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原行长"生财有道" 提拔下属帮企业贷款受贿1242万

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原行长"生财有道" 提拔下属帮企业贷款受贿1242万
2020年10月15日 20:03 新华融媒看财经

记者贺向军 实习记者 李欣彤 报道

这个秋天有点冷,浙商银行的烦心事有点多。

10月14日,该行被曝出其深圳分行原副行长邹建旭被带走调查,仅隔了一天时间,10月15日,该行上海分行原行长顾清良的一审判决尘埃落定。

装满现金的拉杆箱、情人开销高达百万、劳力士手表、翡翠挂件、上海的房产,判决书中的这些字眼儿确实令人惊讶,这些都是顾清良在浙商银行任职的14年中,收受的赃款、赃物,折合成人民币高达1242万余元。

最终,一审判决显示,顾清良因多次非法收受他人钱财,行为已构成受贿罪,受贿数额特别巨大,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50万元,同时扣押、继续追缴其违法所得。

让浙商银行提前感到深秋寒意的,还有9月初银保监会开出的天价罚单。该行存款、贷款、理财、融资、保险等业务都被查出问题,甚至涉及到不良资产虚假出表、违规削减信贷规模等,被罚金额高达1.01亿元。

此前,浙商银行发布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而净利润却下滑了近10%,还有多项风险相关指标抬头,不良率较去年末提升0.03个百分点至1.40%,同期拨备覆盖率减少了12.04个百分点至208.76%。

提拔下属大收钱财 为企业贷款亮绿灯

公开资料显示,顾清良,男,1963年生人。2004年,顾清良正式进入浙商银行,并先后担任该行总行市场部总经理、西安分行行长、总行资金部总经理、上海分行行长等职务。直到2018年12月24日,浙商银行、浙商银行党委发文决定免去顾清良上海分行党委书记、委员以及行长职务。

判决书详细披露了顾清良在浙商银行任职14年间利用职权"暗箱操作",提拔下属大量收钱,为企业贷款开绿灯的具体细节。

"2014年下半年,原陆家嘴支行行长陈劼超调到上海分行担任党委委员,在顾清良的帮助下,我被提拔为陆家嘴支行行长。"孟某在判决书中表示,顾清良在客户营销、部门协调、产品方案等方面给予我们支行很大的支持。2015年-2017年,我的收入也逐年提高,到2017年时,税前工资收入已经达到1000余万元。

"一点意思,您收下吧!"为了表达对顾清良的感谢,2017年年底,孟某和行内的另外一名同事请顾清良吃饭,饭后,孟某独自一人开车送顾清良回到上海远中风华宿舍楼下,并从后备箱中拿出一个装有100万元现金的银白色拉杆箱,顾清良推托一下便收下了。

据顾清良回忆,当时他并不知道这个拉杆箱里装的是什么,进了宿舍之后,打开箱子才发现,里面是十捆现金,每捆10万元,共100万元。

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钱财,似乎已经成为了顾清良的"家常便饭"。

"2016年春节前,我看到顾清良一个人在办公室,就把事先准备好的黑色塑料袋随身携带,然后去他办公室汇报工作。"上海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叶某说到,黑色塑料袋中装有20万元的现金,这是为了感谢顾清良对我的业务支持以及职务晋升方面提供的帮助。

2017年、2018年的春节前,叶某用同样的方式,给顾清良送上"心意",这份"心意"也逐年递增,依次为30万元、40万元。

而这,只是顾清良受贿的冰山一角,除了"提拔"下属之外,他还为多家企业贷款亮绿灯。

"为了感谢顾清良在贷款方面给公司的支持,毕竟贷款比较难,特别是开发房产方面的贷款,且利率也不高;另一方面希望顾清良继续支持公司,帮我们公司提供房产贷款。"上海通盛(集团)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潘某在2016年及2017年中秋节前后,送给顾清良价值7.407万元劳力士手表一块及美金10万元。

2018年上半年,顾清良帮助上海绿杉置业公司解冻3.4亿元的贷款,在办公室内,收受该公司总经理给出的50万元现金。同年10月,顾清良因帮助宝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顺利贷款,在上海洲际大酒店包厢内收受该公司法人赵某送的价值15.7万元的翡翠挂坠......

而这些对于顾清良而言,还只是"小心意"。

2017年-2018年,顾清良利用职务之便,顺利帮助宝华集团公司做通道业务,成功避税,谋取利益。而后,宝华集团董事长高某在顾清良购买本集团所持小区的房产之时,送给顾清良建筑面积102.81平方米的无产权证房屋一套,价值人民币479.2352万元。这也是顾清良收受赃款、赃物中,价值最高的一件。

在浙商银行任职的14年来,顾清良收受的赃款、赃物,折合成人民币高达1242万余元。

对于这些赃款的去向,顾清良表示,一是其在外边找情人的花费;二是借给朋友同学的钱;三是其两套房子三次装修花费;四是每年给儿子的学费、生活费及其父亲的赡养费等;五是其自己平时招待朋友吃饭、娱乐等花费;六是自己买一些喜欢的东西,比如青铜器、唐卡等一些花费;七是2019年自己找工作一些花费。

上海分行被罚1.01亿元 多项风险指标抬头

受到疫情冲击,国内大型银行的盈利能力普遍衰退,浙商银行也不例外。

日前,该行发布了2020年的中期财务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1.44亿元,同比增长11.52%;归母净利润67.75亿元,较去年同期降低10%。主要原因为该行大力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了42.09%至110.33亿元,进而吞噬了净利润。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银行业大力计提拨备系增厚"安全垫",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即便是不良指标有所抬头,也能让整体风险可控。

但需要指出的是,财报发布不久,浙商银行就收到了银保监会开出的天价罚单,存款、贷款、理财、融资、保险等业务都被查出问题,甚至涉及到不良资产虚假出表;违规削减信贷规模等。可见,其内控管理方面依旧存疑。

9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在其官网发布公告显示,浙商银行因上海分行理财业务授权混乱、通过违规发售理财产品实现本行资产虚假出表、不良资产虚假出表、违规将存放同业款项倒存为一般性存款等31项违法违规行为,被银保监会罚款1.01亿元,同时该行7名负责人被给予警告并罚款。

罚单一出,浙商银行迅速做出回应:"2017年,原银监会对浙商银行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现场检查。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本行在检查期间立行立改、建章立制。截至目前,行政处罚涉及问题已整改完毕,客户权益未受影响,经营管理一切正常。"

引起记者注意的是,此次巨额罚单中被罚的相关工作人员,正是上海分行原行长顾清良等人。

罚单显示,时任浙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顾清良,时任浙商银行金融同业部上海分部总经理于洋以及副总经理吴婷、叶琳对通过违规发售理财产品实现本行资产虚假出表、通过违规发售理财产品帮助交易对手实现资产虚假出表负责,被警告并处罚款30万元或10万元。

"虚假出表,是银行保持低不良率水平的秘密。"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不良资产虚假出表是监管方面检查的重中之重,假出表虽然让数据看起来美观,但风险仍然留在银行系统内。就整个银行业而言,非上市的城商行、农商行此类问题会比较严重,大型银行因风险暴露较为充分,相关指标数据较为真实。此次浙商银行多项业务涉及虚假出表,的确令人震惊。

从资产质量相关数据来看,A股上市的9家股份制银行今年上半年的平均不良率为1.61%,浙商银行的不良率有所抬头,较去年末提升了0.03个百分点,但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为1.40%。

记者就上述内控管理、罚单情况等致电并致函浙商银行,但截至发稿,未获任何回复。

扫二维码 3分钟开户 紧抓股市暴涨行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20 泰坦科技 688133 --
  • 10-20 洪通燃气 605169 --
  • 10-20 国安达 300902 --
  • 10-19 九号公司 689009 --
  • 10-16 前沿生物 688221 20.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