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年人用智能技术困难怎么办?“94岁被抱起办金融业务”现象有望杜绝
在线支付无处不在的当下,老年人这个群体在一些生活服务场景中办理金融业务时反而特别困难。目前国家已经出手进行管理。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称,各地区要围绕出行、就医、消费、办事等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推动相关地方性法规修订工作,加快推进相关智能产品与服务标准规范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有关适老化的内容。业内人士称,“94岁老人被抬到银行进行面部识别激活社保卡”这种现象有望减少甚至杜绝。
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但同时,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11月20日,湖北一位94岁的奶奶行动不便,但为激活社保卡,儿子和儿媳将其抬到农业银行广水市支行完成视频认证。事后,农业银行广水市支行表示,“事情的发生,暴露了我行服务宣传不到位、服务意识不浓的问题”。
还有另外一个视频显示,有一位老人独自冒着大雨交医保,但是当她到了柜台前,工作人员称“不收现金”,需通过手机支付,或者联系家里的亲人帮助在线支付。
金融科技发展中的这一系列问题监管层早有关注。11月12日,国务院参事、原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表示,普惠金融本质上还是要使难获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能够获得金融服务。在获得这种金融服务的同时,不仅便利,而且更经济、实惠。“金融创新、金融科技应该使金融服务更简单、便捷,而不是更复杂。现在的新科技、数字化、移动化、网络化,确实便利了新一代年轻人,但不要忘记对新科技不太熟悉、不太了解、不太使用的老年人。”王兆星说。
在《实施方案》出台后,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有望得到改善。《实施方案》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要改善服务人员的面对面服务,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行政事业性费用缴纳,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强化支付市场监管,加大对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的整改整治力度。采用无人销售方式经营的场所应以适当方式满足消费者现金支付需求,提供现金支付渠道或转换手段。
在具体落实程度方面,《实施方案》也给出了时间表。到2020年底前,集中力量推动各项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抓紧出台实施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到2021年底前,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