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永文: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中激发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潜力

韩永文: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中激发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潜力
2020年09月05日 11:07 新浪财经

  9月5日消息,由东北亚经济研究院、中国国际商会与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2020东北亚经济论坛”今日正式启幕,本次论坛主题为“东北亚:深化改革、合作共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秘书长韩永文出席活动并发表主旨演讲。

韩永文韩永文

  韩永文认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新的机遇和新的发展空间。

  一是有利于东北地区充分发挥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人口众多的比较优势,深入挖掘区域内市场潜力、科技创新潜力以及拓展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潜力,提升抗风险冲击和自主可控能力。

  二是有利于焕发东北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和潜力,促进资本、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回流,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并带动东北经济的体制性、结构性、基础性改革,提升市场化程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三是有利于推动东北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促进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分工,推动跨区域资源有效配置,缩小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

  四是在用好上述机遇的基础上,推进形成强大的区域内市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经济联系,形成顺畅的再生产循环,进而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居民社会生活品质,扭转东北区域内人才流失严重的不利局面。

  以下为发言全文:

  感谢东北亚经济研究院王洪章院长的邀请,很高兴参加2020东北亚经济论坛。今天,我以“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中激发东北全面振兴的发展潜力”为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与大家交流。

  近些年,相对于其他一些地区东北的经济发展有些低迷,经济增长速度居于全国中位数以下,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比较滞后,人口和人才外流加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东北经济与全国一样出现负增长,发展的压力很大。上半年,东北经济增长除吉林增速-0.4%以外,黑龙江为-4.9%,辽宁为-3.9%,均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我们的研究显示,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南北差距在逐步拉大。与其他发展迟缓的区域相比,东北地区发展低迷的原因还存在着创新和市场活力不足等现象。由于活力不足、动力不佳,东北经济发展有优势但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东北经济发展有潜力但潜力没有完全激活。东北经济振兴与发展需要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适应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抓住“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作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的发展格局”机遇,深度挖掘发展潜能,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切实增强市场活力,实现自我突破。

  一、 对东北优势的再认识

  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借助和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同时也需要借势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和全球发展大环境、大趋势变迁。比较优势是辩证的和动态变化的,会因要素变化、改革开放深化程度以及国家战略部署等历史条件而发生变化。如果东北能够在国家新的发展战略部署中用好自身的优势,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净化市场发展环境,调整优化市场主体结构,激发市场和创新活力,就可以将东北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我们分析认为,东北的发展优势包括:

  (一)国家高度重视的政策优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自2003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启动实施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东北振兴的若干重大政策举措。随着2015年底“振兴”战略向“全面振兴”的转变升级,中央进一步加大对东北地区的投资支持力度,协调推进百余项重大项目落地;批复建立了哈尔滨、长春、大连金普、沈抚四个国家级新区,以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辽宁和黑龙江自贸片区等多个开发、开放平台。客观来讲,中央给与东北的政策支持不可谓不多,东北的振兴发展享受了很多政策红利。

  (二)服务中国制造业强国建设的雄厚工业基础。东北的工业发展始于19世纪末,沙俄和日本出于掠夺资源、控制和霸占这块肥沃土地的目的,在东北建造了第一批工业基础设施。直系军阀张作霖、张学时期东北工业亦有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156个重大工业项目,有54项放在了东北,东北地区成为了“新中国工业的摇篮”。100多年的工业建设与发展使得东三省工业基础扎实、技术沉淀雄厚、产业聚集度高,建立起了涵盖装备制造、钢铁、化工等较全的工业体系。截至目前,在部分领域如高端数控机床、大型工业设备制造、石油化工、冶金工业设备制造等,东北仍占据国内市场主导或领先地位。

  (三)丰富多元的自然资源和创新资源优势。东北地区地域广袤,地理资源多样,具有丰富的森林和农业资源、丰富的耕地和水资源以及能源矿产资源。据统计,东北森林总蓄积量占全国的1/3,木材产量占全国的1/2,地表径流总量1500亿立方米,铁矿石储量占全国1/4,原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东北不缺少创新的原生动力,教育、科研特别是理工方面的教育、科研资源富集。区域内拥有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一批以理工教育、研究为主体的重点高校,以及中科院光机所、中科院金属所、大连化物所等国家顶级科研机构,培养人才数量也居全国中高水平。这些都是东北地区实现创新驱动,构建现代化科研创新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四)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走廊的区位优势。东北地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是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地带,沿边沿海——毗邻俄罗斯、蒙古和朝鲜半岛,与日本隔海相望,和俄罗斯有长达4300公里的边境线,是中国内地赴俄远东地区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的重要窗口。除与境外接壤,东北地区还和境内多个省份相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东北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东北的优势和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些优势还在慢慢丧失。主要表现在:政策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现实成效,中央一系列振兴东北的政策实施并不十分顺畅,阻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难点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工业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创新资源没有被有效激活,东北虽然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但企业对科技创新重视不足,研发投入少、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人才、科研成果以及企业外流的现象仍在持续;对外开放活力不足,整体对外开放水平比较低,2018年东北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仅占全国的3.5%,其中出口额仅占2.3%,对外贸易依存度不足1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5个百分点,实际外资利用金额仅为全国的8.6%;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市场有效结合的动力不足、机制不畅。调查显示,近些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仍然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自然资源优势利用也更多集中在矿产资源开采和土地资源开垦,导致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机遇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内在需求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的需求和潜力巨大。但释放潜在经济增长的体制性、结构性和机制性障碍仍然很多,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供给结构、质量不优,外部发展环境不利的压力越来越大;当前世界经济正经历深度衰退,国际市场严重萎缩,逆全球化潮流、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在一些国家盛行,世界整体环境动荡不安,全球供应链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的影响下出现本地化、区域化和分散化趋势。针对这些情况,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的战略部署。立足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形成有利于生产、交换、流通、消费的内生循环发展格局,是我国具有超大规模需求市场和追求高质量、较快发展动力的独特优势。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新的机遇和新的发展空间。

  一是有利于东北地区充分发挥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人口众多的比较优势,深入挖掘区域内市场潜力、科技创新潜力以及拓展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潜力,提升抗风险冲击和自主可控能力。

  二是有利于焕发东北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和潜力,促进资本、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回流,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并带动东北经济的体制性、结构性、基础性改革,提升市场化程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三是有利于推动东北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促进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分工,推动跨区域资源有效配置,缩小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

  四是在用好上述机遇的基础上,推进形成强大的区域内市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经济联系,形成顺畅的再生产循环,进而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居民社会生活品质,扭转东北区域内人才流失严重的不利局面。

  三、关于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中振兴东北经济的几点思考

  今年7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要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要“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在此,我就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振兴东北经济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东北地区发展服务国内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供给能力。东北要通过更加积极的市场化改革、更加开放的脚步增强市场的发展活力,尽快提高东北地区服务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能的高质量的供给能力,将东北的优势和潜力最大化发挥出来。一是加快构建区域内有机分工、协调发展的自主科技创新体系,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和需求导向,将区域内较好的理工教育和应用科研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为资源和基础比较雄厚的制造业提供创新供给,服务于本区域和全国制造业高级化发展和产业链现代化进程。既要抓住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推动东北传统优势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新型材料等高科技产业转型;又要致力于巩固住传统制造业基础,扩大产品和服务供给市场,做强制造业优势,服务于提升我国的技术“底气”和国内经济大循环所需的产业链供给。二是进一步发挥东北在保障国家粮食、能源、生态、国防等方面的安全屏障功能。要特别重视黑土地等“土地中的大熊猫”的独特性,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扩大规模效益,拓展深加工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率。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安全保障方面,应着力于如何发挥好东北地区的自有资源和国际能源市场的多元化建设,在能源储备能力、能源资源深度加工利用上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东北军工产业的战略地位和生产能力不可替代,其人才、技术和设备等优势在新时期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在为国防安全提供保障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深化军民产业融合发展。三是要加快推动林业、湿地、山川河流等绿色生态、“冰天雪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东北有独特的气候环境、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尽快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更加符合国内、国际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引导鼓励开发更多的会议、康养、商务、游学等特色化、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二)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东北亚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区域,面向东北亚,加强与日、韩、俄科研、技术、制造业等市场的交流合作,将东北打造成贯通东北亚与“一带一路”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拓展东北对外开放空间。东北应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东北亚国家和链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多措并举推进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各国、东北腹地与开放前沿之间的互联互通,多层面、多层次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努力打造辐射“一带一路”沿线的对外开放新局面。 近两年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不少研究认为“全球产业链东移加速”,中国与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东亚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之间形成的全球制造业基地,是此次疫情中率先迅速实现稳定的地区。这一区域一头连接制造业零部件及半成品来源,另一端连接世界石油、矿物燃料等重要产地,中心则是强大的制造业加工能力。“全球产业链东移加速”会使这一区域从全球加工制造基地转变为全球市场。东北应该积极用好我国老工业基地特别是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加速融入这一发展趋势并发挥更大作用。要注意用好区域经贸协定,推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与区域内国家化地区开放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去年底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中日韩FTA谈判也进入实质磋商阶段,如能签约实施,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可以给东北振兴带来新的机遇。东北各省应该积极助力国家经贸谈判,深化与日韩等国家经贸合作,打造东北亚合作循环路径,吸引和利用外来技术及资金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带动其他产业全面发展。

  (三)以更高层次开放为抓手,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新东北。应十分重视、切实解决好“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问题。可以探索通过新的开放平台建设,加快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平台是我国重要的开放载体,也是东北借势推进全方位、高层次改革开放的新平台和新抓手,其核心内涵就是对标国际高水平贸易规则,通过开放倒逼改革,通过营造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探索实现从依靠要素红利向制度红利转变的路径,要借助这些新的开放平台,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全方位对外以及对国内其他地区和市场开放,脱胎换骨地改善全区域营商环境。

  (四)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网络。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要求东北更紧密地与国内其他区域以及东北亚其他国家有机融合发展,共同构建合作紧密的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网络。一是可以考虑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国内西部地域以及俄罗斯远东或蒙古进行转移,在做大、做强、做精核心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推动东北地区企业向研发和营销端升级。二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富集的理工教育和科研和人才资源吸引东部发达地区制造业进入,承接日、韩、俄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三是要特别注意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周边发达经济体共同构建以软件、电子信息、智能产品为主的高技术产业链。四是利用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沉淀,以及东北亚、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和市场,共同构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链。

  (五)十分重视培育民营经济发展,增强市场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市场竞争活力所在,也是市场经济发展活力所在。东北经济中民营经济发展不足、民营经济地位不高活力不足是一大短板。要千方百计创造培育民营经济大发展的环境,尽快补齐这个短板。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东北全面振兴关键在于激发市场活力的。激活东北发展潜力,既要有航母级的央企、国企,更需要有数以万计的民营企业。虽然东北民营经济发展与其他地区存在一定差距,但其自身有着不输其他地区的强烈的发展意愿。加速培育东北民营企业发展,一是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营商环境,破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行业壁垒,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二是要鼓励东北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企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重点培育“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在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创新能力、开拓市场等方面予以扶持,争取在优势行业领域打造一批“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四是大力弘扬市场意识强、竞争和创新已是强、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精神。在营造更公平的市场环境、出台更宽松政策的基础上,鼓励民营企业家发挥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契约精神和冒险精神,主动辨别市场风险,抢抓危机中蕴藏的机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缘成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08 翔丰华 300890 --
  • 09-07 奕瑞科技 688301 119.6
  • 09-07 爱克股份 300889 27.97
  • 09-07 稳健医疗 300888 74.3
  • 09-07 谱尼测试 300887 44.4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