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泓: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储备人才达到美国的两倍

汪泓: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储备人才达到美国的两倍
2022年12月15日 10:05 睿见Economy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12月14日-16日,新浪财经2022年会暨第十五届金麒麟论坛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高质量发展、新机遇共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出席并演讲。

  汪泓指出,在踏上新征程的过程当中,始终要把高质量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她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地扩大内需。因为只有终端消费和百姓消费和市场的消费因素被积极地激发起来,才可能带动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的联动,才能够进一步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才能够实现经济从量的合理增长到质的飞跃。

  同时,汪泓进一步指出当前在发展中还有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城乡、区域、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要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汪泓表示,科技人才对我们来说还是挑战。虽然中国这几年科技人才的进步很大,储备量已经到世界前列,中国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毕业生在全球是首位的,毛入学率在同龄人当中占到54%以上。因此,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储备的人才达到美国的两倍。

  但另一方汪泓也指出,在关键技术领域尤其是基础研究领域当中出现了“多、大而不够强”的问题。她表示,在创新型人才、高层次人才、跨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能够把基础原创的研究转换为直接指导生产力的或者转换为重大的高端制造业和新材料、人工智能方面,中国还面临挑战。

  最后,在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跨越方面,汪泓指出,第一要构建起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第二,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鼓励和支持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

  就国资系统来看,汪泓介绍,到目前为止,企业的投资总额达到了259万亿,年增长15.4%,大大超过GDP增速。中央的企业还建立700多个国家的研发平台;7个创新联合体。在国有企业当中拥有国家院士241名,这个比例占到全国的1/7。所以,继续探索国资国企的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优化和结构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特别是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改革的重要目的。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汪泓认为要给信心,就是提振信心;重市场,重视市场的机制;强企业,使得民营企业强起来,公平优化发展。要保护民营企业的产权、利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和制度要落实,要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也要有企业家的家国情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保护完善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的基础优化环境。从两个方面,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能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体系当中重要的、积极的、活跃的经济的力量。 

  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跨越,汪泓表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地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这些领域要突破,就必须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的力量。要有更多的战略科学家、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及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组合,才能够完成这个伟大的工程。同时还要有全球视野,要有家国情怀,要加强全球人才的国际交流,千方百计地引进顶尖的科学家和各种技能的人才。

  汪泓指出,要造就战略科学家,进一步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在我国科技强国中有战略的地位,解决卡脖子的关键问题。

  最后汪泓表示,一定要牢牢把握住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完整准确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的现代化。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高质量的发展”。

  我们现在踏上了新征程,有了新动能,要实现新跨越。我今天想跟大家讲三个方面:

  第一,在踏上新征程的过程当中,我们始终要把高质量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

  第二,怎么来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的动能。

  第三,最关键的是要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跨越。

  首先,我们来分享第一个问题,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我们可以看到已经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历史性的变革。但是时代在变,世界在变,发展的环境也在变,所以发展的理念它不能是一成不变的。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已经指出,我国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所以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来实现发展呢?这个命题实际上是“中国之问”,也是“世界之问”,也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我们从这次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就可以看到,始终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坚持的一个主题,也是我们国家和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国家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任务。    所以,在这里要把握好三个关系,那就是进一步地扩大内需。因为只有终端消费和百姓消费和市场的消费因素被积极地激发起来,它才可能带动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的这么一个联动,才能够进一步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才能够实现总书记要求的从量的合理增长到质的飞跃。所以,我想我们坚持一个主题,把握好三组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中国的经济在发展当中,实际上为我们的发展塑造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优势。正是因为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提出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积极地推进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所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涉及到全局的重要意义的或者区域重大战略,使得中国的经济不断地在高质量的发展征程上迈进了一大步。在很多指标当中,我们都已经呈现了一个向高质量迈进的过程,比如我们的经济已经稳居在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的储备国,同时经济实力也有历史性的飞跃。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中,国内生产总值这几年翻番来推进,已经达到了114万亿元,占到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将超过18%。第二,是发展最快的。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也超过了整个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同时,我们在奔小康的过程当中,人均GDP从6000美元达到了12,550亿美元。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实现了最难以跨越的鸿沟,就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使得我们1亿多人能够实现绝对贫困的脱贫,使得14亿人民走上了一个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二,我们可以看到高质量发展也在全球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引领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制造业的增加值、规模,已经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现在达到了31.4万亿元,超过美国一倍,占全球比重30%。在我们国家的GDP当中,它也占到了27.4%。同时在世界最大里面,我们的外汇储备连续17年位于世界第一,占全球的外汇储备规模的1/4。

  同时大家也非常欣喜地看到,我们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一批世界上所需要的基本建设的重大平台上都有中国的声音、中国的方案、中国的建设的队伍,还有一个特别对人民生活和全球的稳定带来非常重要的就是世界首位的谷物总产量,我们稳居世界首位,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我们的人口也占到全世界的18%,中国稳、全球稳;中国兴旺会带动全球的兴旺。    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一些重大的工程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无论是在应用型的研究,还是在基础的研究,以及原创性研究方面,在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大家欣喜地看到我们的载人航天,我们的探月探火,我们的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制药等方面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和重大的成果。应该说在全世界当中我们是进步最快的。

  特别是最近大家看到世界杯的举行,中国制造,中国的品牌、中国的声誉在卡塔尔世界杯上得到了赞誉。中央电视台最近专门讲了中国企业在卡塔尔世界杯的整个的一个城市的建设、新基建的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科技创新更能够赋能于高质量的发展。刚才我们讲到经济发展,但是我们之所以能够连续高质量的发展当中找到新的平台和机遇,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历史性、整体性格局上的重大变化。这次党的二十大报告也特别提出,要推进科技的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我们现在的研发人员的总数9年来稳居世界第一位,到2021年,全年人均我们可以达到研发经费是562万亿人民币,也是历史最高水平。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的第二,全社会的研发经费占到世界的第二位,因为过去我们在研发经费这一块很难的。20多年的发展,特别近10年的发展,这方面是非常迅速的,全社会的研发经费的支出到2012年的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8万亿。

  第二,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因为我们在发展当中还有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在现代化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征程当中,我们有哪些问题呢?

  1)城乡之间发展的差异还比较明显。因为有两个比较数字,一个是我们城镇居民2021年的人均消费支出是3万元,人均可支配的是4.7万元;而农民的人均消费只是它的一半,1.5万元左右,人均的收入支配也在1.8万元,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这是第一个,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还差距比较大。

  2)区域之间差距比较大。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主要是在沿海地区以及发达的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地区的9个城市,它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40%。

  3)产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我们的产业还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或者说我们一些关键的零部件,比如说像高端的芯片、半导体当中的关键设备比例,很大一部分比例还是依靠进口的,对我们国家来说,价值链的形成还是有很大的空间,说明产业之间发展的还不平衡。

  在整个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还碰到了一些卡脖子的问题。高科技的高质量发展当中,我们还存在着一些卡脖子的难题。我们虽然有很大的进步,中国打破了欧美垄断的10个核心技术,比如说火星探测器、无源雷达,包括我们现在的GPS当中我们转换成北斗,还有人造钻石、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脑起搏器、重离子治疗癌症的技术、海洋潮汐发电,特别是我们坚持10多年的石墨烯的,还有光电的,还有新材料的,包括还有一些信息技术的发展,伽马成像系统等等。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在先进的制造、高端的元器件、关键的基础零件、材料、核心软件和数据库,以及先进的生产设备等领域仍然有不少薄弱的环节。所以,在这方面美国、欧洲特别是德国、日本等等,有很多关键技术走在我们前面。我们现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当中,我们已经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2021年销售量已经达到了26万多台,在全球的销售量当中,我们占到了50%。但是全球的市场机器人行业中的核心技术还是主要由日本和美国、德国来掌握。

  第三,科技人才对我们来说还是挑战。

  虽然我们这几年科技人才的进步很大,它的储备量已经到世界前列,中国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毕业生在全球是首位的,因为我们的人口比较多,14亿人口,毛入学率在同龄人当中也占到了54%以上。跟我当年考大学只有40%是不好比的。因此,储备的人才,我们预计到2025年达到美国的两倍。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关键技术领域尤其是基础研究领域当中出现了“多、大而不够强”。创新性人才、高层次人才、跨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能够把基础原创的研究转换为直接指导生产力的或者转换为重大的高端制造业和新材料、人工智能这些方面,我们跟美国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的,相当于只有美国的20%。

  最后一点,我们怎么来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怎么实现新跨越?

  党的二十大给我们明确地提出来,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第一步,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因此,第一个就提出要构建起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这次二十大报告当中特别明确了,这个体系是为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为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第二,还是要坚定不移,一个是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二是从市场的活力来说,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我们看到国有经济体系的发展,国资国企的改革,十八大提出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十九大提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次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所以,从两个方面,因为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它都是向具有全球竞争性的世界一流企业而迈进。

  我们先讲国资系统,到目前为止,企业的投资总额达到了259万亿,年增长15.4%,大大超过我们的GDP。中央的企业还建立700多个国家的研发平台;7个创新联合体。在国有企业当中拥有了我们国家的院士241名,当然这个比例是占到全国的1/7,因为大多数院士在中科院和高等院校、985高校当中。但是中科院和985高校的院士都在为我们企业的发展和新技术开发来贡献他的智慧和他的成果。中央的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比重也都超过了70和54%。所以,继续探索国资国企的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优化和结构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特别是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改革的重要目的。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整个经济当中,它叫“56789”。什么意思呢?50%以上国家的税收是来自于非公企业;60%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于它们;70%的技术创新成果来自于民营企业;80%的城镇劳动就业来自于他们;90%以上的各种大中小企业。目前来说,我们得民营企业的发展应该怎么样?我认为要给信心,就是提振信心;重市场,重市场的机制;强企业,使得我们民营企业强起来,促进我们整个公平地、优化地发展。所以要保护他们的产权、利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和制度要落实,要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也要有企业家的家国情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保护完善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的基础优化环境。最重要的是达到一个目标,就是加快建设,把它们都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体系当中重要的、积极的、活跃的经济的力量。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地塑造发展的新动能的优势。这次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几个“中国”,叫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我刚才讲的卡脖子的一些问题,我们在今后新赛道、新发展当中要解决,还是围绕着刚才我说的几个领域,我也用红体字标出来了。

  这些领域要突破,就必须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的力量。这次二十大也特别提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那就是要有更多的战略科学家、大家,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及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组合,才能够完成这个伟大的工程。同时还要有视野,要有全球的视野,要有家国情怀,要加强全球人才的国际交流,千方百计地引进顶尖的科学家和各种技能的人才。

  在哪些方面要突破呢?三个关键。

  一是要造就战略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占领制高点。

  二是要造就战略科学家,在我们国家的科技强国中有战略的地位。

  三是这些战略科学家人才一定是能够解决我们卡脖子的重要关键问题。

  高质量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从刚才的分析,它的发展取得的成效,它实践的新动能和它发展的路径,我们更可以看到,也是我们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完整准确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还是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的现代化。

  我们也衷心地希望把这些战略目标和高质量发展作为我们全民族和全体人民共同追求的一个非常好的路径,来实现我们国家战略的腾飞,也实现我们两步走的远大的目标和理想。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思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2-16 川宁生物 301301 5
  • 12-16 萤石网络 688475 28.77
  • 12-15 珠城科技 301280 67.4
  • 12-15 纬达光电 873001 8.52
  • 12-15 山外山 688410 32.3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