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时间利用调查报告:女性用于无酬劳动时间远高于男性,近年来性别差异显著缩小

中国居民时间利用调查报告:女性用于无酬劳动时间远高于男性,近年来性别差异显著缩小
2024年06月18日 11:55 金融一线

  2024年6月17日,《时间都去哪儿了?外部冲击与中国时间利用变化》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内蒙古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

  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彧指出,此次发布的报告是以2017年和2021年中国城乡居民时间利用全国性追踪调查数据为基础撰写而成。报告研究基础扎实深厚、数据支撑客观祥实,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刻社会意义,是内蒙古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大数据建设的重要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杨志勇表示,今天发布的是“中国时间利用报告”系列的第二本,相比开创性的第一本,从内容看,报告增加了时间利用调查方法的全球比较以及与2017年数据的时间比较等不同角度的比较分析,研究具有延续性,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视野更加开阔,时间问题的研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和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时间都去哪儿了?外部冲击与中国时间利用变化》的主要作者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时间利用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杜凤莲介绍了该书的主要研究成果。她指出,内蒙古大学分别于2017年、2021年,在中国除新疆、西藏和港澳台地区以外的29个省份,进行了两轮中国时间利用调查(CTUS)。通过与19个主要国家相关调查比较,发现CTUS的调查质量在总体上处于领先地位。

  杜凤莲指出,本书基于这两轮调查所获数据,对中国居民的时间利用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第一,近年来居民的体验效用显著提升,主要驱动因素是工作时间的减少和锻炼时间的增加;第二,近年来城镇居民综合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幸福的不平等程度下降;第三,近年来居民休闲社交的品质显著提升,积极休闲时间增加,消极休闲时间减少;第四,居民的数字生活以视听活动为主,近年来生活的数字化程度显著提升;第五,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居民用于有酬劳动的时间较多,而用于无酬劳动、休闲社交的时间均较少;第六,存在超时工作现象,近年来超时工作问题有所缓解;第七,女性用于无酬劳动的时间远高于男性,近年来性别差异显著缩小;第八,丈夫和妻子的家庭内分工呈现“男主外女主内”模式,近年来夫妻有酬劳动、无酬劳动时间差异显著缩小;第九,低收入家庭劳动力的有酬劳动时间偏短,而无酬劳动时间偏长;第十,老年人花费大量时间从事有酬和无酬劳动,呈现“退而不休”;第十一,家庭的儿童照料差异推动人力资本的代际传递;第十二,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率居高不下。

  具体如下:

  1. 近年来居民的体验效用显著提升,主要驱动因素是工作时间的减少和锻炼时间的增加

  人们对从事的各类活动的喜欢程度存在广泛共识。比较发现,2017—2021年中国居民与1985年美国居民对31类活动的喜好度高度相似(见图1),二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86。可以想象,人们从事喜欢的活动的时间越长,从事不喜欢的活动的时间越短,人们的幸福感就越高;相应地,人们体验到的效用(体验效用)也就越高。2017—2021年,中国居民的体验效用提高了19%(见图2);这意味着,通过时间配置的优化调整,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工作时间的减少和锻炼健身时间的增加。总体上,男性体验效用的提高幅度高于女性,城镇居民体验效用的提高幅度高于乡村居民。

  图1  中国、美国居民对各类活动的喜好度

  图2  2017—2021年中国不同人群体验效用的变化(16岁及以上的非学生样本)

  2. 近年来城镇居民综合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幸福的不平等程度下降

  人们的时间配置状况会影响其幸福感;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出的“全球幸福指数”基础上,纳入时间配置方面的指标,可以显著提高幸福指标的综合性。如表1所示,2017—2021年,中国城镇居民的综合幸福指数提高了16%,其中时间配置指数提高了6%。中国女性的综合幸福指数高于男性,但2017—2021年二者经历了类似的增长。同期城镇居民的幸福不平等程度有所下降,幸福基尼系数由0.212下降到0.189。

  3. 近年来居民休闲社交的品质显著提升,积极休闲时间增加,消极休闲时间减少

  2017—2021年,中国居民休闲社交的平均时长略有减少,但其品质显著提升。如图3所示,体育健身、阅读、业余爱好等积极休闲活动的平均时长增加了0.49小时/天,而作为消极休闲的看电视的平均时长减少了0.48小时/天。这可能与新冠疫情后人们更加重视健康有关。但休闲社交活动的城乡差异有所扩大。

  图3  2017年和2021年中国居民休闲社交时间比较(3岁及以上)

  4.居民的数字生活以视听活动为主,近年来生活的数字化程度显著提升

  2021年,在各类数字生活中,中国居民每天用于视听活动的时间最长,高达1.7小时/天,其次为电子阅读、网络游戏、线上社交(见图4)。2021年,中国居民的总数字生活时间显著高于2017年。其中提升幅度最大的是视听活动,男性和女性均提高了超过1.5小时/天。同期网络游戏时间有所上升,电子阅读时间略有上升,而线上社交时间有所下降。

 
 

  图4  2017年和2021年中国居民数字生活时间比较(10-80岁)

  5.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居民用于有酬劳动的时间较多,而用于无酬劳动、休闲社交的时间均较少

  本书对比了15个国家的时间利用状况,发现中国居民用于有酬劳动的时间较多(见图5),用于无酬劳动的时间较少(见图6),总劳动(有酬和无酬)时间排在中间;这与同处东亚的日本、韩国类似。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居民用于休闲社交的时间较少(见图7);创造条件适度提高居民的休闲社交时间是中国未来努力的方向。

  图5  各国有酬劳动平均时长比较(15-64岁)

  图6  各国无酬劳动平均时长比较(15-64岁)

  图7  各国休闲社交平均时长比较(15-64岁)

  6.存在超时工作现象,近年来超时工作问题有所缓解

  中国工资劳动者存在超时工作(净工作时间大于8小时)的现象(见表2)。2017—2021年,超时工作问题有所缓解,工资劳动者的超时工作率下降了4.2个百分点,各类劳动者的超时工作率也有不同幅度的下降。

  7.女性用于无酬劳动的时间远高于男性,近年来性别差异显著缩小

  中国女性用于无酬劳动的时间远高于男性,这意味着女性承担了更大的家庭责任。如图8所示,2017—2021年,中国女性的无酬劳动时间有所下降,而男性趋于上升,性别差异显著缩小;女性与男性的无酬劳动时间比由3.07下降到2.39。分活动类型来看,家务劳动、照顾家人和对外提供帮助方面也呈现相同的性别分工模式。此外,无酬劳动的性别差异,乡村大于城镇,中低学历者大于高学历者,中低收入者大于高收入者。

  图8  2017年和2021年中国居民分性别的无酬劳动平均时长(16岁及以上)

  8.丈夫和妻子的家庭内分工呈现“男主外女主内”模式,近年来夫妻有酬劳动、无酬劳动时间差异显著缩小

  中国丈夫的有酬劳动时间多于妻子,而妻子的无酬劳动时间多于丈夫,家庭内分工呈现“男主外女主内”模式。如表3所示,2017—2021年,妻子与丈夫有酬劳动时间之比由0.70上升到0.74,无酬劳动时间之比由3.18下降到2.66;夫妻间时间配置差异显著缩小,家庭分工趋于平衡。妻子的总劳动(有酬和无酬)和自我照料时间均略高于丈夫,而闲暇时间显著少于丈夫。此外,家庭内分工的夫妻差异,乡村大于城镇,有学龄前儿童的家庭大于无学龄前儿童的家庭;丈夫的学历越高,家庭内分工的夫妻差异越小。

  9.低收入家庭劳动力的有酬劳动时间偏短,而无酬劳动时间偏长

  中国低收入家庭的时间配置与中高收入家庭存在显著差异。如图9所示,与其他家庭相比,收入最低的20%家庭,其劳动力(16-60岁的男性、16-55岁的女性,且没有在读)的有酬劳动时间少1.17小时/天,无酬劳动时间多0.55小时/天。这意味着,低收入家庭的劳动力承担了较大的家庭责任,从事获取收入活动的时间不足,这限制了其收入的提升。

  图9  2021年中国不同收入家庭劳动力时间配置比较

  10.老年人花费大量时间从事有酬和无酬劳动,呈现“退而不休”

  中国老年人(定义为60岁及以上的男性、55岁及以上的女性)平均每天从事各类劳动(有酬和无酬)的时间高达4.4—6.2小时(见表4)。总体而言,老年人的劳动时间,女性高于男性,乡村高于城镇。2017—2021年,男性、女性、城镇老年人的劳动时间均有所下降。男性、乡村老年人的劳动以有酬劳动为主,而女性、城镇老年人以无酬劳动为主。老年人为社会、家庭做出了重要贡献,呈现“退而不休”的状况。

  11.家庭的儿童照料差异推动人力资本的代际传递

  家庭在儿童照料的总量和结构上的差异是人力资本代际传递的重要渠道。母亲学历越高,其未成年子女被照料的时间越长,而且“父亲缺位”(父亲用于照料儿童的时间远低于母亲)问题有所缓解。如图10所示,2017—2021年,与母亲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相比,母亲学历为大专及以上时,总的儿童照料时间分别高出1.0倍、2.5倍。母亲学历为小学及以下时,父亲提供的照料占父母总照料的比重为21%—22%;而母亲学历为大专及以上时,该比重显著上升到28%—30%。

  图10  2017年和2021年中国母亲学历不同时的儿童照料状况

  12.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率居高不下

  中国中小学生的睡眠严重不足。如表5所示,如果不包含午睡时间,其睡眠不足率接近一半。即使包含午睡,其睡眠不足率依然超过1/4。小学生的睡眠不足问题尤其严重,其睡眠不足率比中学生高出10—15个百分点。对中小学生适当“减负”,睡前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确保他们拥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