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卓卿
几经波折,海航集团出售金融租赁牌照一事终于有了明确进展。
券商中国记者获悉,9月28日,皖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皖江金融租赁”)股东天津渤海租赁有限公司(简称“天津渤海”)及其控股股东与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安徽交控”)完成了《皖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协议》的签署。天津渤海拟将所持的皖江金租16.5亿股股份以29.8187亿元价格转让给安徽交控。
若转让顺利完成,安徽交控将持有皖江金租35.8696%的股权,成为皖江金租第一大股东,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芜湖建投”)将继续持有14.32亿股股权(占比31.13%)为第二大股东,天津渤海将继续持有8.18亿股股权(占比17.78%)为第三大股东。
皖江金融租赁表示,本次股权转让顺利完成后,将有利于皖江金租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为未来转板上市夯实基础。但此次股权交易还需经渤海金控和皖江金租股东大会、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审批。
海航集团唯一金融租赁牌照
皖江金融租赁于2011年12月由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2015年11月该公司成为首家挂牌“新三板”的金融租赁公司。目前注册资本46亿元,采用集合竞价转让方式。
截至2017年底,该公司共拥有7位普通股股东,其中芜湖建设持股31.13%,渤海租赁作为控股股东持股53.65%。公司实际控制人是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
2017年以来,海航集团风波不断,在不得已之下,选择将手中唯一一块金融租赁牌照“拱手让出”。
2018年3月,皖江金融租赁发布公告称,为满足银监会关于金融租赁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相关监管要求,并优化渤海租赁产业及债务结构,降低其资产负债率,渤海租赁拟转让其持有的公司16.5亿股股权。如上述股权转让完成,渤海租赁持有皖江金租的股权比例将由53.65%下降至17.78%,渤海租赁将不再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控制权将发生变更。
很快,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省投”)作为意向受让方与渤海租赁签署了相关股权转让框架协议。然而不久之后,由于双方未在约定的50天排他期内达成一致,安徽省投最终决定放弃认购皖江金融租赁股权。
股权转让几经波折
6月25日,皖江金融租赁再次发出公告称,安徽交控表达了受让皖江金租16.5亿股股权的意愿,已获监管部门原则同意。目前交易各方正积极磋商,将在交易相关问题达成一致后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据了解,安徽交控注册资本160亿元,其单一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是安徽省国资委。
安徽交控表达受让意愿之后,股权转让迟迟未有实质进展,也一度让市场充满疑虑,直至9月28日,双方完成股权转让协议的签署。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安徽交控总资产2299.19亿元人民币、净资产685.31亿元人民币,2017年度营业总收入297.2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0.81亿元人民币。
记者注意到,按照协议,皖江金融租赁这16.5亿股股权,将以29.8187亿元价格转让给安徽交控。且在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天津渤海同意支持安徽交控另行通过定向增发形式以不超过1.5元/股且不低于皖江金租每股净资产的价格认购公司不少于 8亿股股权。这意味着,安徽交控对皖江金融租赁的控股比例未来或有进一步不小幅度的提高。
截至2018年6月末,皖江金融租赁的净资产为62.50亿元。
上半年业绩下滑成新考验
近年来,金融租赁行业一直在低调中急速发展,但进入2018年之后,却有不少公司面临营运下滑压力。反映在皖江金融租赁身上,并没有出现意外。
2014年~2017年,皖江金融租赁营业收入以每年三成到六成不等的增速增长,分别达到12.45亿元、17.03亿元、24.95亿元、32.49亿元;同时,其净利润也稳步上行,四年来分别为3.47亿元、3.91亿元、5.06亿元、5.44亿元。
截至2017年底,皖江金融租赁资产为447.62亿元,较2014年底的178.91亿元已增加了约1.5倍。
而该公司8月末公布的2018年半年报显示,1月~6月,公司完成营业收入13.03亿元,同比下滑12.43%;实现净利润2.10亿元,同比下滑31.35%。截至6月末,公司资产为322.42亿元,较年初的447.62亿元减少约125亿元,缩水26.88%。
对于这份财报,皖江金融租赁解释称,本期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 12.43%,主要系公司租赁业务投放减少所致,报告期内公司主动去杠杆,租赁业务投放比去年同期减少 95.18%;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31.35%和32.63%,主要系公司租赁业务投入减少和融资成本增加所致。基本每股收益比上年同期减少 28.57%,主要系公司净利润减少所致。
一家大型金融租赁公司业务负责人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上半年国内金融租赁公司普遍业绩不尽如人意与当前的经济形势有很大的关系。强监管背景下,尤其是对地方政府融资的强力管控,对金融租赁公司有较大的杀伤力。
数据显示,2018年行业强手——工银金融租赁、国银金融租赁、兴业金融租赁、华融金融租赁等均出现净利润下滑,幅度少则在10%左右,多则在20%以上。
国银金融租赁对此解释称,受到市场利率上升影响,融资利率提高,加之融资规模随资产规模增长而增长,综合资金成本上升;业务规模扩大需要,员工人数和成本增长,使得支出总额上升。
责任编辑:赵子牛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