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工作论文建议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 聚焦人口转型

央行工作论文建议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 聚焦人口转型
2021年04月16日 07:34 华夏时报

  原标题:央行工作论文建议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 四大策略应对人口转型

  记者 刘佳 

  中国人口出生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继而引起官方的高度重视。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聚焦了人口转型的问题。

  论文提到,我国应抓住当前生育政策对部分居民还是硬约束的时机,全面放开生育,及时释放其较高的生育意愿。若稍有迟疑,将错失以生育政策应对人口转型的宝贵窗口期,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

  “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努力实现2035年远景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 论文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论文称要重视理工科教育,原因是“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而该篇工作论文的4名作者,学历均为经济学博士。

  聚焦人口转型

  上述论文中指出,工业革命以来,死亡率和出生率相继下降造就了人口转型,给世界带来人口爆炸、人口红利、老龄化和少子化。发达国家作为转型的先行者,其低估了人口的作用和老龄化、少子化的严重性,高估了教育科技、鼓励生育、完善养老的作用。

  而建国以来,我国人口数量从急剧膨胀到增长趋缓,人口结构从金字塔到长方形,而且我国的人口转型时间更短、老龄化更迅速、少子化更严重。

  “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认识到人口红利当时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要认识到人口惯性是跨代际的巨大力量,其反作用力将导致人口反方向变化;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论文强调。

  为此,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努力实现2035年远景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放开生育限制,这将是生育政策40年来的最大变局。中信证券(28.460, 0.57, 2.04%)研报指出,预计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在2021年4月公布,生育政策或将渐进式调整。“短期来看,如果放开三孩生育可使新出生人口提升约10%。中性假设下,进一步考虑堆积效应,预计提升效果可到14%左右。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则预计该效果足以使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5-1.8之间。中长期来看,要将生育率维持在适度区间,仍需要生育鼓励政策的支持。”

  受此消息影响,今日二胎概念股全线大涨,贝因美(4.350, -0.07, -1.58%)威创股份(0.370, 0.00, 0.00%)金发拉比(5.510, -0.09, -1.61%)安奈儿(12.240, -0.02, -0.16%)美盛文化(0.410, 0.00, 0.00%)高乐股份(3.850, -0.15, -3.75%)等多股涨停。

  四方面应对策略

  面对严峻的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央行提出了四大应对之策。

  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一方面要全面放开生育(三胎及以上)。不要再犹豫观望已有政策效果,要趁着现在部分居民想生又不让生时放开,等到大家都不想了再放,则没了用处。另一方面大力鼓励生育。要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遇到的困难,让妇女敢生、能生、想生;倡导生育不仅是父母和家庭的事,而且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重视储蓄和投资。要高度警惕和防止储蓄率过快下降的趋势。要认清消费永远不是增长的源泉。要重视投资。

  推进养老改革。养老制度要由即时支付型转为储蓄型。区分基本保障和个人账户。妥善解决转制成本,在区分基本保障和个人账户的基础上,适度扩大个人账户;发行特别国债补充转制成本,保持个人养老金缴费、支付连续,实现平稳转制。多项制度配合。养老改革也需以税收制度完善、企业年金法律体系健全、养老金资产管理机构能力提升、居民养老保障和投资管理意识增强等为保障。

  促进教育和科技进步。首先环境宽松;其次建立基本的社保体系;第三控制房价,创新创业靠的是年轻人,但其多半没钱。一个城市房价太高,把他们都逼走了,何谈创新;第四重视教育。“教育和科技进步周期长、见效慢、不可控,因此我国当前还是要以人、财、物的储蓄为本,教育和科技为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潘翘楚

央行 转型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APP专享直播

开播时间 | 2-23 19:00
华安基金:ETF会客室:港股领涨全球,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开播时间 | 2-23 14:00
纳米AI搜索新能汽车活动:首批幸运车主和周鸿祎面对面
开播时间 | 2-23 14:00
2025巴菲特致股东信来了!第一时间解读
开播时间 | 2-22 15:00
第八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尹艳林、刘俏、樊纲等演讲
开播时间 | 2-22 14:00
人工智能的未来:从科研到产业化
开播时间 | 2-22 09:00
CMF研讨会:读懂价格信号,稳住经济大盘
开播时间 | 2-21 20:12
2025蛇年投资大趋势——寻找科技浪潮机会 
开播时间 | 2-21 19:55
《智客星球》大辩论:200+企业押注DeepSeek,谁是AI新王?
开播时间 | 2-21 16:00
光大证券李泉:AI、国产芯片迎来风口,沪指再创反弹新高
开播时间 | 2-21 15:30
国投瑞银:“债”与你相遇 | 2月债市等待破局?
开播时间 | 2-23 19:00
华安基金:ETF会客室:港股领涨全球,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开播时间 | 2-23 14:00
纳米AI搜索新能汽车活动:首批幸运车主和周鸿祎面对面
开播时间 | 2-23 14:00
2025巴菲特致股东信来了!第一时间解读
开播时间 | 2-22 15:00
第八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尹艳林、刘俏、樊纲等演讲
开播时间 | 2-22 14:00
人工智能的未来:从科研到产业化
开播时间 | 2-22 09:00
CMF研讨会:读懂价格信号,稳住经济大盘
开播时间 | 2-21 20:12
2025蛇年投资大趋势——寻找科技浪潮机会 
开播时间 | 2-21 19:55
《智客星球》大辩论:200+企业押注DeepSeek,谁是AI新王?
开播时间 | 2-21 16:00
光大证券李泉:AI、国产芯片迎来风口,沪指再创反弹新高
开播时间 | 2-21 15:30
国投瑞银:“债”与你相遇 | 2月债市等待破局?
上一页下一页
1/10

热门推荐

特朗普要求从乌克兰获得任何能得到的东西 以收回投入的资金 收起
特朗普要求从乌克兰获得任何能得到的东西 以收回投入的资金

特朗普要求从乌克兰获得任何能得到的东西 以收回投入的资金

  • 2025年02月22日
  • 22:30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 31,186
APP专享
国能置业公司发布关于网络关注员工招聘情况的说明

国能置业公司发布关于网络关注员工招聘情况的说明

  • 2025年02月23日
  • 06:09
  • APP专享
  • 扒圈小记
  • 2,549
APP专享
于东来:胖东来超市公司决定在郑州开店

于东来:胖东来超市公司决定在郑州开店

  • 2025年02月23日
  • 02:31
  • APP专享
  • 北京时间
  • 2,400
APP专享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票简称 最新价 涨跌幅
以下为热门股票
三峡能源 4.27 +0.95%
京东方A 4.54 +0.89%
TCL科技 4.87 +0.41%
中远海控 14.35 0.00%
格力电器 41.36 -1.17%

7X24小时

  • 04-19 炬申股份 001202 15.09
  • 04-19 瑞华泰 688323 5.97
  • 04-19 志特新材 300986 14.79
  • 04-19 正弦电气 688395 15.95
  • 04-16 华生科技 605180 22.3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更多>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