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专栏:大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央行专栏:大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2021年02月08日 22:26 央行

  相关新闻:

  央行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央行专栏:加强存款管理 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

  央行专栏:合理评估居民部门债务风险

  央行专栏:发展绿色金融推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2020年3月份以来,为应对疫情对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的冲击,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央行出台大规模货币刺激措施。2020年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日本银行资产负债表分别扩张了77%、50%、23%,全球流动性极为宽裕。

  境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值得关注。一般而言,主要央行实施宽松政策过程中,其境内流动性会向境外漏损。但在过去,危机时期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容易引发市场恐慌,导致资金出于避险目的又回流主要发达经济体,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漏损对政策效应的影响。而本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过程中,全球流动性回流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规模减少。比如,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外资持有美国国债比例上升3.3个百分点,而2020年前11个月,外资持有美国国债比例下降了3.8个百分点。相较而言,我国形势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2020年境外资金流入我国债券市场超过1万亿元,60%以上是境外央行的长期资金,购买的主要品种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当然,长期来看,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复苏态势明确,主要经济体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将可能退出,届时资本流动方向也可能出现变化,这对我国这样的超大型经济体而言是正常的,但也要防范相关风险。

  同时,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过去1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实质贡献平均达到30%左右,宏观政策溢出效应显现,不再单纯是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溢出效应的被动接受者。而且,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正常货币政策,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正常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二是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基本稳定,银行货币创造的市场化功能正常有效发挥。三是宏观杠杆率和货币信贷增速远低于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总的来看,坚持正常货币政策比较好地把握了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2.3%,是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有利于带动全球经济恢复,进而有利于其他主要经济体未来恢复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完善国际金融协调合作治理机制既是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体现,也是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阶段,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完善国际金融协调合作治理机制的高度出发,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监管改革,积极参与构建全球金融安全网,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进金融双向开放。

  本文节选自《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戴菁菁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10 园林股份 605303 16.38
  • 02-09 海泰新光 688677 35.76
  • 02-09 奥雅设计 300949 54.23
  • 02-09 冠中生态 300948 13
  • 02-08 生益电子 688183 12.4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