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故事:如何打通县域创新“任督二脉”

小康故事:如何打通县域创新“任督二脉”
2019年08月05日 17:55 小康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表明,县域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才有动力,经济才有活力,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效落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才能夯实。显然,这里的创新驱动包括了政策、科技、环境、人才等各个要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县域是创新体系的“神经末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八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向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二是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三是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四是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在有条件的县(市)建设创新型县(市)、创新型乡镇;五是促进县域社会事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更多惠及民生改善;六是创新驱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化科技创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撑引领作用;七是加大科学普及力度,切实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八是抓好科技创新政策落地,加强国家与地方科技创新政策有效衔接。

  近年来,县域创新无论从管理机制还是运行机制,无论是改善环境还是科技支撑,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挑战与掣肘,如何清除县域发展过程中的积弊,是考验当地执政者决心与能力的一道难题。迎难而上,勇于改革,不少县市都已经或正在摸索符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营造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县一级着力创新组织机构体系,理顺政府部门、行政层级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重点发力,以改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

  县域创新亦需要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走好城镇化之路,实现产业与城镇功能深度融合。

  创新,最需要盘活的资源就是人和钱。如何招揽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创新金融体系,把钱留在县域且用在“刀刃”上,都是县域创新各要素中最值得探讨的环节。

  创新,离不开基层,经验也首先诞生在基层。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县域不断求新求变,把淤滞的“痛点”打通,才能让整个国家的经脉活络而澎湃。

  县域创新如何出“新”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近年来,各地都在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清除县域发展过程中的积弊和障碍,以激发县域活力。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尤蕾

  超过60%的总人口、超过90%的国土面积、通上达下的关键位置,这就是县域。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县域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县域求新求变,整个国家的脉络才能真正活跃起来,这靠的就是基层创新。

  显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但也不能忽略一个事实——难点也同样在县域。近年来,无论是管理机制,还是运行机制,无论是改善环境、还是科技支撑,各地都在不断地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清除县域发展过程中的积弊和障碍,以激发县域活力。

  既要创新机制,又要盘活资源

  “实践表明,县域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才有动力,经济才有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效落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才能夯实。”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司长兰玉杰说。这里的创新驱动不仅仅指科技,还包括政策、环境、人才、技术等各个要素。

  创新管理权限设置上,不少地方正在着力扩大县市、镇的自主权,并且创新组织机构体系,着力理顺政府部门、行政层级之间的关系。在决策机制上,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创新管理服务方式,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近年来,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改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也是地方县市普遍践行的改革创新路子。

  那么,县域创新究竟如何“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冬梅对于县域创新提出了建议:一是一定要发挥地方的首创精神,探索基层工作新机制。不论是探讨创新型县市分类指导问题还是县域工作分类发展问题,都离不开基层的首创。要总结先进典型县的经验和做法,在国家层面进行一定范围的推广。其次,要以创造平台建设和科技创业为重点,建设开放式创新服务体系,政府要为企业创新主体提供一个能够生存、发展的创新平台。第三,要加强部门的协调能力,形成政策合力,共同促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最后是发挥市场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创新,始终离不开人,人才是最该盘活的“资源”。 安徽省宁国市采取了“政府主要领导直接参与、职能部门全程跟踪服务、合作院校牵线搭桥、本土企业嫁接共建”的人才引进模式,同时,推行“宁国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卡”制度,营造人才立体服务环境。山东省邹城市则通过实施“邹鲁英才”计划,依托创新领军企业,围绕平台建设、技术研发和产品攻关的人才需求,主动到科研院所遴选产业创新人才。

  针对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建兵撰文写道,首先,县域政府部门要真正把人才强县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在创业扶持、税收优惠、生活待遇、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明确政策和相关实施细则,切实解决人才项目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其次,要着力营造服务型政府,提升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努力创造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环境和谐、政府高效廉洁的商务环境。再次,要在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建立县域技术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利用社会服务规避技术风险、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和创新能力完善。最后,需要建立人才关爱机制,增强人才对落户地的信任感,形成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大力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和宽容失败的人才发展环境。

  为金融创新提供土壤

  一直以来,县域层级的金融资源大量流失、“失血”严重,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县域经济中存在金融风险。近年来,不少县市都在摸索建立金融创新体系建设,这也成为推动当地发展的巨大动力。

  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叶永刚提出实施“县域金融工程”,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和引领作用,通过系统的金融谋划,构建符合县域实体经济运行规律和贴近县域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的金融运行体系,有效破解县域融资难、融资贵难题,达到金融资源有效配置、金融风险有效防范、金融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2012—2014年,湖北以通山县作为首个示范县制定了县域金融工程规划及其实施方案;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突破口,解决县域产业和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政府资源综合配置等,创造了中国县域金融工程的“通山模式”。2016年开始,湖北省充分利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形成全省首个县级板块——“通山板块”。其优势在于采取示范引领、政策激励等措施,吸引更多本地企业实现挂牌交易,以资源换资本、以股权换资金,有效解决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

  2014年,湖北省又创造了“大别山金融工程”的“黄冈模式”;2015—2016年,湖北省选出27个县市作为示范,一年后示范县市经济指标一片飘红;2017年至今,湖北已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县域金融工程。

  山西省泽州县曾荣列中国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百佳县第52位。该县施行了诸多创新实践,例如自发督导“唤醒金融意识”, 积极营造金融服务型政府,落实“金融服务于实业”,大力推进企业改制和上市/挂牌等。对此,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晓峰认为,“地方金融治理”依据区域资源禀赋,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汇集八方优势力量发掘、组织和调配金融资源,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个性化地方金融服务,最终使得金融实践接地气、见实效,有力助推地方经济实力整体提升。可以预见,“地方金融治理”将是山西地方金融改革的突破口。

  同样,县域金融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作为浙江省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和浙江省首批金融创新示范县,浙江省德清县在加大有效信贷保障、全力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推动企业赴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以及培育地方金融业态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成效也很显著。

  地方金融是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基础,县一级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域金融创新在发展县域经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地的实践探索表明,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县域内金融资源在结构和数量上的变动,将会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

责任编辑:霍琦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14 小熊电器 002959 34.25
  • 08-12 中国广核 003816 --
  • 08-06 海能实业 300787 27.33
  • 07-31 海星股份 603115 10.18
  • 07-31 微芯生物 688321 20.4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