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安晚报
转眼,天已经冷了。
不知道小朋友们有没有类似体验:明明是同样的气温,在秋天和春天的感受,却不太一样。
那“秋天的10℃”和“春天的10℃”,哪个冷?
感受冷
先来看看,人体这个“机器”,是如何对冷作出反应的?
走,跟着“降温”转一圈。
当外界气温下降时,皮肤上的温度感受器,最先开工。
它身手敏捷,迅速捕捉到“降温”信号!
立即传递给大脑,准确地说,是下丘脑。
收到信号,下丘脑行动!
它会指挥身体,采用两种应对方案。
第一种,收缩血管!尤其是收缩浅层的血管。
为什么这么干?阻止身体热量溜出去啊,真聪明!
第二种,抖动肌肉,增加热能。
哈哈!别小瞧了它,你在冬天忍不住“打寒颤”,就是因为它。
能耐寒
科研人员观察发现,人体因为长期处在寒冷中,可以变得更耐寒。
就比如,北极居民和住在热带的人比,他们面对寒冷时,血管收缩和打寒颤的程度更小。
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低温环境。
春天时,我们经历了漫长寒冬,就变得像“北极人”一样,都不怕冷啦。
因此,当气温略微回升,立刻“热”起来。
秋天的我们呢,刚刚度过漫漫长夏,自然就像“热带人”一样。
由于还没有对冷产生“免疫”,气温一降,就冻得不行了。
棕色脂肪
别急!人的体内还有御寒小帮手呢!
当你觉得好冷好冷时,“棕色脂肪”就会来帮忙,让你变得更耐寒。
简单点说,它是“燃烧”自己,释放热量。好悲壮!
如果你长期处在低温环境中,体内也更容易产生棕色脂肪。
所以,和秋天比,春天时,我们的身体里,有更多的棕色脂肪当“好燃料”。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样是10℃,我们在春天会觉得更暖和。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