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汇改仍在路上

管涛:汇改仍在路上
2018年12月21日 15:28 英大金融

  汇改仍在路上

  口述 管涛 整理 记者苏慧婷

  汇率是宏观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经济变量。改革以来,中国的汇率制度经历了数次重大改革,这些改革并非都是完美的,所幸中国经济每一次都能有惊无险地渡过难关。而每一次改革中的缺憾,也都能成为下一次改革时可以借鉴的经验。

  管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曾就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并于2009~2015年担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参与了1994年以来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重大方案设计,长期从事货币可兑换、国际收支、汇率政策、国际资本流动等问题的研究。

  改革四十年来,汇率经历了从固定到有管理浮动的改革进程。我早年就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恰逢改革进程,也参与和见证了历次汇改。经过众多探索与波折,不难看出,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始终是改革坚持的方向。推进汇率市场化,人民币才有了现在的强势地位。当前汇率双向波动、市场预期分化的时候,汇率才能够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1994:由弱转强的分水岭

  1994年汇改之前,我国汇率体系采用计划分配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

  当时外汇形势比较紧张,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经济过热、贸易逆差,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1993年2月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在外汇调剂市场进行限价,结果导致场外交易剧增。

  7月份开始治理整顿,施行从紧的财政汇率政策,抑制经济过热。当月,人民银行一改以往采用行政手段限制价格的做法,首次以抛售外汇储备的方式稳定汇率,成功把调剂市场汇率稳定在了8.7左右的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1994年我国推行了汇率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措施是取消官方汇率,向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开始施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且取消了外汇留成和上缴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企业和老百姓的外汇买卖都在银行柜台办理,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办理,也就是到现在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的外汇买卖交易,共同构成汇率形成的市场。

  当时中央政府给人民银行、外管局提出的目标是,一要稳定汇率,二要增加外汇储备。市场担心在强烈的贬值预期下难以稳定在8.7,结果一年过后我们确实做到了,汇率不但稳住还从8.7升到8.49,而且外汇储备翻了一番有余,从1993年的212亿美元增加到516亿美元。很多囤积外汇等待人民币贬值的人,到现在都没有解套。

  回想起来,首次汇改的成功,应该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大环境有利。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国家推行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从源头抑制了过热的外汇需求,1994年我国的贸易逆差就转变为顺差,为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奠定了基础。

  第二,实施的是一揽子改革。当时不单开展外汇改革,还有金融改革、财税改革,跟外汇关系比较密切的是出口退税新政。并轨前官方汇率是5.8,外汇调剂市场汇率8.7,很多人说1994年汇改最大的成绩就是人民币一次性贬值超33%,但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因为并轨之前,用外汇调剂市场汇率进行交易的外汇收支活动已经占到了总量的80%,用官方汇率的只有20%,因此改革后人民币汇率相当于只贬值了6.7%。从1994年全面实行基于增值税的出口退税制度,平均10多个百分点的退税率对出口产生了积极的刺激作 用。

  第三,取消外汇留成与上缴制度,集中外汇供给,以保证外汇需求,可谓有退有进。1994年之前人民币基本上是不可兑换的货币,但之后宣布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对中资企业外汇施行强制结汇的同时集中外汇供给,保证中资企业进口用汇以及与进口有关的运费、保费、佣金等贸易从属费用的购汇需求。为了保持外汇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保护外商投资环境,对外商投资企业没有实行强制结汇,而是保留了外汇调剂中心,继续为其办理外汇买卖。

  回顾1994年的汇改,与解放战争有相似之处,基础薄弱,几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靠着“小米加步枪”,非常漂亮地打赢了这一仗。1994年也成为人民币逐渐由弱转强的分水岭。

  2005:应对单边升值预期

  1994年汇改以后,人民币经历了渐进升值的阶段。直到1997年7月,泰铢急剧贬值蔓延成席卷新兴市场的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也面临强烈的贬值预期,资本加速流出。

  1998年3月,上任伊始的朱镕基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对外宣布人民币不贬值。最终,汇率成功保持在8.28,直到2005年“7·21”汇改。

  分析这一阶段,究竟选择固定汇率还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关键在于能否把政策落实到位。能够落实到位就是成功,政策就是正确的,一旦失败就说明是错误的。政策上的对错不能简单等同于理论上的对错。

  任何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的,任何政策也都意味着取舍。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为防止危机进一步蔓延,稳定亚洲和国际经济金融,我们扛起了“稳汇率”的大旗,由此也奠定了人民币新兴世界强势货币的地位,以及此后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而坚守的代价在于,人民币不贬值,就导致一直跟随美元相对其他货币升值,影响了中国出口竞争力,造成了通货紧缩趋势,经济增长“保八”遇到了一定困难。

  到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逐渐平息,我们开始研究人民币汇改问题,讨论要不要回到真正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国家计划部门下发的2001年下半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计划当中,也强调了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现真正汇率有管理浮动。然而,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美联储降息美元由强转弱,国际金融动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计划也被搁置了。

  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导致兑其他贸易伙伴货币汇率贬值,这一时期的被动贬值,被认为导致人民币汇率低估。2002年底,时任日本财务省主管国际事务的次官黑田东彦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指责中国通过货币操纵,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此后美国议员声称要将中国纳入货币操纵名单,施压人民币汇率重估。同时,从2001年下半年起,我国重新恢复了资本大量内流,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因此,人民币汇率积累了较长时期的单边升值预期。

  2005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回应关于人民币汇改问题的时候讲到,“现在我们正在进一步研究改革的方案,使汇率对于市场更富有弹性”“这项工作我们正在进行,何时出台,采取什么方案,这可能是一个出其不意的事情”。

  果然是出其不意。当年7月21号晚上,《新闻联播》发布公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出笼。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次性升值2.1%,从8.2765升至8.11;二是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三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参考上日银行间市场加权平均价确定,改为参考上日收盘价确定,但维持人民币汇率日浮动区间±0.3%不变;四是大力发展外汇市场,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试点范围,开办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

  由于之前国际社会施压人民币汇率重估,所以那次改革特别注重宣传。改革第二天就向相关国际组织以及主要外国央行通报了改革的事项。同时中办国办联合发文,要求全社会统一到党中央和国家的部署上来。我们也到各地去宣讲,内容包括改革的“三性”,即主动、渐进、可控,以及因为改革之后汇率波动将会加大,要帮助企业逐渐树立汇率风险意识。

  我就去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还到部队里讲过。因为这个话题特别专业,所以我在部队讲课的时候,就尽量多讲故事,时刻注意台下将军的反应,如果将军会意了我就接着往下讲,没有反应就再换一个故事,讲得更通俗一点。半年下来,我总共讲了有三四十场。

  由于改革方案设计得精密,宣传也比较到位,2005年“7·21”过后的近半年时间里改革推进得非常平稳。2006年以后接着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引入了做市商制度,丰富了市场交易产品,完善了市场交易技术,等等。

  2015:市场化改革再破局

  2006年以后,人民币开始小幅、渐进升值,它的好处是避免了对出口部门的冲击,但问题是形成了单边预期,刺激了资本流动,外汇储备增长越来越快。2007年经常项目顺差占到了GDP的9.9%,远高于国际合理标准4%,引发了世界范围认为中国货币操纵、要求人民币重估的舆论。

  不久,2008年9月全球遭遇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强调“信心比黄金重要”,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在了6.8~6.84。在主要经济体因为实施货币刺激政策而陷入竞争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再次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担当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危机过后,2010年6月19日人民银行宣布重启汇改,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随着中国经常账户收支趋向基本平衡,2011年起经常账户顺差占GDP之比基本维持在2%左右,显示了人民币汇率水平趋于合理。

  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公告实施新一轮汇改,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由做市商在银行间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收盘价,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报价形成。

  对中国来说,完善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一直是改革的重要目标。

  “8·11”汇改优化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但导致的直接结果是8月11日和12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主要依据上日收盘价连续下调,市场交易价连续跌停。这引起了关于人民币加入竞争性贬值的市场恐慌,人民币贬值预期骤然升温。尽管当局采取了包括抛售外汇储备、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真实性审核等一系列维稳措施,但人民币贬值预期迟迟未能消退。

  事实上,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此轮汇改提高了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和基准性,是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改革的延续,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

  从国际经验看,随着汇率弹性的增加,从低波动率到双向波动,市场各方不了解、不熟悉,过度反应、过度解读在所难免,这是汇率市场化改革必须经历的阵痛。

  接下来,有关方面在2016年年初公布了定价公式,增加了汇率政策的透明度。此后市场认识到2016年下半年贬值是由于美元走强,导致人民币贬值,因而尽管人民币汇率一度距离破7一步之遥,但是股市稳定,没有再现股汇双杀。

  站在今天看,可以根据现在的形势,总结过去二十余年三轮汇改当中的经验教训,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取长补短、趋利避害。首先,任何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的,没有无痛的改革。其次,政策选择具有排他性,对于汇率而言,选择了有管理浮动汇率,就等于放弃了固定汇率带来的好处,二者不可兼得。再次,正因为政策有利有弊,市场上总会有人提出批评,所以要保持政策定力。最后,正式推出政策之前,需要预先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清醒认识改革可能产生的结果,周密谋划、拟订预案,以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

  汇率市场化改革,一方面积极配合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整体战略部署,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宏观调控的独立性、自主性,更好应对内外部不确定性的挑战,保持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在稳定基础上,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仅是中国之福,也是世界之福。

责任编辑:张译文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8 华林证券 002945 3.62
  • 01-04 青岛银行 002948 4.52
  • 12-27 华培动力 603121 11.79
  • 12-26 华致酒行 300755 --
  • 12-19 中山金马 300756 53.8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