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千方百计压缩政府支出规模 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

高培勇:千方百计压缩政府支出规模 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
2020年12月20日 11:21 新浪财经

  12月20日消息,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主办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0年会今日在深圳召开,此次大会主题为“双循环新格局与资本市场新征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出席会议并致辞。

  高培勇表示,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论及,都可以看到非常明确的一点,留给我们可行的选择,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压缩政府支出规模,但与此同时也必须在压缩政府支出规模的同时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部署。适时、适当提高直接税的比重。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今天论坛主题是“双循环新格局和资本市场的新征程”。我想无论是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还是资本市场的新征程的开启,企业都是基础、营商环境都是核心内容,无论说到企业还是营商环境,减负总是一个着力点和着重点。在当前中国,每当说到减负时,总会不可避免涉及减税降费议题。

  可以看到在过去几年中,减税降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旗帜之下,以降成本作为目标,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道路。当我们说它不同于以往时,是有一系列的显著标志。

  第一,以往谈论减税降费时,无论是教科书教给我们的还是实践当中反复操练的,一般不会特别提及给谁减税。在心目当中无论是给企业减税还是给居民个人减税都有助于扩大需求。扩大需求是减税的目标,而近几年的减税降费,特别提及是给企业减税降费,给实体经济减税降费,减的是社企税费,这与以往是不同的。

  第二,以往减税降费的时候,无论是教科书告诉我们的,还是实践当中反复操练的都会聚焦所得税的削减,聚焦于涉及所得的收费削减。因为在我们心目当中所得环节距离需求最近。无论是减企业所得税还是减个人所得税都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增加需求。但是,近几年的减税降费大家可以注意到基本上没涉及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尽管就中低收入阶层而言,有些减。但是在总体上个人所得税是增加的。进入今年以来在疫情冲击面前,两个税种和其他税种走势截然不同,一个是证券交易印花税,另一个就是个人所得税,1到11月份个人所得税的增长速度10%以上。

  我们减的是什么税和费呢?一个增值税,另外一个是社保费。这两个费和税均发生于企业的成本核算环节,而不是它的利润分配环节,这和以往不同的。

  第三,以往在教科书上学到的减税降费和操练的减税降费基本上实施途径都是政策调节,减税多长时间?都是有时限的,道理非常简单,是奔着逆周期调节去的。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减税降费也会自然而然的随之变化。但是近几年的减税降费发现实施途径不是政策调整,而是制度变革。

  增值税的削减直接变动增值税税制,社保费的削减直接变的是社保费的费制,税制和费制一旦变动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不仅是去年减、今年减、明年减,只要制度不做出新的调整,这种减税降费的优惠就会持续下去。这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于开启资本市场的新征程无疑是必由之路。

  现在问题是这种持续性的以企业为中心的减税降费能不能可持续。要可持续就必须找到足够的财源支撑,取决于拿什么去支撑这种持续以企业为中心的减税降费。这就如同家庭过日子,给别人的钱多了,找别人要的少了,无非有三条路可走:

  第一,自己少花,减少支出。第二,找其他地方、找别人去拆借一部分。  第三,“堤内损失堤外补”,另收创收途径。  对于政府而言,减税降费的可持续问题上同样面临三种选择:

  第一,给企业减多少税和费,政府就削减多少支出。也就是经常所的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老百姓的好日子,这无疑是最理想的。问题是能削减到多大的程度?今年以来削减的力度是空前的,非必须、非重点支出压缩50%以上。现在的问题是哪些是非必须的支出?哪些是非重点的支出?我们又能把多少支出归入到这个范畴?基数取决于最终压减的幅度,这是不大容易做到的,能够弥补一部分减税降费之后留下来的亏空,但不能解决全部,甚至不能解决大部分。

  第二,增列赤字、举借国债。目前总体上是这样做的,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按照减降多少税费变增发多少国债的办法去实施这种减税降费。两个问题:

  一是资源配置格局会不会因此而发生变化?从根本上来讲,不会。因为原来找你收多少税费,现在改为向你借多少债务,这两者之间在实质层面上不会带来资源配置格局的削减和调整。

  二是会不会对财政本身的收支造成影响?会的。因为即便政府的债可以不还,可以通过不断地发行置换债的办法而实现它的新老替代,但是政府债务所附加的利息是不能不支付的。而随着政府举债而添增的利息叠加到政府支出即有的规模上从而会增加企业和个人未来的税费负担。这种办法可以短期或者特殊的条件下用,但不可长期,时间长了如同刚才楼部长所说的具有财政赤字货币化之险,会引发财政风险。

  第三,结构性调整。某一部分收入减降下去,另外一部分收入相应增加上来。这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部署的中国税制改革结构性优化道路。

  大家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所读到的税费改革方案当中可以看到大前提是稳定税负。接下来提到的是增加直接税比重,隐含的前提是降低间接税占全部收入的比重,而提高直接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这种结构性优化的道路显然对于中国减税降费的可持续性是具有支撑作用的。

  展望世界范围内的税费改革之路,结构性调整基本上是主要现象。因而,要使得中国的减税降费之路具有可持续性,让企业能够长期的获得这种优惠、获得这种支撑,那么逐步的增加直接税。按照刚刚结束的五中全会所提及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无疑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因为基本常识告诉我们,不可能一味减而没有相应增。

  所以,对于深圳这样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而言,我们要按照改革总体部署迈出第一步,从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种改革在前天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有相应的部署。在论及明年重点任务时可以在最后一段找到一句话“持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为了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显然必须持续的推进减税降费的进程,为了持续推进减税降费的进程就必须完善减税降费的政策,而减税降费的政策目前最需要解决的关键话题就是如何来获得减税降费所需要的支撑财源。

  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论及,都可以看到非常明确的一点,留给我们可行的选择,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压缩政府支出规模,但与此同时也必须在压缩政府支出规模的同时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部署。适时、适当提高直接税的比重。

  通过增直接税减间接税,增直接税费减间接税费,可以有助于我们持续推进减税降费的改革。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22 西大门 605155 --
  • 12-22 火星人 300894 --
  • 12-22 中瓷电子 003031 --
  • 12-22 奥普特 688686 --
  • 12-21 三旺通信 688618 34.0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