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
《人民日报》14版刊文
报道记者深入福建、云南、陕西等地
了解中国县市特色农产品香飘海外
从田间地头走上国际餐桌的故事
其中点赞了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
南华野生菌
云南南华野生菌——
优化生产,对接国际先进标准
凌晨4点,云南楚雄州南华县的农户已背上竹篓,匆匆踏上前往山林的路。每年7月至10月间,正是野生菌丰收的季节。下午3点,农户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一篓篓新鲜的牛肝菌。刚下山,村领办合作社便派专人收购,一篓牛肝菌可为农户带来上千元的收入。
净水冲洗、挑拣杂质、急冻锁鲜……从农户手中收来的新鲜牛肝菌,被送到当地初加工厂进行处理。“我们通过零下30摄氏度的速冻工艺来保持野山菌的鲜度,处理后的野山菌可保鲜数月,成功突破了产品出口在保质期上的限制。”云南万力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董跃武介绍,目前公司已建设了8家专业的野生菌初加工厂,每年有超过1500吨的野生菌产品销往欧洲市场。
丰沛的雨水滋润了山川河谷,也滋养了美味的野生菌。松茸、松露、羊肚菌、牛肝菌……得益于丰富的森林资源、独特的气候条件,加之当地政府积极推行的封山育林育菌政策,南华县获得了“中国野生菌美食县”的美誉,境内已确认的野生食用菌种类超过290种,年资源蕴藏量高达1.5万余吨。近年来,该县积极推进野生菌产业发展,2023年野生菌集散交易量达1.218万吨,交易额15.513亿元。每到野生菌的丰产期,国外客商纷纷来电预订。
从本土市场迈向国际舞台的过程中,当地出口企业不断优化生产,全面对接海外市场标准。菌子品质和杂质含量是野生菌出口评估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着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接受度及消费者的满意度。董跃武介绍,他们将原有的手工生产线全面升级为智能化系统,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确保了生产流程及操作规范对接国际先进标准,从而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意大利绿源食品联合机构公司已深耕云南野生菌市场20余年。公司质检负责人阿尔贝托说,他们刚到云南开展业务的时候,采购对象大多局限于便于运输的菌子干。现在,云南的物流网络四通八达,生鲜冷库更随处可见,可供出口的菌菇种类大大增多。
在云南,阿尔贝托不仅见证了物流的飞速发展,更被当地采收农户的热情与淳朴深深打动。他说,“浓浓的菌汤不仅鲜美,还饱含着‘人情味’。现在,距离已不再是障碍,只需轻轻撕开包装简单烹调,远在欧洲的消费者也能轻松享受这份来自中国的新鲜美味。”
撰文:杨文明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李楠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