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格局2019年已经实现

林毅夫: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格局2019年已经实现
2020年10月21日 21:38 北京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林毅夫: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格局2019年已经实现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会在变局中继续保持稳定,也会继续保持发展。”10月21日晚间,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合作与变革分论坛上,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林毅夫就当前中国经济的新发展格局做出分析。

  “过去,中国政府的提法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经济,现在转变成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也引起大家的猜测,是不是中国政府改变了经济发展的模式?”林毅夫在论坛上说。

  据林毅夫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短期原因。“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经济和国际贸易造成巨大冲击,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国际贸易将下滑13%至30%之多。中国作为世界贸易最大的国家,出口将受到很大影响,更多需要国内市场来消化。此外,在美国的打压之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也将更多依靠国内市场。”林毅夫表示。

  但据林毅夫分析,应对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只是短期原因,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背后体现的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

  数据显示,中国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最高的年份出现在2006年,高达35.4%,而到2019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17.4%。林毅夫分析称,出口贸易占DGP的比重出现下降,一是因为中国经济体量迅速扩大,二是因为服务业占比大幅提升。

  “制造业形成规模经济,就可以更多地在国内市场进行消化。”据林毅夫介绍,2006年,中国人均GDP仅为2099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在全世界占比仅为5.3%,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1.8%;2019年,82.6%的国内生产在国内消化,人均GDP上升至10099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在全世界占比提升到19.4%,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3.6%。

  “实际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格局在2019年已经实现了。”在林毅夫看来,现在提出中国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只是一个事实的认定,而认定这个事实非常重要。

  “出口导向型经济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国际上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人们的心态。认定中国是一个大经济体,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则将有利于增强我们的信心,也有利于改变国外对中国的看法。”林毅夫表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会在变局中继续保持稳定,也会继续保持发展。

  据林毅夫分析,未来中国人均GDP还在不断提升,中国经济规模占世界GDP比重还会提高。“中国的货物出口占GDP的比重将会向15%甚至10%靠拢,国内循环比重则将进一步提高到85%甚至90%。”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缘成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28 金富科技 003018 --
  • 10-28 豪森股份 688529 --
  • 10-28 五洲特纸 605007 --
  • 10-27 科翔股份 300903 --
  • 10-23 宝丽迪 300905 49.3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