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金融、财政状况恶化,国内有识之士倡导兴办银行,“以中国之银,供中国之用”。
1912年1月28日,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召开会议,筹备成立中国银行
光绪30年元月28日(1903年3月14日),奕劻上奏“试办大清户部银行推行银币”。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中国银行的前身,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于1905年8月在北京成立。
1908年2月,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到1911年,大清银行在全国各省省会和通商口岸设立分支机构35处,成为清末规模最大的银行。大清银行为官商合办的股份制银行,股本总额1000万两白银,官商各占半数。
辛亥革命爆发后,作为清政府中央银行的大清银行,除上海分行外,分支机构绝大部分已经停业。为了保全商本,以大清银行秘书长项藻馨为主的大清银行股东,于1911年11月5日成立了股东联合会,12月4日,股东联合会改名为“商股联合会”。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此时,迅速建立新政府的中央银行,是非常紧迫的事情。
大清银行副监督陈锦涛经提名出任临时政府财政总长。他在致临时参议院咨文中说:“借已有之基础,应目前之急需,既可以增长民国之实力,又可因其资金为通融,实为民国国家与银行股东两得兼利之道。”大清银行本来就是清政府的国家银行,实力雄厚,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央银行是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陈锦涛常驻上海,借助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的力量,着手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建立政府中央银行。
经过大清银行南北方商股的充分酝酿筹划,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于1912年1月初正式上书孙中山,建议“就原有之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重新组织,作为政府的中央银行。”
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呈请孙中山批准成立中国银行文件
孙中山见到报告后,立即面示陈锦涛:“所请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添招商股500万两,认为新政府之中央银行,由部筹款,以雄财力,并请派正副监督,先行开办,克期成立。”
陈锦涛立即以财政部名义,于1912年1月24日将上述指示书面批复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同时委任吴鼎昌、薛颂瀛为正副监督。1912年1月28日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召开股东大会,传达了批示。大会决定由股东会职员组成中国银行临时理监事会,负责与正副监督筹订章程,并管理全行事务。
大清银行旧址,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在此成立(上海汉口路3号,后改为汉口路50号)
1912年2月2日,大清银行上海分行停业清理。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汉口路3号大清银行旧址庆祝成立并开始营业。1912年8月1日,中国银行总行在北京西交民巷原大清银行旧址成立,上海中国银行随即改称上海分行。随后,各地的大清银行也都在清理后,相继改为各地的中国银行分支机构。
中国银行成立了,伴随着中国近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他开始了不寻常的前进历程。
责任编辑:王进和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