个百分点;人行宣布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

  可是,各项政策放松都需要时间产生效应。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公布后的一段时间内因疫情有所恶化优化措施没有即刻落地,有些地方反而加强了疫情防控,使得疫情仍是11月份经济增长的重大制约因素。人行公布降准则接近于11月底,效应难以在月内体现。所以,尽管政策放松,11月份经济指标仍然进一步回落。

  但政策放松的方向已经明确,且步伐在12月份大大加快,尤其是防疫措施的放松速度快于市场预期,12月7日出台了落实优化防控的十条具体措施,措施力度之大可以说是松绑,有效地回应了市场的期望,随后各地方政府快速地因地制宜地推出实施措施,意味着全国正在向后疫情时代迈进。

  12月份,防疫措施松绑及降准的效应应该开始显现,各项内需指标可望反弹。但居民和市场面对近3年来的首次大幅松绑需要时间适应与调整,不会很快地外出进行报复性的消费和生产,反弹的力度不会太强。加之外围经济环境仍然严峻,12月份经济复苏的步伐仍将较慢。

  如此,初步预计,GDP4季度增长3.3%;鉴于1 - 3季度增长3.0%,2022全年增长3.1%。

  但防疫松绑及政策放松的强劲效应,从而经济增速的实质性反弹可望于2023年春 节后出现,此后将持续增强至报复性的经济复苏。所谓报复性的经济复苏,即GDP增长速度在大幅下滑后不仅恢复至下滑前的水平,而且将下滑的损失补救回来,以在下滑前后的几年保持年均增长速度在潜在增长水平。

  今后5 – 10年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应该在5.0 – 6.0%的之间。关于这一观点,市场存在争议。但笔者认为,有很多理由支持这一观点,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展开讨论,而仅试图采用11月份的数据指出,今后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动力之一的新兴产业即使在今年甚至11月份整体指标大幅回落之时也在快速崛起。11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0.2%, 比10月份加快1 个百分点;1-1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0%,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绿色智能产量分别增长100.5%、44.1%、22.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9%,包括新基建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9%。新兴产业代表着经济的未来,由此看出今后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将支撑中高速增长。

  2023年将是后疫情时代的元年,也将是我国经济报复性复苏的一年。预计2023年GDP增长速度将在6.5 – 7.0%之间,则2022和2023两年平均增速5%左右。目前做这一预测当然是很初步的,能否实现将取决于很多经济与非经济因素的演变,但回顾一下GDP增速2020年下滑至2.3%后2021年报复性反弹至8.1%,2020和2021两年平均增速5.1%,就应看出并不是不可能的。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责任编辑:王婉莹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每年近10万给女儿买中国人寿保险 交费7年后发现猫腻 网友买新冠保险阳了找中国人寿理赔 保险公司:奥密克戎不是新冠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磅发文,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到2035年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 茅台原董事长高卫东被双开:多次嫖娼 阿里遭禁售,Arm拒绝向中企销售先进芯片设计产品 深夜惊魂!美联储“鹰”了,美股大跳水!机构:熊市反弹丧钟敲响! 养老之问:储备多少钱才能从容生活? 最长可延期36个月!多地银行房贷纾困政策现暖意 老胡进医院了,透露出8个重要信息! 外资机构唱多明年A股市场:整体走势趋稳向好 多板块迎来机遇 4主线被外资机构反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