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汉立:依托现有金融工具开展跨境合作

谢汉立:依托现有金融工具开展跨境合作
2019年11月05日 11:05 新浪财经
谢汉立谢汉立

  新浪财经讯 11月5日消息,中新金融峰会“绿色金融助推绿色发展”论坛今日在重庆举行。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谢汉立出席论坛并演讲。

  谢汉立表示,探索双方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依托现有金融工具开展跨境合作。除了大宗商品以外,中新以及我们跟东盟其他各国的金融基础设施也可以依托现在的外汇、利率、信用衍生品等金融工具,构建双方的交易平台,为两国金融机构开展跨境绿色金融投资提供配套风险的管理工具。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谢汉立: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绿色金融助推绿色发展。下面,我就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同志们知道,今年8月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一场大火,在这个地球之肺烙上了一个重大的印痕,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绿色生态的讨论浪潮。当前,发展绿色金融助推绿色发展已经是我们国家的战略了,在十八大、十九大的报告里也多次强调绿色贷款、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以及相关的产品,绿色发展基金、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以及相关政策,同时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战略之一。

  在国际上绿色发展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议题,2016年G20的杭州峰会、2017年的德国汉堡行动、2018年的阿根廷的峰会都把这个内容列为了重要议题。绿色发展有一个特点,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经济效益比较小,内部化难度比较大,单纯依靠金融市场资源分配可能难以分配到绿色金融发展上面去。因此,发展绿色金融尤其需要监管部门以及金融基础设施加以引导和支持。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2015年12月,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了绿色金融债,为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产业开辟债务资本融资渠道。2016年8月,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发展多层次的绿色金融市场。应该说,绿色金融助推绿色发展的道路已经打开了,剩下就是我们的政府以及机构,还有我们的企业自己的努力了。

  我们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成立的,是中国人民银行认定的中央合作方,同时也是我国公司信用债登记托管公司,我们公司信用债托管量在银行间同类占比中是90%以上,覆盖债券、利率、汇率、大宗商品、衍生品、登记托管结算业务,有20多种创新的金融产品,提供登记以及托管、清算、结算服务。当时成立的宗旨就是2007年以后,主要就是把交易和清算的风险隔离开。现在,市场很多发展的交易,也就是前台的交易所交易和后台的结算不能完全分开,那么双方授信的成本比较高,尤其对银行,银行如果给每方都要授信的话,就要占用他大量的资金。像我们清算所有良好的信誉,其实可以承担银行所带来的风险,所以你就可以做大。

  我们作为系统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我们上清所扎实做好绿色金融的工作,探索构建标准体系,研究清算、结算、登记托管等金融基础设施,实现绿色金融互联互通,并在推动绿色债券、碳交易金融衍生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2016年4月开始,我们清算所累计为130多亿人民币债券提供了发行、登记托管服务。截止到今年9月底,在上海清算所登记的清算余额已经超过了190亿人民币。我们上清所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合作推出绿色金融债柜台业务,个人和企业客户可以直接通过商业银行的柜台购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我们上清所发行的绿色登记债券。同时,上清所又协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通过债券通发行了10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同时我们也积极支持山城重庆的绿色金融发展,根据托管重庆市的企业发展绿色债券累计将近22亿。其中,绿色的中期票据是20亿,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将近2亿。

  碳排放建设标准方面,2017年1月,上海清算所联合上海黄金能源交易所,推出了中国首个碳排放衍生品,上海碳配额远期清算业务,已经形成了一个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统一专业标准的中央对手清算模式。该模式我们认为有三个作用:一是建立严格的市场预警和防控风险;二是服务相关监管机构,助力碳排放衍生品市场发展,规范成为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规范市场;三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助力稳步开展产品的创新,努力实现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需求。

  上清所在支持中新两国在绿色金融方面加强合作,上清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我们上清所始终以联通全球市场,特别是亚洲市场为目标,积极构建与境外机构的互联互通,为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市场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债券通应该是作为一种成功的探索模式,运作两年来已经成为境外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渠道之一。2019年9月末,境外投资人通过债券通持有托管债上海清算所的债券余额将近1500亿,占境外投资者持有上海清算所投资债券余额的50%。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上清所为金融领域下一个阶段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可借鉴、可服务、可推广的模式。新加坡作为亚洲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中心,也积极参与到金融开放的浪潮中。举几个例子,2018年2月份,大华银行新加坡总行成为上清所第一家纯外资的清算会员;2019年3月份,大华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首笔熊猫债,发行金额20亿元,并且登记托管在上海清算所。

  希望通过本次峰会,不仅跟新加坡,也跟东盟其他国家,包括跟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希望能够使政府和企业加强合作。合作有三个方面,从中新来讲,目前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合作。

  第一,加强在债券发行、登记托管等领域的合作。这种合作就是直接为实体经济做好服务。当前中新双边合作框架为金融市场的合作要打破思维局限,在托管结算、担保品管理、产品估值和数据服务方面要加大多层次的业务合作,例如像中新方面可以延伸到绿色金融服务,在信息披露、债券估值等方面为对方提供信息化的渠道。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债券通、多级托管、名义持有人等创新安排,探索中新登记托管结算实施、全球托管行等互联互通,便利投资者参与双方国家的市场。

  第二,加强两国金融基础设施在大宗商品、碳排放以及其他金融领域的合作。上海清算所正在研究境内外合规大宗商品交易所进行密切合作,实现大宗商品的现货、衍生品以及仓储、物流的多元对接,打造一个大宗商品的支付宝。同时,建成服务于产业链实体商业的交易清算,风险管理和定价综合服务体系,并探索排污权、清洁能源、气侯等各类绿色金融产品的衍生品。同时,我们愿意同新加坡交易所以及其他国家的同业机构共同研讨如何借助双方现有的业务开展大宗商品衍生品的交易,清算以及实物交割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实现共赢的业务合作模式。

  第三,探索双方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依托现有金融工具开展跨境合作。除了大宗商品以外,中新以及我们跟东盟其他各国的金融基础设施也可以依托现在的外汇、利率、信用衍生品等金融工具,构建双方的交易平台,为两国金融机构开展跨境绿色金融投资提供配套风险的管理工具。

  我相信,作为中国的金融基础设施,我们把道路已经铺好了,加油站也已经建设完毕,我们希望更多的政府、同业机构和企业能够和我们一起参与到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为世界的文明做一份贡献,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陈鑫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06 三达膜 688101 18.26
  • 11-06 指南针 300803 6.25
  • 11-05 矩子科技 300802 22.04
  • 11-05 贝斯美 300796 14.25
  • 11-05 联瑞新材 688300 27.2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