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22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瑞吉酒店成功举办。本次峰会的主题是“聚焦可持续 共创新未来”,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事件频发的环境中,提振经济、金融开放、数字化和绿色金融成为了本次峰会的热点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驻华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Richard Koo),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与来自由国内外的商业领袖、学者和行业专家等组成的嘉宾共同参与了本次会议的讨论。本次会议通过云的方式,向全球观众进行同步直播。
亚洲银行家董事,大中华区总裁于思宇
亚洲银行家董事,大中华区总裁于思宇女士在峰会欢迎辞中表示:今天峰会的主题是聚焦可持续,创造新未来,金融服务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普惠金融多层次多角度触达社会多层行业,绿色金融在双碳目标的大环境下取得了可观的发展,ESG在金融中的应用也和建立长期稳定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体系里面相互契合。此外,她指出疫情以来金融数字化需求大幅增加,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发展空间巨大,接踵而来的是数据安全治理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挑战,银行业需要创建新的商业模式来适应和支持这些变化,建立更加高效和安全的金融服务生态系统。亚洲银行家主席以理先生也从重庆带来开场致辞。
以理,亚洲银行家主席
IMF驻华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
IMF驻华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在连线中阐述了IMF将2022年和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展望分别下调1.1%和0.5%的原因:下调中国经济增长展望主要是考虑到中国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所产生的影响。作为政策的考虑,一方面要减少我们新冠疫情的经济成本,另外一方面,政府要提供宏观经济的支持,特别是使用财政政策的支持。他认为中国现在仍然拥有进一步的来进行财政刺激的政策空间,财政政策应该更多的关注能够提振消费的措施。关于当前各国出现的通胀问题,Steven Barnett认为控制通胀是IMF当下最重要的政策考量,当下对抗通胀拥有相比上世纪80年代更加优越的环境,首先起始通胀的基线较低,其次通胀预期比较稳定,最后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条件均相对较好。他最后提到,IMF的基线模型没有预测到滞胀风险和经济衰退。
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
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作为著名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的提出者,他指出当资产价格剧烈下降的时候,经济体会在资产负债表上破产,但是有充足的现金流注入,就能够恢复资产负债表的平衡。他指出日本的房地产资产泡沫破灭导致商业地产价格下滑,但GDP从来没有跌落至泡沫的峰值,正是得益于日本政府在经济下行期间通过政府支出有力的支撑了经济。他指出了当前的中国经济和资产泡沫破灭前的日本经济存在差异,一是中国经济对于房地产业的依赖比当时的日本更甚,如果发生衰退,将会远远比日本更加严重;二是但是相比于90年代手足无措的日本政府,中国政府拥有了危机管理的经验和应对方案,并拥有迅速的做出决策并采取措施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先生分享了他关于中国经济和金融形势的看法。他认为202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全面下落,下半年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具体体现为消费乏力、投资增速全面下降、出口增速放缓、就业形势严峻、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等。此外,今年以来的金融数据潜藏风险,社融和信贷数据出现塌方,而居民存款增量高于往年,且居民贷款出现萎缩。他回应了早些时候辜朝明先生的观点,认为非金融企业部门去杠杆透露消极信息,资产负债表冲击显现,出现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现象。李扬先生总结到,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未来的政策大方向应该是财政政策走向前台,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最后,他指出,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韧性犹存,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军(中)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徐奇渊(右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左一)
在领导力对话讨论环节中,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军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奇渊就中国宏观政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张军教授认为宏观政策必须加强与市场沟通与进行预期管理的能力,避免政策在时间上的不一致;徐奇渊先生认为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过程中,必须关注政策的不对称影响,对于中小企业进行额外的呵护。
中国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营销专家张永强(左一),同盾科技副总裁、银行业务部总经理张宇(右一),亚洲银行家研究经理曾庆赟
在之后“加快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环节中,中国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营销专家张永强,同盾科技副总裁、银行业务部总经理张宇,与亚洲银行家研究经理曾庆赟先生就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展开了讨论。张永强分享了工商银行在努力打造数字化、平台化、生态化、精细化的开放银行服务体系中的一些体会,特别强调了银行业金融服务的社会性、人民性和普惠性。张宇先生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在于如何通过数据管理实现业务的全链路的数据化,达到降本增效和提升业务效果的目的。从数据治理的角度来说,金融机构必须从数据挖掘、数据治理,到数据资产应用,打造一体化的服务能力,让数据形成资产,让数据驱动决策。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沈艳(中),华为数字金融军团全球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总裁胡康燕(右一)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沈艳,华为数字金融军团全球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总裁胡康燕,以及微众银行分布式商业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微众银行区块链负责人范瑞彬参与了下午题为“新技术构建未来金融基础设施”的圆桌讨论。胡康燕女士认为基础设施技术的演进和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基础设施从原有封闭式的结构和集中式的结构,逐步向分布式结构和开放性的架构上演进,需要数字技术的创新能力来支撑未来新的业务和个性化体验需求。范瑞彬先生分享了区块链助力个人信息可携带权落地的案例,案例包括医疗健康码跨境互认和区块链技术在ESG发展中的运用。沈艳教授认为未来的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从C端要转向B端,切实做好服务中小企业方面的工作,并且从境内走向跨境,推动未来银行业的跨境业务的开展。
平安银行科技开发中心副总经理刘锦淼(右二), 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真(右一),睿智合创首席运营官、分析与赋能事业部总经理陈亚娟(左二),亚洲银行家研究经理蒲适
之后在“监管科技助力金融机构合规经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环节中,平安银行科技开发中心副总经理刘锦淼, 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真,睿智合创首席运营官、分析与赋能事业部总经理陈亚娟,与亚洲银行家研究经理蒲适就监管科技如何助力金融机构应对合规挑战和防范金融风险展开了讨论。李真女士分享了利用隐私计算、区块链、知识图谱等技术建立的智能风控系统如何应用到反网络欺诈之中。陈亚娟女士分享了睿智合创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如何赋能金融行业,以应对征信、利率市场化、互联网贷款和信用卡新规等等方面的合规挑战。刘锦淼先生认为,银行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数据治理体系,在内部经营管理合规过程当中落实监管指标,做到“外规内化”。同时,他认为应该审慎的部署AI等技术,高度关注在AI使用过程模型风险和算法风险。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色列分校科研和战略副校长龚炯(远程),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亚洲银行家研究经理曾庆赟
在峰会的最后一个议程“保持金融开放与国际化”中,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色列分校科研和战略副校长龚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就海外通胀、对外贸易、人民币国际化和绿色金融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龚炯教授认为在恶劣的国际大环境中,中国对外贸易和中国在海外企业都展现了顽强的韧性和竞争力,目前人民币汇率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有利于外贸取得较快的增长,对稳增长发挥作用。宗良先生认为金融机构在绿色转型中必须有所担当,一是严格执行国际标准,坚定的推进自身的业务的绿色转型;二是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ESG债券等金融手段推动整个经济体的绿色转型。
责任编辑:王婉莹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